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乾隆年間的“社保卡”長啥樣?從古至今的養老福利一直存在!

本頭條號所用的圖片以及文字均授權公眾號 # 文月閣文玩# (歡迎關注, 文玩講解, 福利放送)

尊老愛幼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如何養老, 不是現代人才有的觀念, 其實早在西漢《禮記·王制》 中就有記載:五十異長, 六十宿肉, 七十貳, 膳八十常珍, 九十飲食不離寢, 膳飲從遊可也。 六十歲制, 七十時 制, 八十月制, 九十日修。 唯絞衾冒, 死而後制。 五十始衰, 六十非肉不飽, 七 十非帛不暖, 八十非人不暖, 九十, 雖得人不暖矣。 五十杖於家, 六十杖於鄉, 七十杖于國, 八十杖於朝, 九十者, 天子欲有問焉, 則就其室, 以珍從。

解釋:老人在50歲時, 需要供給細糧;到了60歲, 要準備隔夜的肉食;70歲, 增加副食;到了8, 90歲, 由於老人行動不便, 要在床前伺候隨時滿足吃喝的要求, 另外在出行時, 還要帶著實物跟著。

減免徭役政策:家中有80歲以上的老人, 可免除家中一人服役, 家中有90歲的老人, 可免除全家服役。

漢代專設“賜仗”制度, 凡70歲以上的老人, 皆由朝廷授予王仗, 持有王仗的老人即使觸犯刑律, 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於起訴。 “雖有罪, 不加刑焉”, 體現對老人的特別優待。 除此之外, 56歲以上的老人免除賦稅。

到了唐代, 養老制度更趨於完善, 除了上述王仗制度和賦稅制度以外, 據《唐大召令集》中記載:唐太宗曾特別提出, “八十以上, 各賜米二石, 錦帛五段;百歲以上各賜米四石, 錦帛十段”。 在法律中還提出:“諸祖父母, 父母在, 子孫別籍異財者, 徒三年。 ”也就是說, 家中如有老人, 子女不可外出, 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就會被治罪。

《補給侍丁》政策:官府會給民間老人安排護工, 80老人給侍丁一名, 90歲老人給侍丁兩名, 百歲老人給侍丁三名。 此外, 源於南北朝專門的養老機構“孤獨園”, 在唐代也得到了推廣, 尤為到了宋代, 這種“養濟院”、“居養院”更是大力被推崇。

到了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在漢臣劉秉忠的建議下, 也在各路設立濟養所, 用於救助、收養鰥寡孤獨、老弱病殘者。

到了明清年間, 這種救濟院機構更加具有官方化, 而且到了清朝更為注重“賜食”制度, 多次大擺“千叟宴”, 尤以乾隆年間為盛。 請全國各地的老人去皇宮裡吃大餐。

清朝為了最大化地彰顯皇帝的治國有方、太平盛世,太上皇還會在千叟宴上為部分老人頒發御賜的“社保卡”,這種社保卡為銀制牌(這點很重要),沒有銅牌!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文玩知識

可添加公眾號

文月閣文玩

歡迎關注文月閣文玩,現在正進行免費結緣活動

清朝為了最大化地彰顯皇帝的治國有方、太平盛世,太上皇還會在千叟宴上為部分老人頒發御賜的“社保卡”,這種社保卡為銀制牌(這點很重要),沒有銅牌!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文玩知識

可添加公眾號

文月閣文玩

歡迎關注文月閣文玩,現在正進行免費結緣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