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塑古箜篌,再現絲綢之路古老而神秘的琴音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唐代詩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引發現代人對箜篌這件古老樂器的無限想像。 在2017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 “絲路箜篌”主題文化展吸引人們紛紛駐足。

這裡展出的是中國“重塑可演奏古豎箜篌”第一人黃禕琦製作的二十台箜篌。 展期內, 還有中央音樂學院箜篌教授崔君芝等專家帶來講座與現場演出, 再現絲綢之路上古老而神秘的琴音。

黃禕琦介紹說, 箜篌從出現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古代, 箜篌有臥箜篌、豎箜篌和鳳首箜篌之分。 臥箜篌屬中國古代漢族樂器,

與琴瑟同源。 豎箜篌在漢代自波斯傳入我國, 鳳首箜篌形制與豎箜篌相近, 東晉初由印度經中亞傳入。 兩種箜篌見證了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景。 在盛唐, 箜篌演奏藝術達到很高的水準, 先後傳入日本、朝鮮等鄰國。 在日本奈良正倉院, 至今保存著兩架唐代箜篌殘件。 從14世紀後期開始, 箜篌不再流行, 直至慢慢消失。

黃禕琦重塑的“盛世箜篌”

今年78歲的黃禕琦出生於香港, 從事音樂教學、研究及樂器製作40多年。 1980年初, 他通過中央音樂學院曹正教授的《話說箜篌》一文對箜篌產生濃厚的興趣。 2007年退休後, 黃禕琦移居廣州南沙, 正式開始重塑失傳的古樂器豎箜篌。 經過4年的研究和嘗試, 他終於在2011年11月成功重塑了兩台古豎箜篌, 命名為“盛世箜篌”。 次年1月, 黃禕琦用親手製作的“盛世箜篌”演奏了一曲《盛世華章》, 讓人們聆聽到這件沉睡400年的樂器的美妙。

“絲路箜篌”主題文化展展出的箜篌中, 除了臥箜篌、豎箜篌和鳳首箜篌, 還有黃禕琦複製的幾台出土箜篌,

分別是考古工作者于1996年和2003年在新疆發掘的。 通過這樣的展示, 箜篌這樂器走過的輝煌歷程重新浮現在人們面前, 可觸摸可感知可聆聽。

黃禕琦複製的新疆出土箜篌

近幾年, 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箜篌這件樂器, 不少人找到黃禕琦表示想學習演奏箜篌,

也有越來越多的樂器廠邀請他擔任古代箜篌的製作顧問。 黃禕琦說, 他要繼續走下去, 在有生之年製作更多的箜篌。 他希望能收一個徒弟, 將他的事業繼承下去, 讓更多人瞭解這件古老的樂器, 讓這件樂器在今天重新發出光芒。

題圖:黃禕琦在製作箜篌

題圖來源:被訪者提供 欄目主編:施晨露 圖片編輯:項建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