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通、韻達相繼漲價,雙十一還能愉快地剁手麼?

10月11日, 韻達速遞宣佈調整快遞價格, 這是繼中通快遞10日宣佈調整快件價格之後, 第二家快遞企業在進入2017年快遞旺季之後宣佈調整快遞價格。 中通、韻達相繼漲價, 雙十一還能愉快地剁手麼?

漲價早有端倪?

今年6月1日起,包括中通快遞、申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快遞、百世匯通、天天快遞在內的六大加盟型民營快遞同時宣佈提高快遞員派送費,當時有專家預測派送費的調整可能會影響快遞價格的調整。 時隔4個月,快遞漲價的預言變成現實。

“如果說中通宣佈調價頗有敢為天下先之意, 那麼韻達緊隨其後的表態, 實則反映了快遞行業對漲價的集體訴求。 ”一位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從內部人士獲知的消息來看, 申通快遞極可能成為第三家宣佈漲價的快遞公司, 不過, 上述消息並未得到公司肯定。 而圓通快遞以及順豐控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則均亦表示,

目前並沒有接到漲價的通知。

事實上, 快遞宣佈漲價似乎早有端倪。

近期受原輔材料價格攀升、供給減少等影響, 瓦楞紙等包裝用紙價格同比上漲了一倍多, 一個紙箱售價因此漲價0.2元至0.5元不等。 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快遞要比之前多花費2毛錢至5毛錢。

而進入9月份以來, 紙價還在不斷上漲, 衛生紙、學生練習本及包裝占比較大的食品、禮品等, 都將面臨提價壓力。

另外有消息稱, 國內最大的“箱板原紙”生產商玖龍紙業9月份又上調了價格, 這已經是其8月份以來進行的第四次提價。 業內人士透露, 去年7月份的時候, 原紙的價格還是3000元/噸, 今年9月份卻漲至500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 接近“雙11”之際,

包括中通快遞、申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快遞、百世匯通、天天快遞在內的六大加盟型民營快遞日前同時宣佈提高快遞員派送費。 北商研究院分析認為, 這將直接引起快遞價格的上漲。

調價影響尚未下沉

儘管中通、韻達兩家快遞企業已先後發佈了調價公告,

但兩家企業旗下的部分快遞網點尚未做出價格變動。 韻達快遞員表示, 以北京到南京為例, 首重價格依然是12元, 超出重量以每公斤6元加價。 另有韻達網點快遞員表示, 首重價格沒有上漲, 但超重價格早在幾周前就已經調整為8元/公斤。 而韻達官方客服表示, 目前官網給出的價格是首重15元, 超出重量按10元/公斤計算收費。

據記者瞭解, 之所以不同網點寄送價格不同, 是因為韻達快遞網點採用的是加盟機制, 寄送價格由網點自行定奪, 而官方只提供參考價格, 所以漲價公告發出後具體影響如何, 還需要使用者向各網點諮詢。 一名中通快遞員也表示, 他所在的配送網點目前還沒有進行漲價, 並稱中通官網上的價格只具有參考意義,

通常情況下網點的定價會比官網要低。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快遞公司員工表示, 加盟制快遞企業總部的價格調控, 理論上說可以通過調整面單費、中轉費或其他費用來實現。 舉例來說, 漲價前快遞公司總部向網點收取的面單費是1.8元, 通知發佈後會上漲到2元, 中轉費和掃描費也各加0.2元, 這意味著網點所能獲取的利潤會被壓縮, 從而導致本來就不賺錢的網點會被迫提升快遞價格, 防止虧損。 但上述員工也表示, 從實際情況來看, 總部發佈的公告更多只起到資訊傳達的作用, 具體漲價情況還是由網點自行決定。

行業顯露盈利瓶頸

雙11”前快遞價格上漲幾乎成為常態,這背後既有成本上漲的原因,也有快遞企業想借價格杠杆控制單量的考慮。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從企業角度來說,過往的快遞業務增速超過50%,而現在已經降到30%-40%左右,有些企業甚至接近個位數。根據這種情況,快遞企業營收利潤萎縮,但成本持續增加,所以不得不以漲價形式來應對。

此外,目前上調快遞價格的這些企業均已上市,面臨日常管理成本增加的處境,加之近期快遞周邊產業價格暴漲,紙張、快遞設備等價格出現大幅度提升,這也導致了企業選擇上調快遞價格。

但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物流學博士方璽看來,中通、韻達選擇在“雙11”前漲價是正常市場行為,通過價格調整的方式控制住快遞業務量,上調價格並非為了提高利潤率,而是想借此減少爆倉情況的出現。

服務品質將成為成敗重點

對於快遞業的漲價行為,不少消費者表示,漲價可以,但是服務必須跟上,“時效性,安全性,快遞員素質,客戶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

儘管快遞企業對服務品質表現出了足夠多的重視,但實際的服務能力提升仍有很大難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每逢“雙11”,快遞企業都將會面臨平時2-3倍的快遞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保證服務品質不下降就已經很難實現。

“快遞業是面向消費者的下游行業,一直希望能順暢地傳導來自上游的成本壓力,只是以前根本做不到。”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想漲價到敢漲價,實則深層次反映了快遞業格局的變遷——行業領先者已能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獲得一定的話語權,昔日單純的價格廝殺已不再奏效。

有券商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6年,由於小快遞企業通過價格戰搶佔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曾持續下降。但今年以來,這一勢頭明顯改善。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17年8月,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為78,達到2015年以來的新高。”

也就是在過去兩年時間,“三通一達”和順豐悉數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力量進一步開拓市場,提升業務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雖說行業整合遠未完成,但現階段快遞巨頭已擁有各自“勢力範圍”,減少價格競爭,轉向品質競爭是未來的必由之路。

據北京商報、上海證券報、新華網等綜合

雙11”前快遞價格上漲幾乎成為常態,這背後既有成本上漲的原因,也有快遞企業想借價格杠杆控制單量的考慮。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從企業角度來說,過往的快遞業務增速超過50%,而現在已經降到30%-40%左右,有些企業甚至接近個位數。根據這種情況,快遞企業營收利潤萎縮,但成本持續增加,所以不得不以漲價形式來應對。

此外,目前上調快遞價格的這些企業均已上市,面臨日常管理成本增加的處境,加之近期快遞周邊產業價格暴漲,紙張、快遞設備等價格出現大幅度提升,這也導致了企業選擇上調快遞價格。

但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物流學博士方璽看來,中通、韻達選擇在“雙11”前漲價是正常市場行為,通過價格調整的方式控制住快遞業務量,上調價格並非為了提高利潤率,而是想借此減少爆倉情況的出現。

服務品質將成為成敗重點

對於快遞業的漲價行為,不少消費者表示,漲價可以,但是服務必須跟上,“時效性,安全性,快遞員素質,客戶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

儘管快遞企業對服務品質表現出了足夠多的重視,但實際的服務能力提升仍有很大難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每逢“雙11”,快遞企業都將會面臨平時2-3倍的快遞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保證服務品質不下降就已經很難實現。

“快遞業是面向消費者的下游行業,一直希望能順暢地傳導來自上游的成本壓力,只是以前根本做不到。”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想漲價到敢漲價,實則深層次反映了快遞業格局的變遷——行業領先者已能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獲得一定的話語權,昔日單純的價格廝殺已不再奏效。

有券商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6年,由於小快遞企業通過價格戰搶佔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曾持續下降。但今年以來,這一勢頭明顯改善。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17年8月,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為78,達到2015年以來的新高。”

也就是在過去兩年時間,“三通一達”和順豐悉數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力量進一步開拓市場,提升業務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雖說行業整合遠未完成,但現階段快遞巨頭已擁有各自“勢力範圍”,減少價格競爭,轉向品質競爭是未來的必由之路。

據北京商報、上海證券報、新華網等綜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