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次講清楚考研初試成績、複試成績和總成績是怎麼算的!

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 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5日進行(起始時間8:30, 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

不超過14:30)。

只要是考試, 都有一個成績的考核。 當然考研也不例外, 參加考研的小夥伴, 你是否瞭解考研總成績的演算法呢, 今天小研來說說考研總成績究竟怎麼算的。

初試成績

這個是眾所周知的吧, 初試成績=你卷面成績。

根據研究生考試考生報考的專業和院校不同, 研究生考試初試的總分也不同, 一般來說, 研究生考試初試的總分是500分, 但是也有個別特殊的專業和院校是三百分, 這個要根據研究生考試考生報考的情況而定。 研究生考試科目分為公共課與專業課兩類。 研究生考試公共課科目:政治;英語(部分考生公共課包含數學科目)。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考研初試考試科目設置除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基礎課,

各科目試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外, 其他各學科門類考試科目均設置四個單元(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 各科目試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入學考試初試科目總分為500分。

專業學位研究生考研初試科目設置總體上按照與學術型專業研究生招生“科目對應, 分值相等, 內容區別”的原則進行設置, 一般為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四個單元(少數專業學位設置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基礎課三個單元或外國語、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兩個單元)。 入學考試初試科目總分一般為500分, 其中公共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初試科目總分為300分。

各科分數構成

政治:(馬原24分, 毛特30分, 史綱14分, 思修與法律基礎16分, 當代世界經濟與形勢與政策16分), 滿分100分。

英語:(完型10分, 閱讀A40分, 閱讀B(即新題型)10分, 翻譯10分, 大作文20分, 小作文10分), 滿分100分。

數學:理工類(數學一、數學二)經濟類(數學三)

數學一:高數56%、線性代數22%、概率統計22%

數學二:高數78%、線性代數22%、不考概率統計

數學三:高數56%、線性代數22%、概率統計22%

一般情況下, 工科類的為數學一和數學二。 專業課由於是自主命題, 試卷結構詳見各招生單位公佈的資訊。

複試成績

考研複試有三大考核點——專業課內容、綜合實力、英語應用能力。

專業課內容

考查形式主要是筆試+面試的結合。 但有一點很重要, 切記, 複試考核的專業課內容跟初試考核的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即使是同一個專業在不同院校的側重點也有很大差異, 值得重視, 所以複試一定要提早準備。

綜合實力

一般是以面試的形式進行考核。 我們從往年的考生口中瞭解到, 綜合實力面試這一環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此次考研的去留、以及是否能被優秀的導師青睞。

英語應用能力

一般是以考核口語與聽力為主。 不排除有英語筆試的可能, 但這種形式集中在一流院校裡。 說到這裡, 大概有的童鞋會開始擔心自己的口語或聽力存在不少問題。 的確, 英語能力的提高, 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有一個好消息是, 據我們瞭解, 各個院校的歷年真題, 特別是口語題目, 基本上沒有變化, 也即是說, 我們考研的小夥伴們只需要提前有針對性的好好準備,

要實現“欲速則達”也是可能的。

考研總成績究竟如何計算?

錄取總成績=初試總成績×初試成績比重+複試總成績×複試成績比重。 我們參考某高校的計算方法, 如:初試成績500分, 複試成績500分, 前者與後者的比重一樣, 各占一半, 所有考生的成績按照總分排名, 擇優錄取。 (複試總成績=專業課筆試成績×筆試比重+綜合面試成績×面試比重+英語口語和聽力成績×英語成績比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