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阿裡三個月招了7200人,招兵買馬想幹啥?

8月中, 阿裡巴巴發佈了其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4.1-6.30), 其業績耀眼且不說了, 耐人尋味的是, 在其報告最後有一句“截至2017年6月30日, 阿裡巴巴擁有57,302 員工,

而截至2017年3月31日為50,097名”, 三個月時間裡, 阿裡竟然新增了7205名員工, 單季增長幅度高達13%!要知道, 過去幾年阿裡巴巴全年的員工增長率都是個位數。

回想2015年底, BAT紛紛傳出停止或收縮招聘:百度宣佈停止社會招聘, 騰訊被傳關閉外包招聘, 阿裡巴巴宣佈調整人才戰略, 縮減校園招聘。 再結合當時的合併風潮:攜程旅遊網與去哪兒網合併, 大眾點評網和美團網合併, 優酷土豆合併、滴滴快的合併、58同城趕集網合併, 大家都驚呼“資本的寒冬到來了”, 小企業不得不抱團取暖, 大企業只能採取收縮策略熬過寒冬。

寒冬論的塵埃尚未落定, 一年以後, 阿裡巴巴的船上又湧進大量的船員, 讓阿裡的員工規模輕鬆突破5萬大關, 直逼6萬。

而關於員工數量, 馬雲是早有定論的——

最開始的時候馬雲對阿裡對員工規模的要求是——“在阿裡102年倒閉關門那一天, 我們的員工數不能超過五萬名員工”, 後來覺得不現實, 到了2015年, 在員工大會上, 馬雲發言認為, “阿裡發展太快了, 今年(2015)我們整個集團的員工數不會增加一個人, 出一個進一個, 我們Freeze我們的HC, 目的很簡單, 就是把我們的隊形整一下, 我認為三萬多人已經足夠了。 ”同時明確表示, 在阿裡巴巴整個生態系統的銷售GMV低於十萬億人民幣的時候, 員工不能超過五萬人。

那當前阿裡巴巴整個生態系統的銷售GMV是多少呢?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7財年業績披露, 阿裡巴巴全年GMV達到3.77萬億人民幣, 比去年增長21.6%, 哪怕按自然年計算, 到今年年底阿裡體系的GMV應該也只到5萬億左右,

離10萬億還有一半的路要走, 但阿裡的員工數量已經突破馬雲規定的“五萬員工”的上限。

是馬雲食言了?還是形勢變化了?

答案是後者。 今天的阿裡巴巴已經不完全是一家電商企業, GMV已經無法代表阿裡的發展趨勢。 這一點, 從其財報就能看出來, 在其二季度公佈的財報中, 阿裡將其營收共分為四大板塊——核心電子商務、雲計算業務、數字傳媒和娛樂、創新戰略, 雖然核心電子商務在營收占比上依然佔據絕對的大頭, 但電子商務的增長頹勢是顯而易見的, 當前阿裡在國內的GMV占到了國內電商總GMV的80%, 占到了國內社會零售總額的10%, 在如此高的市場占比下, 電子商務業務的增長很難再支撐整個企業的發展。

阿裡巴巴需要新的發展動力!所以, 阿裡巴巴從2015年的雙11過後就開始琢磨著轉型, 或者不叫轉型, 叫新的動力尋找之旅。

新的發展動力在哪裡呢?技術!回顧全球的近代發展史, 每一次產業的革新都是由技術升級來帶動的。 所以, 阿裡的轉型等方向是:不再從規模中尋找發展動力, 而是在新技術中創造發展源動力。

今天的阿裡巴巴正在從一家電商企業逐步走向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 技術正在推動其各領域業務的強勁增長, 同時也加強了核心電商以外業務的市場地位, 螞蟻金服通過大資料技術將使用者資料打造成征信的基石, 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阿裡雲憑藉多年三位數增速, 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的雲計算服務公司。 憑藉著持續的創新、阿裡巴巴生態系統中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 讓資本市場對阿裡的發展前景愈加看好, 阿裡巴巴的整體市值已經逼近甚至超過其長久以來模仿的物件——亞馬遜。

在技術上初嘗甜頭的阿裡, 在追逐新技術的路上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在昨天(11日)開幕的2017年阿裡巴巴“飛天智慧雲棲大會”上,會議的議題覆蓋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智慧硬體、VR、AR、晶片技術、金融科技、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

而更重磅的是,阿裡巴巴宣佈成立全球研究院阿裡巴巴達摩院,計畫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3年計畫投資1000億人民幣。此金額一出,全球譁然,要知道,阿裡巴巴2017財年(2016.4.1-2017.3.31)的淨盈利為578.71億元。3年1000億,每年330億,這意味著阿裡巴巴接下來每年要拿出一半的利潤用於達摩院。從另外一個角度,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裡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481.52億元,如果阿裡在接下來3年內利潤無法實現突破性增長的話,達摩院在未來3年將會耗盡阿裡巴巴所有的現金儲備。

可見,阿裡巴巴毫無保留地把所有的寶都壓在了“新技術”這個杠杆的一端,希望通過新技術能撬動阿裡未來的地球轉動。

回頭再看新增的7200人,我查閱了今年上半年阿裡的收購案,3月份全資收購了大麥網,而大麥網員工數量在2000人左右。那剩下的5000多人,阿裡藏兵何處、劍指何方?

沒有人知道。但從近一年來阿裡集團以及各版塊的一級、二級子公司,包括淘寶系,支付寶系, B2B系,阿裡雲,還有UC、高德、阿裡影業、阿裡健康等等,這些公司的招聘情況來看,技術崗位數量的占比高達70%。另外,今年以來阿裡巴巴集團新增四位合夥人,其中兩位是技術大拿,截至目前,阿裡巴巴一共擁有36位合夥人,阿裡巴巴“36大盜”中超過1/4是幹技術活兒的。從這個情況來看,早在“達摩院”籌建的很長時間裡,阿裡已經在默默地加強技術力量的儲備。

以前,人們評論BAT常用一句話——“百度的技術,阿裡的運營,騰訊的產品”,接下來,這個格局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馬雲說,“我不懂技術,所以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創始人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馬雲對技術決定未來企業生死這個事情,觸覺更加靈敏。

今天不擁抱新技術,明天可能真的會死。

在追逐新技術的路上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在昨天(11日)開幕的2017年阿裡巴巴“飛天智慧雲棲大會”上,會議的議題覆蓋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智慧硬體、VR、AR、晶片技術、金融科技、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

而更重磅的是,阿裡巴巴宣佈成立全球研究院阿裡巴巴達摩院,計畫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3年計畫投資1000億人民幣。此金額一出,全球譁然,要知道,阿裡巴巴2017財年(2016.4.1-2017.3.31)的淨盈利為578.71億元。3年1000億,每年330億,這意味著阿裡巴巴接下來每年要拿出一半的利潤用於達摩院。從另外一個角度,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裡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481.52億元,如果阿裡在接下來3年內利潤無法實現突破性增長的話,達摩院在未來3年將會耗盡阿裡巴巴所有的現金儲備。

可見,阿裡巴巴毫無保留地把所有的寶都壓在了“新技術”這個杠杆的一端,希望通過新技術能撬動阿裡未來的地球轉動。

回頭再看新增的7200人,我查閱了今年上半年阿裡的收購案,3月份全資收購了大麥網,而大麥網員工數量在2000人左右。那剩下的5000多人,阿裡藏兵何處、劍指何方?

沒有人知道。但從近一年來阿裡集團以及各版塊的一級、二級子公司,包括淘寶系,支付寶系, B2B系,阿裡雲,還有UC、高德、阿裡影業、阿裡健康等等,這些公司的招聘情況來看,技術崗位數量的占比高達70%。另外,今年以來阿裡巴巴集團新增四位合夥人,其中兩位是技術大拿,截至目前,阿裡巴巴一共擁有36位合夥人,阿裡巴巴“36大盜”中超過1/4是幹技術活兒的。從這個情況來看,早在“達摩院”籌建的很長時間裡,阿裡已經在默默地加強技術力量的儲備。

以前,人們評論BAT常用一句話——“百度的技術,阿裡的運營,騰訊的產品”,接下來,這個格局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馬雲說,“我不懂技術,所以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創始人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馬雲對技術決定未來企業生死這個事情,觸覺更加靈敏。

今天不擁抱新技術,明天可能真的會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