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文藝|一碗玉米糝 悠悠歲月情

作者:靳秀萍

窗外, 綿綿秋雨滴嗒正酣;窗內, 幾絲秋風躥了進來。 屋裡一下子陰冷了, 正看電視的老公忽然說, 這種天氣該吃玉米糝子了。

我聽出了言外之意, 立刻下廚拿出兩個胡蘿蔔切成絲狀, 撒上蔥花和辣椒面, 加幾粒生薑, 等油熱到七八分熟時, 潑在紅豔豔的蘿蔔絲上, 整個房間頓時香氣四溢。 此時, 鍋裡黃燦燦的玉米糝子正冒著泡呢。

看著老公狼吞虎嚥的吃相, 思緒飛回了80年代初我的小學時代。 天寒地凍的課堂上, 我饑腸轆轆地大聲背著課文, 心卻在盼望著下課, 盼望著放學。 鈴聲響起, 第一個沖出教室裹緊棉襖向家奔去, 為的是儘早吃上那一碗熱騰騰的玉米糝子。

進入房間一刻, 鼻子凍得直流鼻涕。 踢掉棉鞋爬入被窩, 手放在屁股下麵, 感受熱炕的溫暖。 這時, 母親將一大碗玉米糝子遞上, 黃燦燦的糝子、綠瑩瑩的油菜葉。 雙手捧住碗, 僵硬的手指隨著碗壁的溫度漸漸柔軟了些,

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大塊糝子放進口中, 等母親喊“慢點, 燙”時, 糝子已經下肚。 頓時, 一股暖流傳遍全身, 等到一大碗糝子全部下肚, 發麻的腳趾也漸漸暖和過來。 我們姐妹幾人坐在炕上, 母親站在炕下隨時待命。 物質匱乏的80年代冬天, 玉米糝子可是農村人早上的主要飯品呢。

灰暗蕭條的冬天, 因為母親的勤快, 我們的飯碗裡總是綠意盎然。

漫漫冬天, 別人家有時候接不上頓, 配玉米糝子的就只有辣子水水, 而我家從來不斷綠色。 也有鄰居端著一碗糝子, 到我家來就我家的綠菜的。 為了這個, 整個秋天對母親來說, 是最繁忙的季節。 初秋, 趁著玉米還沒熟透, 早種的油菜已經起身, 母親細心地把別人扔在地頭的廢苗或送給我們的油菜全撿回來。 晚上, 在昏黃的我們寫作業的燈下細心地分揀, 放開水鍋裡一焯, 再一串一串地掛在鐵絲上晾曬。 藍天白雲下, 這一串串生命的綠色融進了母親多少的期盼和憧憬!

有幾年時間, 從暑假開始母親已經在存儲著冬天的綠色。

雨水豐盈的夏秋田野裡、塄坎邊到處都生長著茂盛的灰灰菜, 那也是我們冬季配玉米糝子的好菜。 趁著鋤玉米間歇, 母親挑上一籃籃灰灰菜, 晾曬乾後等到吃時再在開水鍋裡一焯, 油潑辣子一熗, 味道簡直太好了。 如今, 春天裡我也會去城外挖野菜, 女兒最喜歡吃呢。 在那灰暗、蕭條的冬季, 綠瑩瑩的油菜葉子和灰灰菜就著吃黃燦燦的玉米糝子, 不亞於一頓饕餮的美味。

玉米需先剝皮, 然後掛起晾曬乾後才能剝成顆粒, 最後才是粉碎成糝子。 挖了玉米杆後不出幾天, 各家房前屋後都晾曬著一塊塊大小不一的黃燦燦的玉米垛或玉米串。 這個時期, 孩子們下午放學後就不能像往常那樣自由自在地玩了,

要幫大人撐袋子, 清掃玉米粒, 但卻是那樣的不情願。 儘管農活眾多, 母親總會忙裡偷閒地揀出上好的玉米棒, 為拉新糝子做準備。 我們姐妹在燈下做作業, 母親借著昏暗的燈光, 把那些還沒幹透的玉米棒用手一行行地剝下來, 我們也會在作業之余幫母親剝玉米, 一會兒功夫手掌便疼痛難忍。 如今想起, 母親一個人曾承受了多大的辛勞!第二天起來, 一袋玉米粒放在地上, 昨晚剝玉米的戰鬥蹤跡全無。

剝成玉米粒後,還要再晾曬的,然後用簸箕精心收拾乾淨,母親約上同村嬸子去鄰村磨回沙粒般的玉米糝子,還得用簸箕將多餘的糠皮揚出,黃燦燦的玉米糝子在空中飛揚成了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好奇的我也曾嘗試過,但總會給母親帶來不少的麻煩。對玉米糝子的喜歡,一直延續至今。想起來,我家總比別人家早先吃到新鮮的玉米糝子;小時過年等不到正月十五前,還有讓母親做玉米糝子吃的有趣經歷呢。

一粒粒玉米,在心靈手巧的農村婦女手中,變幻成風格各異的美食,大顆糝子更成為夏季餐桌上的首選美食。晨曦中,母親早已蒸好一摞面皮,出門前,將生的大顆糝子倒入鍋中摻上足夠的水,用上好的硬柴微火慢燉,既要能燒熟還得小心著火。揮汗如雨勞作一上午,喝一碗加鹽的大顆糝子吃一碗面皮兒,所有暑熱和勞累都會消失殆盡。

上初中以後,每週只能吃到一次母親做的玉米糝子。這時,憐女心切的母親早飯總會多做一盤涼拌胡蘿蔔絲兒和一盤炒土豆絲兒。母親的刀功極好,蘿蔔絲兒切得又細又勻,再加上絲絲的蔥白,酸辣中帶著一股香味。菜吃完了,紅紅的菜湯可不能浪費。瞧,兩個妹妹搶著端起菜盆將剩下的汁水倒進鍋中,用鏟子將鍋底的玉米糝子鏟成一條條兩指寬的長條鍋巴。這樣的美味,是輪不到父親的。

記得有一天早上,準備去盛第二碗糝子。推開廚房門,不由“啊”的一聲,父母尋聲趕來,母親一把將我摟在懷中。這才看清楚一個要飯的,正坐在我家燒火的凳子上吃玉米糝子呢。只見他驚恐地抬起頭,碗頓時掉在了地上。母親跨進廚房把我推出門外,要飯的直往後躲。母親拿起一個大碗,又盛上滿滿一碗,遞給那個要飯的,他惶恐地望著我們,母親吩咐我去房間端來綠菜給叫花子夾了幾大筷子,父親也示意他坐下來吃。我這才看清,那個叫花子滿頭柴草,趿一雙拖鞋,腳指頭露在外面流著膿水。臨走前,母親又塞給他兩個饅頭,把父親的舊棉鞋也送給了他。

初中幾年,早晨在學校,也能吃到我喜歡的玉米糝子,只是缺少了母親的味道。站在北風呼嘯的操場,看著前面那遊蛇似的隊伍,儘管極力地跺腳,但那可愛的腳趾卻一點也不回應我,我知道它們早已失去知覺。看!前面買到飯的同學,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嚥起來。一個個打著飽嗝,用手抹一下嘴巴,心滿意足地離去。我心裡默默地數著:一個,兩個……忽然,前面隊伍中擠進兩個高大的男生,我一時有些怒火沖天,可是,面對兩個強悍的男生,卻敢怒不敢言。同伴居然慫恿我將他們拉出來!我?如此矮小,再看那兩個男生,我強壓怒火,心裡默默地咒駡:真不知廉恥。

好不容易輪到我們。把碗放進去,遞上一張二兩飯票,膚色黝黑身材肥胖的中年女人,動作麻利地倒進一勺糝子,第二勺時又極力地抖掉部分玉米糝子,再用筷子夾起所剩無幾的白蘿蔔條。薄薄的洋瓷碗外邊沒有一點點溫度,疾步回到宿舍……有的時候,等我們辛辛苦苦排到跟前時,廚師一句冰冷的“沒飯了!”等待我們的只有啃冷饃頭的份了。就是在家最常吃的玉米糝子,竟然可能也吃不到嘴裡!

玉米糝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只是配菜不同,吃法不同。夏季多吃的是大顆糝子,其它季節吃的是磨糝(細顆糝子)。有時,新糝子下來了,還在吃舊糝子呢。不過,我家基本上新糝子下來了就吃新的。

如今,慵懶的我已經很少做早餐,依靠玉米糝子果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秋冬吃玉米糝子只是為了換換口味。一碗玉米糝子裡,映射著時代的變遷。

中秋節晚上,一大家人坐在舒適的餐廳,看著滿桌豐盛的佳餚,父母感慨道:“這是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不過,糝子還是好吃。”

“過去,人們只是為了吃飽,如今,大家都講究吃得健康。”妹夫說道。

是啊!飲食的變化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如今,人的飲食觀念正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更新。時代的車輪早已將往昔的苦難甩掉,在如煙的往事中,採擷記憶的花瓣,串成歲月的風鈴,迴響於生命深處!

“再來一碗!”老公的呼喚將我從記憶的沉思中喚醒,看著同學群裡發出的收玉米的圖片,我快速地給老公添了滿滿一碗,也忙給自己盛上一大碗玉米糝子……

剝成玉米粒後,還要再晾曬的,然後用簸箕精心收拾乾淨,母親約上同村嬸子去鄰村磨回沙粒般的玉米糝子,還得用簸箕將多餘的糠皮揚出,黃燦燦的玉米糝子在空中飛揚成了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好奇的我也曾嘗試過,但總會給母親帶來不少的麻煩。對玉米糝子的喜歡,一直延續至今。想起來,我家總比別人家早先吃到新鮮的玉米糝子;小時過年等不到正月十五前,還有讓母親做玉米糝子吃的有趣經歷呢。

一粒粒玉米,在心靈手巧的農村婦女手中,變幻成風格各異的美食,大顆糝子更成為夏季餐桌上的首選美食。晨曦中,母親早已蒸好一摞面皮,出門前,將生的大顆糝子倒入鍋中摻上足夠的水,用上好的硬柴微火慢燉,既要能燒熟還得小心著火。揮汗如雨勞作一上午,喝一碗加鹽的大顆糝子吃一碗面皮兒,所有暑熱和勞累都會消失殆盡。

上初中以後,每週只能吃到一次母親做的玉米糝子。這時,憐女心切的母親早飯總會多做一盤涼拌胡蘿蔔絲兒和一盤炒土豆絲兒。母親的刀功極好,蘿蔔絲兒切得又細又勻,再加上絲絲的蔥白,酸辣中帶著一股香味。菜吃完了,紅紅的菜湯可不能浪費。瞧,兩個妹妹搶著端起菜盆將剩下的汁水倒進鍋中,用鏟子將鍋底的玉米糝子鏟成一條條兩指寬的長條鍋巴。這樣的美味,是輪不到父親的。

記得有一天早上,準備去盛第二碗糝子。推開廚房門,不由“啊”的一聲,父母尋聲趕來,母親一把將我摟在懷中。這才看清楚一個要飯的,正坐在我家燒火的凳子上吃玉米糝子呢。只見他驚恐地抬起頭,碗頓時掉在了地上。母親跨進廚房把我推出門外,要飯的直往後躲。母親拿起一個大碗,又盛上滿滿一碗,遞給那個要飯的,他惶恐地望著我們,母親吩咐我去房間端來綠菜給叫花子夾了幾大筷子,父親也示意他坐下來吃。我這才看清,那個叫花子滿頭柴草,趿一雙拖鞋,腳指頭露在外面流著膿水。臨走前,母親又塞給他兩個饅頭,把父親的舊棉鞋也送給了他。

初中幾年,早晨在學校,也能吃到我喜歡的玉米糝子,只是缺少了母親的味道。站在北風呼嘯的操場,看著前面那遊蛇似的隊伍,儘管極力地跺腳,但那可愛的腳趾卻一點也不回應我,我知道它們早已失去知覺。看!前面買到飯的同學,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嚥起來。一個個打著飽嗝,用手抹一下嘴巴,心滿意足地離去。我心裡默默地數著:一個,兩個……忽然,前面隊伍中擠進兩個高大的男生,我一時有些怒火沖天,可是,面對兩個強悍的男生,卻敢怒不敢言。同伴居然慫恿我將他們拉出來!我?如此矮小,再看那兩個男生,我強壓怒火,心裡默默地咒駡:真不知廉恥。

好不容易輪到我們。把碗放進去,遞上一張二兩飯票,膚色黝黑身材肥胖的中年女人,動作麻利地倒進一勺糝子,第二勺時又極力地抖掉部分玉米糝子,再用筷子夾起所剩無幾的白蘿蔔條。薄薄的洋瓷碗外邊沒有一點點溫度,疾步回到宿舍……有的時候,等我們辛辛苦苦排到跟前時,廚師一句冰冷的“沒飯了!”等待我們的只有啃冷饃頭的份了。就是在家最常吃的玉米糝子,竟然可能也吃不到嘴裡!

玉米糝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只是配菜不同,吃法不同。夏季多吃的是大顆糝子,其它季節吃的是磨糝(細顆糝子)。有時,新糝子下來了,還在吃舊糝子呢。不過,我家基本上新糝子下來了就吃新的。

如今,慵懶的我已經很少做早餐,依靠玉米糝子果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秋冬吃玉米糝子只是為了換換口味。一碗玉米糝子裡,映射著時代的變遷。

中秋節晚上,一大家人坐在舒適的餐廳,看著滿桌豐盛的佳餚,父母感慨道:“這是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不過,糝子還是好吃。”

“過去,人們只是為了吃飽,如今,大家都講究吃得健康。”妹夫說道。

是啊!飲食的變化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如今,人的飲食觀念正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更新。時代的車輪早已將往昔的苦難甩掉,在如煙的往事中,採擷記憶的花瓣,串成歲月的風鈴,迴響於生命深處!

“再來一碗!”老公的呼喚將我從記憶的沉思中喚醒,看著同學群裡發出的收玉米的圖片,我快速地給老公添了滿滿一碗,也忙給自己盛上一大碗玉米糝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