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不能因攜程被圍攻,就把組合銷售視為原罪

【品橙旅遊】攜程“100億”事件仍在發酵中。 雖然攜程已經作出回應, 強調那是“舊聞”, 且目前APP介面與服務選項確實進行了修改, 附加消費項目都進行了顯著單列, 但人們仍揪住它此前的行為不放。

顯然, 人們針對的已不再是攜程或某個特定的OTA本身, 因為類似的搭售幾乎是所有OTA的共同行為。 人們發洩的也不是對單純的機票搭售的憤怒, 而是對旅行經歷中各式各樣隱形消費的怨氣。 因為這些年來, 旅遊業總是與強制購物、天價大蝦等新聞連在一起。

誰不曾在旅遊過程中花過幾筆冤枉錢呢?這股怨氣, 總要宣洩一下的。 正好, 機會來了, 攜程這麼大一個靶子, 多挨幾口唾沫也無所謂吧。

問題的核心不該轉移

吐槽的人多了, 總會多多少少模糊問題的焦點。 攜程事件的本質在於, 旅行者強調自由選擇權, 要不要另購保險、優惠券、專車券等, 平臺需要標明, 由消費者自己選擇。

這當然沒有錯, OTA也完全應該這樣做。

但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大潮中, 不少人把矛頭指向機票與其他產品的組合銷售本身, 認為賣機票就該老老實實只賣機票, 添加其他選項就會給消費者造成干擾、形成誘導, 就是要騙錢。 這種觀點實在過於武斷。

不少媒體在批判OTA時, 引用民航局發佈的《關於規範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為的通知》。 但其實該通知並未禁止互聯網平臺銷售機票附加產品, 而是強調要“通過清晰顯著、明白無誤的形式將貴賓休息室、保險等除機票以外的附加服務設置為旅客自主選擇項”。

因此, 需要強調問題的核心, 不是銷售本身, 而是如何銷售。

對於大多數只需要買機票的旅行者來說, 這可能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但對於旅遊行業來說, 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在攜程事件之後, 行業該如何看待“組合銷售”這一行銷手段?是創造盈利的創新亮點, 還是引火焚身的燙手山芋?

信心動搖了, 這對行業發展來說, 是更大的危機。

組合銷售是不可逆的趨勢

從行銷角度看, 企業從售賣單一產品, 向售賣組合產品轉變, 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進步。

對消費者來說, 這符合日益增長的一站式、一鍵式購物需求;對企業來說, 這是打通產業鏈、提高客單價、增加盈利點的有效途徑。

對於OTA來說, 這幾年隨著航司“提直降代”、增加直營比重, 線上代理平臺在單一機票方面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必須尋找新的盈利點。 因此, 增加附加產品是必然趨勢。

當然,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 這些附加產品必須是清晰提示、可供選擇的。

其實, 機票+保險只是最原始的組合銷售。 對於旅遊業來說, 這些年來創造出的各式各樣的組合銷售方式, 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也是企業競爭力的突出表現。

比如“機+酒”, 這種銷售模式在今天已經司空見慣, 但剛誕生時可謂石破天驚, 為線上旅遊平臺的發展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並伴隨著自由行的大趨勢一起蓬勃發展。

思路打開後, 出現了各種各樣的“+”。 比如“機+車”、“景+酒”、“機+景+酒”、“車+導”, 等等。 到後來, 乾脆來個“機+X”或“酒+X”, 一言以蔽之, 就是跟自由行有關的一切, 都能給加進去。

這種模式不僅給OTA帶來好處, 對景區、酒店等供應商來說也十分歡迎, 因為這大大增加了獲客效率,

擴大了應用場景。 而從市場反響來說, 因其一站式的方便快捷, 也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這種組合銷售模式發展到高端, 就是這幾年日益流行的定制旅遊。

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聯繫:談論定制旅遊與談論搭售保險, 其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它們都是推測客戶所需要的服務, 並以一種打包的方式提供給客戶來選擇。

用更高的效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產品, 從這一點來看, 組合銷售是旅遊行銷不可逆的趨勢。 問題只在於, 你提供的是怎樣的組合, 又如何去銷售。

怎樣組合可以更精細化

深究起來, 人們反感的不是組合銷售本身, 而是賣給自己的是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因此, 對於OTA以及其他旅遊企業來說, 最應該從攜程事件中反思的,不是還要不要做組合產品,而是在產品組合的方式上如何更加精細、更有針對性,把消費者的“反感”變成“驚喜”。

最基礎、也最必要的,是描繪更為精准的用戶畫像。還是以機票銷售為例,現在作為人們討伐物件的保險、專車券、貴賓休息室等選項,其實都可以通過對客戶的大資料分析,進行更為精准的推送。比如,這個人經常買頭等艙,就可以給他推送貴賓休息室;這個人每次都搶最便宜的特價票,你還給他推送貴賓休息室,要是不小心被他點中了,不是自己找罵麼?

如果認真分析用戶的需求,把合適的產品推送給恰當的客戶,不僅會少挨駡,更會在收穫利潤的同時收穫口碑。從技術層面來看,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觀念。尤其是對於體量已經很大的線上平臺來說,有沒有動力來做這件事,是個關鍵。

除了精准,產品的組合還需要不斷創新。一方面滿足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還要主動創造消費需求。

在這方面,如今陷入輿論漩渦的攜程其實還有一個不錯的例子,也被視為旅遊行銷的正面案例。去年5月,攜程在官網和APP上開售宋仲基粉絲見面會門票,推出了多種組合套餐,包括“門票+酒店住宿+接送機券+周邊游優惠券”、“門票+禮品卡”等多種類型,並按照不同內容和價格等級分為豪華套餐、尊享套餐、便捷套餐、觀景套餐等。從市場反響來看,北京場開售第一天,15秒鐘所有門票套餐就被搶購一空。

這說明,像這樣目標精准、選擇多樣的產品組合,市場是很歡迎的,給企業帶來的利潤自不必說。

旅遊業正步入空前繁榮的時代,這個十一黃金周7億人次的遊客量便是市場空間最好的詮釋。消費升級需要產品升級,需要更具創造性的行銷手段,也需要更能讀懂旅行者喜歡什麼、厭惡什麼。

在攜程事件中,旅遊業可能覺得委屈(又不是只有我一家這樣做)、憋屈(我生存也不容易好嘛),甚至憤怒(我明明標了可選是你自己看不清楚怪我咯),但其實這件事也說明旅遊出行對普通人來說越來越重要,人們對旅遊業高度關注,並懷有更高的期待。

這也是一次反思的契機,反思要不要繼續走急功近利的老路,反思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反思不僅要給用戶做一盤好菜,也要以一種優雅得當的方式端上桌。

沒必要將組合銷售一棍子打死,相反,要想辦法進一步做好它。(品橙旅遊 公孫遙)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遊

最應該從攜程事件中反思的,不是還要不要做組合產品,而是在產品組合的方式上如何更加精細、更有針對性,把消費者的“反感”變成“驚喜”。

最基礎、也最必要的,是描繪更為精准的用戶畫像。還是以機票銷售為例,現在作為人們討伐物件的保險、專車券、貴賓休息室等選項,其實都可以通過對客戶的大資料分析,進行更為精准的推送。比如,這個人經常買頭等艙,就可以給他推送貴賓休息室;這個人每次都搶最便宜的特價票,你還給他推送貴賓休息室,要是不小心被他點中了,不是自己找罵麼?

如果認真分析用戶的需求,把合適的產品推送給恰當的客戶,不僅會少挨駡,更會在收穫利潤的同時收穫口碑。從技術層面來看,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觀念。尤其是對於體量已經很大的線上平臺來說,有沒有動力來做這件事,是個關鍵。

除了精准,產品的組合還需要不斷創新。一方面滿足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還要主動創造消費需求。

在這方面,如今陷入輿論漩渦的攜程其實還有一個不錯的例子,也被視為旅遊行銷的正面案例。去年5月,攜程在官網和APP上開售宋仲基粉絲見面會門票,推出了多種組合套餐,包括“門票+酒店住宿+接送機券+周邊游優惠券”、“門票+禮品卡”等多種類型,並按照不同內容和價格等級分為豪華套餐、尊享套餐、便捷套餐、觀景套餐等。從市場反響來看,北京場開售第一天,15秒鐘所有門票套餐就被搶購一空。

這說明,像這樣目標精准、選擇多樣的產品組合,市場是很歡迎的,給企業帶來的利潤自不必說。

旅遊業正步入空前繁榮的時代,這個十一黃金周7億人次的遊客量便是市場空間最好的詮釋。消費升級需要產品升級,需要更具創造性的行銷手段,也需要更能讀懂旅行者喜歡什麼、厭惡什麼。

在攜程事件中,旅遊業可能覺得委屈(又不是只有我一家這樣做)、憋屈(我生存也不容易好嘛),甚至憤怒(我明明標了可選是你自己看不清楚怪我咯),但其實這件事也說明旅遊出行對普通人來說越來越重要,人們對旅遊業高度關注,並懷有更高的期待。

這也是一次反思的契機,反思要不要繼續走急功近利的老路,反思如何與消費者溝通,反思不僅要給用戶做一盤好菜,也要以一種優雅得當的方式端上桌。

沒必要將組合銷售一棍子打死,相反,要想辦法進一步做好它。(品橙旅遊 公孫遙)

轉載請注明:品橙旅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