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守老人與邪教——愛是最好的保護傘

《禮記·大學》中說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最重視親情和家庭的民族之一,孝順父母的優良傳統也一直傳承至今, 但是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 農村的勞動力外出務工成了大勢所趨, 而那些留下來的老人因為常年與子女的分離, 很容易就落入邪教的泥潭中無法抽身。

目前我國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已近5000萬, 新農村建設時期留守老人有一些更讓人憂慮的現狀。

二是農村房屋的分散, 老人獨居休閒方式單一。 我國大部分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區,

村落中的房屋間距很大, 地形複雜, 老人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自己家中, 身體稍微好一些的老人也大都將時間放在農作物上, 各自之間交流不多, 且農村地區很少設立養老院, 老人也不願去養老院生活, 他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也不會自己用現在的通訊設備與子女進行視頻等等, 與外界的資訊交流極少, 在思想和認知上都很難做到與時俱進。

三是農村老宅安全性不高, 老人對意外事故和外界侵害的抵抗力低。 老人家年紀大了腿腳不便, 記憶力差, 子女不在身邊, 自己做飯時大多還是燒的柴火, 由於廚房堆積大量的木柴加上木質的房梁結構, 失火的事情時有發生。 另外雖然農村地區民風較為淳樸,

但由於無法像城鎮居民一樣實行社區管理方式, 因此如果有外來流竄作案人員進入鄉村時, 獨居老人極有可能成為作案對象, 輕則損失錢財, 重則丟掉性命。

而這些因素一旦被邪教利用, 不僅會對老人自身及其家庭產生危害, 也會對我國社會進步形成阻礙, 國家經濟受到不利影響又會反過來作用于廣大農民百姓, 使他們的生活水準下降。 要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一方面需要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邪教組織的大力打擊和採取防範措施。 另一方面, 現在的青年及廣大的務工人員應該轉變思維, 物質生活條件固然重要, 精神上的慰藉也必不可少, 工作可以再找, 錢可以再掙, 但家庭只有一個。 當邪教打著關愛老人的名號騙取老人的財產毒害老人的思想時,

做子女的卻還在外面為了名利爭鬥, 為了自由享樂對自己的父母感情冷漠, 試問, 換位思考一下, 當自己老了, 會不會重蹈覆轍呢?

當然, 長時間的陪伴的確很難, 社會的現實和壓力一直都在, 但過不去的主要還是心裡那關, 對未來的憂慮及事物發展的不確定性往往能擊垮一個人。 擔心老人突然生病要花費大量的醫療費, 擔心孩子學習不好以後不能獨立自強, 擔心自己的收入不高會被別人看不起, 在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同時也失去了對自己家人的信心。 從根源上來看還是想太多, 做太少, 好的家庭環境是要靠所有人共同維護的, 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並相互理解,

當其中一方陷入泥潭時, 另一方應該伸手拉一把, 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雖然老人的很多思想都和我們具有隔閡, 但老人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對生活的良好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而我們時常的關心, 耐心的聆聽也是消除老人擔心和憂慮的最好方法, 我們不將老人視為拖累, 老人不將子女當成唯一的精神支柱, 才能更好地生活。

“人們加入群體, 因為他們需要愛。 他們需要朋友和家庭來關心他們, 愛的關係能夠支撐他們, 使他們願意留在群體或組織之內, 邪教吸收新會員時往往利用這一點。 ”這是首屆邪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的一段話, 非常符合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的情況, 因此, 作為老人子女的廣大外出務工人員是否應這樣意識到,

當我們給予父母關愛, 讓他們遠離邪教的危害, 用愛為老人撐起保護傘的同時, 自己也在傘的裡面。 (梁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