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得了冠心病的人,身體常有這2大信號,心絞痛就是其中之一

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血管硬化病變而引起管腔狹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 常被稱為“冠心病”。

臨床上分為隱匿性(無症狀)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5種類型。 多見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 男女患病比例2:1, 其中心肌梗塞、猝死是急性危重病症, 常引發猝死事件。

導致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高血脂。 血管粥樣硬化來自於血脂, 血脂通過日積月累堆積於冠狀動脈中, 產生不溶性沉澱,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冠狀動脈狹窄與堵塞, 引發冠心病。

二是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血液粘稠度高, 在血小板源性生長因數等多種物質作用下, 形成血栓, 或被機化而沉積於血管壁。

三是損傷反應學說。 由於高血壓與血管走行角度影響, 產生咀流動力學的湍流,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 發生損傷, 使血脂、血小板黏附聚集而形成粥樣硬化。

因此, 影響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血脂, 也與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飲食有關, 其次是高血壓。 另外, 還與糖尿病、肥胖、吸煙、體力活動過少、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

冠心病的2大信號如下:

1、心絞痛:突感心前區疼痛, 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 也可為憋悶感;持續3~5分鐘,

疼痛從胸骨後或心前區開始。 向上放射至左肩、臂, 甚至小指和無名指;發作常由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寒冷、吸煙等誘發。

2、心肌梗塞: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阻斷, 造成心肌嚴重、持久缺血而壞死。 臨床表現有持續的胸骨後絞痛、壓榨痛或憋悶感;患者常伴有大汗、煩躁不安、恐懼或有瀕死感;伴有發熱、心動過速等全身症狀和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酶增高, 心電圖進行性改變;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屬冠心病的嚴重類型。

冠心病的飲食原則

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及吸煙是冠心病的四大危險因素。 這四大危險因素中前三項均與膳食有關, 冠心病和其他心腦血管疾病一樣, 大多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引發, 因此, 改善膳食結構是防治冠心病的基本措施。 那麼, 冠心病的飲食原則是什麼呢?

1、均衡飲食。

不要暴飲暴食, 以低鹽、低膽固醇、低脂肪及高纖維飲食為主, 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特別要注意不飲烈性酒。

2、多吃能降三高的食物

部分藥食兩用的食物在降三高方面有出色的表現, 如蕎麥、桑葉、枸杞、菊花、槐米、決明子等。 蕎麥是眾所周知的降三高糧食, 桑葉能降血糖和膽固醇, 槐米能降血壓和血脂, 決明子能降血脂和血壓, 枸杞子能降血脂和血糖, 菊花能降血壓。 這些食物之所以有降三高的作用, 是因為它們含有這幾類藥用成分, 分別是生物鹼、黃酮類、多糖類、揮發油類、蒽醌類、三萜類。 單純吃食物畢竟見效慢, 想要更好的發揮這些藥用成分的作用, 可以吃這些食物的發酵品, 如蕎麥桑葉複合菌, 經益生菌發酵萃取後能大大的提高藥用成分的含量及藥效, 通常能提高4-18倍。

3、加強膳食中纖維的含量

由於有些水溶性纖維素和木質素能與膽固醇結合,能使膽固醇從糞便的排出增加。纖維素還能與膽汁鹽結合,使體內由膽固醇合成膽汁的活動加強,血脂及血清膽固醇水準因而降低,這對於預防和治療冠心病至關重要。而纖維素含量較高的是綠色蔬菜和水果。

3、加強膳食中纖維的含量

由於有些水溶性纖維素和木質素能與膽固醇結合,能使膽固醇從糞便的排出增加。纖維素還能與膽汁鹽結合,使體內由膽固醇合成膽汁的活動加強,血脂及血清膽固醇水準因而降低,這對於預防和治療冠心病至關重要。而纖維素含量較高的是綠色蔬菜和水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