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她來聽的不是演唱會,是情懷!

懷念那些年為愛傻傻付出的女孩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在十七歲的初戀第一次約會, 男孩為了她徹夜排隊, 半年的積蓄買了門票一對;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在二十五歲戀愛是風光明媚, 男朋友背著她送人玫瑰, 唱我的歌陪著畫面流淚;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在三十三歲真愛那麼珍貴, 她努力不讓自己看來很累, 歲月在聽我們唱無怨無悔;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在四十歲後聽歌的女人很美, 小孩在問她為什麼流淚, 她靜靜聽著我們的演唱會。 ”

匆匆那些年如白駒過隙, 女孩漸漸長大, 她依然來聽我的演唱會,

已經沒有怨沒有很, 只是懷念那年十七歲的那個男孩和那個為愛傻傻付出的女孩。

《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整首歌通過一個女人幾次愛的綻放為主線, 張學友的歌和演唱會為暗線, 展現了女人一生受的傷害和堅守的情感經歷, 再通過張學友自己角度去演唱這首描述著來自世界任何角度的一個關於她的故事,

似乎也是我們許多人一生愛情的故事, 其實也就是每個人在一生不同階段共同的情感經歷。 雖然這只是從歌手觀察歌迷的角度來出發, 但也因為這樣獨特的寫作視角, 使得此首作品的情感特色和藝術特色更顯得動人無比, 更能震撼人心, 特別是在張學友演唱會現場中演繹, 又是另一番的獨特感受。 另外, 作為華語樂壇常青樹的張學友, 作為一代人偶像的歌神張學友, 其歌曲作品和其本身也印上了一代人的影子, 深深影響著一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張學友本身是“亞洲演唱會的神話”, 三次亞洲歌手演唱會世界吉尼斯紀錄都是他在保持, 華語樂壇人人望其項背。

去年, 張學友展開“A CLASSIC TOUR”巡演, 距離上次的“1/2世紀演唱會”2012年5月30日的第146場, 已是4年前, 以目前的演唱會數目, 穩破自己保持的吉尼斯觀演人次紀錄。 對於如此傲人的成績, 張學友說:“打破紀錄其實從來不是我的目標。 我很想當我表演的時候, 我就是這樣子去表演, 所謂挑戰我自己, 我會去挑戰, 但不是指挑戰我自己的紀錄。 我55歲了, 我希望我在那個時候的表演是, 讓他們看到說:喔, 連他這樣可以做這種表演啊?那我就不怕了, 那我才20幾歲, 我還有30年可以去做。 就是你會對他們有比較正面的一個推動力。 ”可以看到, 對於如此經典的演唱會, 不僅僅蘊含著粉絲的情懷, 歌星本身也抱有情懷。

音樂讓時間銘記回不去的悠悠歲月

很多人可能都有相似的感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變得不喜歡聽新歌, 也很少去關注最新出道的歌手, 反而越來越喜歡去聽一些老歌, 那些不被人們遺忘的經典歌曲, 一定是有它獨特的魅力。 我們每個人對音樂的看法都是千變萬化的, 也對它有著一份獨特的情懷, 因為往往音樂不是一種孤立的個體, 他是作者、歌手和聽眾的情感載體, 也沉澱了很多人難忘的記憶。

音樂並不只是為了娛樂大眾, 它更多的是一種療傷和慰藉的作用, 失戀的人喜歡聽傷感的歌, 低沉的人喜歡聽勵志的歌, 每種不同類型的聽眾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 用它們來撫慰自己的心靈, 獲得一種無法言說的愉悅感。 依稀記得小時候流行家庭音響的年代, 恨不得每家每戶週末都開場演唱會, 那時候經典的“一人一首成名曲”唱片, 40多位華納滾石的歌星, 唱出他們最經典的歌曲, 現在只要偶爾在耳邊響起, 那個年代的記憶就撲面而來。 其實同一首歌在我們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會包含不同的意義, 就像那些情歌,在我們年紀尚幼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聽旋律,而當我真正經歷了愛情以後,才發現有些歌詞是那樣的契合現在的心境,但更懷念的卻是那些聽不懂情歌的歲月。如今,已然到了華納三十周年的巡迴演唱會,不知又能喚起多少代人屬於自己的記憶。

演唱會成為支撐中國音樂產業的盈利來源

讓我們瞭解一下演唱會背後的故事。全球的音樂產業鏈主要由內容提供者(音樂人、唱片公司)、服務提供者(分發管道、演出經紀)、消費者三部分組成。簡單說來,就是由唱片公司組織詞曲作者、明星和專業製作團隊打造出音樂產品,通過中間管道分發銷售,或是由演出經紀公司組織表演,最終將音樂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

整條音樂產業鏈在服務提供者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第一條是唱片產業鏈。音樂作品被灌製成唱片母帶,或製作成CD等實體產品交給音像發行商、或直接製作成數位音樂版本出售給數位音樂發行商,將音樂作品傳遞給消費者。第二條是版權產業鏈,唱片公司將音樂作品授權給電視臺、電影、廣播等媒體管道播出,通過收取版稅並與音樂人、明星等分成實現盈利。第三條是演出產業鏈,唱片公司與經紀公司合作安排明星通過舉辦演唱會、拍攝廣告和影視作品等賺取利潤。

這一產業形態在20世紀中期成型。背景是晶體管收音機、彩色電視機、卡帶式答錄機等新型電子產品取代老式的膠片-唱片機,成為音樂的主要傳播媒介,音樂消費的成本大幅降低,普及率升高,大型唱片公司如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EMI等開始壟斷音樂市場,並形成了將娛樂經紀、音樂製作、版權經營、管道分發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這一模式在2000年達到巔峰,當年整個唱片行業銷售額達到歷史最高值374億美元,四大唱片公司完全把持了唱片產業鏈,並通過整合的電視頻道、電臺等控制了版權產業鏈,成為整個音樂行業的霸主。

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者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第二條子鏈,音樂版權鏈,同樣因為正版保護不力而一度難以為繼,但隨著國內版權保護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轉。第三條子鏈,音樂演出鏈,是目前最為火爆的鏈條,也是目前支撐整個中國音樂產業的最主要盈利來源。自2012年開始,一方面由於大牌實力歌手巡演增多,市場號召力增強;另一方面由於平均票價逐年提高,由2015年的近400元提升到2016年超500元;直至2016年演唱會票房收入達37.34億元,較2015年增加6.06億元,同比增長19.4%,增長幅度較2015年提升9.8個百分點。

故事平淡 但當中有你已經足夠

最後,讓我們用張學友的一首經典的歌曲作為結語。1996年愛與交響曲音樂會,他第一次唱這首歌。那一年,他剛剛結婚。歌詞是這樣寫的“從此以後 無憂無求 故事平淡但當中有你 已經足夠”,這首歌是林夕寫給他的,他第一次唱的時候,這首歌連名字都沒取好。他唱得如此深情,雲卷雲舒,花開花落,平淡而又美好,正是他自己愛情的寫照。在音樂的伴隨下,祝願大家都能從中感到平安、喜樂,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性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業績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的投資策,風險自擔。

就像那些情歌,在我們年紀尚幼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聽旋律,而當我真正經歷了愛情以後,才發現有些歌詞是那樣的契合現在的心境,但更懷念的卻是那些聽不懂情歌的歲月。如今,已然到了華納三十周年的巡迴演唱會,不知又能喚起多少代人屬於自己的記憶。

演唱會成為支撐中國音樂產業的盈利來源

讓我們瞭解一下演唱會背後的故事。全球的音樂產業鏈主要由內容提供者(音樂人、唱片公司)、服務提供者(分發管道、演出經紀)、消費者三部分組成。簡單說來,就是由唱片公司組織詞曲作者、明星和專業製作團隊打造出音樂產品,通過中間管道分發銷售,或是由演出經紀公司組織表演,最終將音樂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

整條音樂產業鏈在服務提供者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第一條是唱片產業鏈。音樂作品被灌製成唱片母帶,或製作成CD等實體產品交給音像發行商、或直接製作成數位音樂版本出售給數位音樂發行商,將音樂作品傳遞給消費者。第二條是版權產業鏈,唱片公司將音樂作品授權給電視臺、電影、廣播等媒體管道播出,通過收取版稅並與音樂人、明星等分成實現盈利。第三條是演出產業鏈,唱片公司與經紀公司合作安排明星通過舉辦演唱會、拍攝廣告和影視作品等賺取利潤。

這一產業形態在20世紀中期成型。背景是晶體管收音機、彩色電視機、卡帶式答錄機等新型電子產品取代老式的膠片-唱片機,成為音樂的主要傳播媒介,音樂消費的成本大幅降低,普及率升高,大型唱片公司如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EMI等開始壟斷音樂市場,並形成了將娛樂經紀、音樂製作、版權經營、管道分發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這一模式在2000年達到巔峰,當年整個唱片行業銷售額達到歷史最高值374億美元,四大唱片公司完全把持了唱片產業鏈,並通過整合的電視頻道、電臺等控制了版權產業鏈,成為整個音樂行業的霸主。

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者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第二條子鏈,音樂版權鏈,同樣因為正版保護不力而一度難以為繼,但隨著國內版權保護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轉。第三條子鏈,音樂演出鏈,是目前最為火爆的鏈條,也是目前支撐整個中國音樂產業的最主要盈利來源。自2012年開始,一方面由於大牌實力歌手巡演增多,市場號召力增強;另一方面由於平均票價逐年提高,由2015年的近400元提升到2016年超500元;直至2016年演唱會票房收入達37.34億元,較2015年增加6.06億元,同比增長19.4%,增長幅度較2015年提升9.8個百分點。

故事平淡 但當中有你已經足夠

最後,讓我們用張學友的一首經典的歌曲作為結語。1996年愛與交響曲音樂會,他第一次唱這首歌。那一年,他剛剛結婚。歌詞是這樣寫的“從此以後 無憂無求 故事平淡但當中有你 已經足夠”,這首歌是林夕寫給他的,他第一次唱的時候,這首歌連名字都沒取好。他唱得如此深情,雲卷雲舒,花開花落,平淡而又美好,正是他自己愛情的寫照。在音樂的伴隨下,祝願大家都能從中感到平安、喜樂,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性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業績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的投資策,風險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