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英國文壇奇人、現代英語詞典之父撒母耳·詹森的詞典世界

如果你想知道單詞lexicographer的意思, 你可以直接在穀歌等搜尋引擎上進行搜索。 但是在便捷地通過網路獲取答案的許多年之前, 我們卻不得不求助於詞典。

近日, Google Doodle紀念了英國詞典編纂人Samuel Johnson(撒母耳·詹森)誕辰308周年, 致敬這位英國文壇奇人。

撒母耳·詹森博士身材高大結實, 臉上因為童年時患淋巴結核留有明顯的疤痕, 一隻眼睛看不見, 一隻耳朵聽不見, 頭是歪的, 身體前後晃動, 還不時做出怪異的手勢, 喉嚨裡發出仿佛吹口哨或母雞一樣的咯咯聲。 後世的研究認為, 詹森博士患有杜雷特氏綜合征, 這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紊亂, 表現為面部和其他身體部位的抽搐。

然而, 這樣一個人卻給人類的思想文化領域貢獻了最華美的果實。 詹森歷時9年, 於1755年4月出版了《詹森詞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該詞典被譽為英語詞典的鼻祖。 這部巨大的詞典高達近18英寸!獲得普利策獎的美國傳記作家沃爾特·傑克遜·貝特評論說, 《詹森詞典》可謂“憑一己之力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取得的最偉大學術成就”。 在近兩百年的時間裡, 這部詞典始終是英語詞典界的老大, 直到1928年《牛津大詞典》出版。

《詹森詞典》並不總是板起面孔進行說教, 偶爾也會很頑皮, 就像詹森博士本人一樣突然做個鬼臉兒。 比如, 這部詞典對lexicographer的釋義是a harmless drudge(一個無害的苦工); monsieur(法語“先生”)是a term of reproach for a Frenchman(責備法國男子的稱謂); oats(燕麥)是a grain, which in England is generally given to horses, but in Scotland supports the people(一種穀物, 在英格蘭是喂馬的飼料, 在蘇格蘭則供人食用)。

詹森也是一位詩人、翻譯、散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和文學評論家,

他的詞典不僅僅是一個詞彙列表, 更讓讀者借此對十八世紀的語言和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他做出的廣泛而持久的貢獻確保他在文學史上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外媒認為, 穀歌的致敬或許有點諷刺意味, 因為正是搜尋引擎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年來詞典銷售量的下降。 但是, 在很多方面, 詹森最初的這部著作可以說是搜尋引擎的先驅。

經典語錄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for there is in London all that life can afford.”

當一個人厭倦了倫敦, 他也就厭倦了生活;因為倫敦有人生所能賦予的一切。

“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Much may be made of a Scotchman, if he be caught young.”

蘇格蘭人有很多機會, 如果他們在年輕時能把握住的話。

“He who makes a beast of himself gets rid of the pain of being a man.” (On the subject of drink)

男人酗酒變成野獸無非是為了擺脫做男人的痛苦。 (關於飲酒)

“No man but a blockhead ever wrote, except for money.”

只有傻瓜才會不為金錢而寫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