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乾貨│為什麼投資人會向你搖頭說NO?!

為什麼投資人會向你搖頭說“不”?

你要把東西賣出去的那個人, 你真的瞭解他嗎?

很多風投在面對一個創業項目的時候, 先考慮的肯定是項目的短板,

等找了一圈這不行、那不行的原因之後, 他才會認真考慮自己是否要投資進去。

鑒於從種子期/A輪到下一輪融資, 再到6至10年後的IPO, 每一個環節順利通過的機率都非常低, 而壞的事情總是很快出現, 好的事情總得等時間來醞釀, 所以專注於早期投資的風投在資料不完整的前提下, 所作出的投資決策是有相當的主觀成份在的。

99%的投資決策基本上都是依託於下面三個層面:市場, 團隊以及產品(技術)。

而每一家風投公司的選擇標準, 投資風格, 就在於他們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側重點的不同。 有的是注重團隊和人, 有的是尋找那種具有顛覆性效果的技術創新。

很多風投都對創業者有這樣一個要求:「你在進行項目融資推介的時候,

能不能脫稿演講?」風投可以借此很好地評估創業者對自己的專案是否做到了全面且深刻的把握, 他們是如何通盤考慮這個項目的。 而對於創業者來說, 你在融資階段準備得越好, 你能拿到的投資條款就對你越有利。

如果你能仔細考慮下面我所列出來的問題, 那麼你通過風投評估的成功機率將大大提升, 而且會有更多的風投想要成為你股東名單上的一員。

市場

這是一個我願意涉足的市場嗎?

如果這是一個已經發育成熟的大市場, 那麼現在是誰在主宰這個市場?如果現在有一個新入場者進來掀起破壞式創新, 這些已在市場上經營多年的公司地位能否被撼動?為什麼會被撼動?

如果現在的市場潛力還不夠大, 那麼它在未來是否具有爆發式擴張的潛能?

在目標市場上, 這家公司能否成為目標市場上的一個市場份額主宰者?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一個市場份額的主宰者的意思就是, 它的市值往往會超過其他所有競爭對手市值的總和。

為什麼是現在?現在是抓這個市場機遇最合適的時機嗎?對很多風投來說, 時間太早和太晚都是不行的。

這個尋求融資的團隊是否真正瞭解他們所服務的客戶?這個團隊是否有辦法來直抵客戶, 來證實產品和服務的可行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風投說「不」的原因:

市場太小了。

市場已經發育成熟, 有非常強有力的供應商, 比如說位於伺服器CPU領域裡的Intel, 位於SQL資料庫裡的Oracle, 位於圖形處理領域的NVidia, 位於開放式雲端領域的AWS/Azure/GCP.

市場太擁擠了, 或者它吸收的風投資金實在太多了。 有沒有其他的一些公司, 也拿著風投的錢, 追求的是同樣的目標?又或者是某個技術領域的外延領域, 比如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數位安全、無人機、金融科技以及存儲。

進入這個市場已經晚了。 現在尋求的這家公司, 是不是看到了之前的公司掀起了創新浪潮而獲得巨大勝利, 它想成為第二波, 甚至是第三波的創新者?比如Facebook 就帶出了一批「拷貝貓」。

從歷史來看, 市場中的客戶都不怎麼願意從一家風投背景的公司買東西, 比如電信服務商、公用設施公司、醫院等。

市場發育得太慢了。

市場上的商品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

風投尋找的是什麼?

初創公司能夠理解這個市場,以及他們要去服務的客戶。

一個足夠大的市場,自實現了第一筆訂單起,4到5年後,整個市場所能造就的收入可以大過1億美金。

對即將推出的產品或者服務,客戶有著極高的期待值和興奮度,並且有足夠充分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甚至在產品或者服務只是一個點子的時候就能體現出來。

你能做的是什麼?

研究你的目標市場,要以十分冷靜的思維去考慮。你越能掌握競爭格局,越能清楚你的差異化路線在哪裡,你就能越能讓人信服。

在預測市場前景的時候,不要使用協力廠商的研究報告,採用倒推法,從上到下進行分析;相反,你在預測市場規模的時候應該「自下而上」分析。

你要清楚TAM和SAM的區別。TAM是理論上可獲取的市場總規模,而SAM是目前能夠提供服務的市場規模。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SAM上。

證明你能夠接觸到你的目標客戶,根據他們的要求收集資訊,並且試圖摸索出客戶和你的產品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至少你能找到一位元願意推薦你的產品給其他人的客戶。

市場進入策略(Go-to-market)同樣非常重要,它能幫助投資人建立起對你的信任。

如果風投在針對客戶方面的問題已經提得夠多了,那麼他勢必會問到團隊以及產品核心價值。你要提前準備一個人員名單,上面的人都是你團隊裡的頂尖隊員,並且附上你的產品定價方案。

團隊

風投正在思考的問題(哪怕他們沒有直接問出來)

這真的是一個團隊,還是僅僅只有一個人?

如果是由多人組成的團隊,那麼所有人是否有著相同的、振奮人心的願景?

團隊成員過去的從業經驗跟此次創業有著多大的相關性?

團隊裡是否有一個人,可以稱之為這個產品的主要開發者?

我如果寫下這個支票,我是寫給了誰?這個人是否能成為稱職的風險資本保管員?

團隊成員之間相互瞭解嗎?他們之前相處得愉快嗎?

團隊之前的創業歷史是成功還是失敗?有失敗沒有什麼大礙,但如果是成功案例就更好了。

團隊的招聘工作做得如何?是否存在一個可靠的人才輸入通道,哪怕是沒有得到任何融資的前提下都願意加入進來?

團隊是否具有「磁石效應」?他們能否自動地去吸引人材、客戶、後續的融資?

為什麼風投會說「不」?

團隊呈現出「無法教化」的一面,或者(並且)是「糟糕的傾聽者」。這會直接讓投資者拍屁股走人。

團隊本身並沒有相關經驗,或者團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團隊裡沒有專門人才。

在創辦一家公司需要花費怎樣的成本上面,團隊表現得十分不現實。

團隊在圈子裡面並沒有什麼人脈,這決定了他們不太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團隊成員之間有間隙,並不團結,表現為經常會打斷對方說話,或者相互指責。

團隊中的關鍵角色並不十分清楚。

團隊在人材培養以及團隊建設上面做得不好。請記住,如果只是單純依靠福利待遇來吸引人才,你是完全戰勝不了大公司的。要想在人才之戰中取勝,無非是依託這三點:1)使命願景;2)來自同事的幫助和推薦;3)股票權益上可能存在的巨大增值。

風投尋找的是什麼?

富有激情和驅動力的團隊,有著共同為之奮鬥的願景以及高度的執行力。

創始人清楚地知道要打造一支優秀的隊伍需要花費什麼代價。

團隊能夠吸引來人才、客戶和後續的融資。

團隊能夠虛懷若谷,聽取意見,不斷反思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團隊具有韌性。

你能做什麼?

確保每一個團隊成員在進行專案推介和盡職調查時,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從團隊整體的視角出發,去談論公司的文化、招聘、人才篩選和領導力構建。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帶來很高的生產力。

不要成為人們眼中的「混球」,自信固然很好,但是一旦過了頭就變成了傲慢。

產品/技術

風投們想的問題(即使他們沒有問你)

你即將推出的這款產品或者服務是否有很好的定義或者描述?

公司開發的東西是否是人們真正想要的?「有了也挺好」和「必須要有」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答案。

產品比現有的競爭品有什麼特有的優勢?

真正的使用者是怎麼看待產品的?團隊裡有多少人跟他們談過話?

風投說「不」的原因

科研上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執行上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在開發「最小可行化產品」之前,需要前期進行大量的資本投入。

在開發「最小可行化產品」之前,開發週期太長。夜長夢多,市場風向很容易出現變化,或者出現強有力的競爭者。

差異化沒有做充分。

產品的壁壘太低,其他人很容易複製。

智慧財產權或專利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風投找的是什麼?

產品能夠解決客戶的某個非常重要、迫切的需求。

產品在開發上是很難的,但並不是不可行。

能以「合適」的資源組合來開發產品,最好是一群高技能「實幹者」所組成的精小團隊。

產品能夠帶來高利潤。風投世界裡,高利潤率繼續下去的唯一理由。

你能做什麼

究竟花費多少成本才能開發出來「最小可行化產品」,你需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現實客觀的回答。

做一個演示視頻,或者去找一種方式去證明這個創業想法的可行性。

為了保護自己的想法,對創新中最基本層面的幾個關鍵點申請專利保護。

給創業者的最終建議:

當進行風投融資的時候,下面這個清單就是我給出的建議:

1. 將融資作為一次銷售活動,體會它的過程。

2. 你在需要融資之前就開了一個好頭

3. 研究潛在的、有可能投資你的公司,以及這些公司裡的投資人,提前做判斷,哪些人和你的公司有著很好的契合?

4. 跟顧問、潛在的融資資源建立聯繫,這樣你能得到高品質的引薦,並且成為風投的首選考慮對象。

5. 在跟風投打交道的過程中,假設絕大多數都會拒絕你。

6. 你每參加一次風投會議,事後就能總結出一個FAQ單子。

7. 對於風投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對待,並給予最完美的解決,直到你和風投之間除了一個「yes」之外,沒有什麼東西阻擋。

8. 將盡職調查視為一次機遇,而非負擔。這是一次證明你跟風投是否合得來的機會。

9. 將「盡職調查」視為一次雙向選擇。

10. 誠懇地去詢問風投的意見,以便自己能夠持續進步。

11. 融到的錢不要超過你實際需要的數額。

12. 最後一句話,做好自己的功課,在渴望被別人熟知和理解之前,先做到對很多事情全盤掌握。

編輯來源於創投家

比如電信服務商、公用設施公司、醫院等。

市場發育得太慢了。

市場上的商品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

風投尋找的是什麼?

初創公司能夠理解這個市場,以及他們要去服務的客戶。

一個足夠大的市場,自實現了第一筆訂單起,4到5年後,整個市場所能造就的收入可以大過1億美金。

對即將推出的產品或者服務,客戶有著極高的期待值和興奮度,並且有足夠充分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甚至在產品或者服務只是一個點子的時候就能體現出來。

你能做的是什麼?

研究你的目標市場,要以十分冷靜的思維去考慮。你越能掌握競爭格局,越能清楚你的差異化路線在哪裡,你就能越能讓人信服。

在預測市場前景的時候,不要使用協力廠商的研究報告,採用倒推法,從上到下進行分析;相反,你在預測市場規模的時候應該「自下而上」分析。

你要清楚TAM和SAM的區別。TAM是理論上可獲取的市場總規模,而SAM是目前能夠提供服務的市場規模。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SAM上。

證明你能夠接觸到你的目標客戶,根據他們的要求收集資訊,並且試圖摸索出客戶和你的產品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至少你能找到一位元願意推薦你的產品給其他人的客戶。

市場進入策略(Go-to-market)同樣非常重要,它能幫助投資人建立起對你的信任。

如果風投在針對客戶方面的問題已經提得夠多了,那麼他勢必會問到團隊以及產品核心價值。你要提前準備一個人員名單,上面的人都是你團隊裡的頂尖隊員,並且附上你的產品定價方案。

團隊

風投正在思考的問題(哪怕他們沒有直接問出來)

這真的是一個團隊,還是僅僅只有一個人?

如果是由多人組成的團隊,那麼所有人是否有著相同的、振奮人心的願景?

團隊成員過去的從業經驗跟此次創業有著多大的相關性?

團隊裡是否有一個人,可以稱之為這個產品的主要開發者?

我如果寫下這個支票,我是寫給了誰?這個人是否能成為稱職的風險資本保管員?

團隊成員之間相互瞭解嗎?他們之前相處得愉快嗎?

團隊之前的創業歷史是成功還是失敗?有失敗沒有什麼大礙,但如果是成功案例就更好了。

團隊的招聘工作做得如何?是否存在一個可靠的人才輸入通道,哪怕是沒有得到任何融資的前提下都願意加入進來?

團隊是否具有「磁石效應」?他們能否自動地去吸引人材、客戶、後續的融資?

為什麼風投會說「不」?

團隊呈現出「無法教化」的一面,或者(並且)是「糟糕的傾聽者」。這會直接讓投資者拍屁股走人。

團隊本身並沒有相關經驗,或者團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團隊裡沒有專門人才。

在創辦一家公司需要花費怎樣的成本上面,團隊表現得十分不現實。

團隊在圈子裡面並沒有什麼人脈,這決定了他們不太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團隊成員之間有間隙,並不團結,表現為經常會打斷對方說話,或者相互指責。

團隊中的關鍵角色並不十分清楚。

團隊在人材培養以及團隊建設上面做得不好。請記住,如果只是單純依靠福利待遇來吸引人才,你是完全戰勝不了大公司的。要想在人才之戰中取勝,無非是依託這三點:1)使命願景;2)來自同事的幫助和推薦;3)股票權益上可能存在的巨大增值。

風投尋找的是什麼?

富有激情和驅動力的團隊,有著共同為之奮鬥的願景以及高度的執行力。

創始人清楚地知道要打造一支優秀的隊伍需要花費什麼代價。

團隊能夠吸引來人才、客戶和後續的融資。

團隊能夠虛懷若谷,聽取意見,不斷反思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團隊具有韌性。

你能做什麼?

確保每一個團隊成員在進行專案推介和盡職調查時,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從團隊整體的視角出發,去談論公司的文化、招聘、人才篩選和領導力構建。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帶來很高的生產力。

不要成為人們眼中的「混球」,自信固然很好,但是一旦過了頭就變成了傲慢。

產品/技術

風投們想的問題(即使他們沒有問你)

你即將推出的這款產品或者服務是否有很好的定義或者描述?

公司開發的東西是否是人們真正想要的?「有了也挺好」和「必須要有」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答案。

產品比現有的競爭品有什麼特有的優勢?

真正的使用者是怎麼看待產品的?團隊裡有多少人跟他們談過話?

風投說「不」的原因

科研上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執行上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在開發「最小可行化產品」之前,需要前期進行大量的資本投入。

在開發「最小可行化產品」之前,開發週期太長。夜長夢多,市場風向很容易出現變化,或者出現強有力的競爭者。

差異化沒有做充分。

產品的壁壘太低,其他人很容易複製。

智慧財產權或專利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風投找的是什麼?

產品能夠解決客戶的某個非常重要、迫切的需求。

產品在開發上是很難的,但並不是不可行。

能以「合適」的資源組合來開發產品,最好是一群高技能「實幹者」所組成的精小團隊。

產品能夠帶來高利潤。風投世界裡,高利潤率繼續下去的唯一理由。

你能做什麼

究竟花費多少成本才能開發出來「最小可行化產品」,你需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現實客觀的回答。

做一個演示視頻,或者去找一種方式去證明這個創業想法的可行性。

為了保護自己的想法,對創新中最基本層面的幾個關鍵點申請專利保護。

給創業者的最終建議:

當進行風投融資的時候,下面這個清單就是我給出的建議:

1. 將融資作為一次銷售活動,體會它的過程。

2. 你在需要融資之前就開了一個好頭

3. 研究潛在的、有可能投資你的公司,以及這些公司裡的投資人,提前做判斷,哪些人和你的公司有著很好的契合?

4. 跟顧問、潛在的融資資源建立聯繫,這樣你能得到高品質的引薦,並且成為風投的首選考慮對象。

5. 在跟風投打交道的過程中,假設絕大多數都會拒絕你。

6. 你每參加一次風投會議,事後就能總結出一個FAQ單子。

7. 對於風投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對待,並給予最完美的解決,直到你和風投之間除了一個「yes」之外,沒有什麼東西阻擋。

8. 將盡職調查視為一次機遇,而非負擔。這是一次證明你跟風投是否合得來的機會。

9. 將「盡職調查」視為一次雙向選擇。

10. 誠懇地去詢問風投的意見,以便自己能夠持續進步。

11. 融到的錢不要超過你實際需要的數額。

12. 最後一句話,做好自己的功課,在渴望被別人熟知和理解之前,先做到對很多事情全盤掌握。

編輯來源於創投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