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園焦慮期都過了吧?來嘮嘮和老師說話的藝術吧

大家好, 我是安娜子桐

之前安娜寫過一篇《五件事, 讓寶寶做好和幼稚園老師溝通的橋樑》, 從孩子的角度分析了家園溝通的注意事項。

今天我們再來探討一下, 如何與老師做好日常的溝通工作。

兩種不同的溝通方式大比拼

面對面交流很有效

如今網路時代的發達讓人們往往忽略面對面溝通的有效性, 實際上選擇恰當的時機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是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一是因為當人面對面的時候, 語言信息量往往會很大, 交匯就會多, 更有利於分享孩子的成長狀況, 也更有利於解決問題;二是面對面帶來的情感交流, 會更有利於老師和家長之間敞開心扉。

注意點:不要選擇老師正在忙, 尤其正在做教學的時間打擾老師, 幼稚園放學孩子走差不多的時候是最佳的溝通時機。

網路、電話溝通快捷, 方便, 及時

很多家長怕老師嫌麻煩,

總是給老師打電話萬一老師不高興再遷怒到孩子身上怎麼辦, 其實不然, 因為通過家長的電話, 老師會更輕而易舉的瞭解孩子心理狀態, 想法什麼的, 也就更有利於自己工作的開展, 孩子是家長的, 也是老師的, 把孩子培育好也是老師的目標。

注意點:不要在QQ群或微信群裡散發任何不良資訊,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問題弄清楚前最好還是當面溝通解決。

積極配合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抱怨, 幼稚園的老師怎麼那麼能佈置任務, 今天做手工, 明天撿樹葉的, 換個角度思考一下, 這也是強迫我們做親子互動的一種方式, 讓我們更有機會和孩子在一起玩耍, 而且孩子拿我們共同完成作品到幼稚園展覽也是一種榮耀。

還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些親子節目的演練啊, 為小孩子拿圖書到幼稚園啊。 。 。 不管是哪種都是緊緊的讓我們圍繞在孩子周圍有效的形成合力, 有利無弊。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

積極參加學校裡的每一項活動, 不管是家長會, 還是外出遊玩、學習成果展示。 。 。 這是最有效的增進親子關係的一種方式, 也是最能近距離接觸老師的機會, 是和老師能單獨一對一溝通的有利時機, 最重要的是也能清楚的看到其他小朋友的學習生活狀態, 瞭解孩子平時生活的環境。

和老師溝通比較忌諱的三點

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說孩子的“壞話”

有的時候家長一時興起, 不管不顧的就把想說的話都說了出來, 根本沒有考慮到旁邊還站著孩子,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 尤其是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為語言講給最崇拜的老師聽, 孩子會覺得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被詆毀了,所以心理會很不高興。如有的媽媽張口就說:“我家。。。在家裡簡直皮死了,把家裡鬧了個底朝天。。。”“我家。。。在家吃飯還是爺爺追著喂。。。”這些話可以留到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和老師溝通一下,沒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說。

長篇大論找不到重點的閒聊

有的家長和老師大談特談,最終也沒有讓老師找到頭緒,白白浪費時間,所以如果想有的放矢的和老師談話,就要先自己理清思路,確定內容,準確的傳達自己的想法,才能更有效的解決自己要解決的問題。

遇事冷靜不能留給孩子負面形象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不能遇到問題就完全抹殺了老師平日的工作,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大吵大鬧、朝著老師扔東西或者得理不饒人等行為,都是對孩子無形的一種負面教育。

溝通的三大技巧

平等的心態對待和老師的溝通

現在有很多年輕教師,比我們家長的年齡要小得多,雖然他們在閱歷經驗上不一定比我們強,但是在教學技能上(畢竟我們不是專業教師)和班級管理上會比我們專業的多,所以對待老師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社會身份,以家長的角色來面對他們,平等是基礎。

溝通時候要講究話術

如先肯定老師的工作:“ 孩子最近進步很大,非常喜歡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再委婉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和需求:“但是對幼稚園的塗色訓練很抵觸,希望老師在塗色訓練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因為老師也是需要鼓勵和肯定的。

不畏懼和老師溝通

有的時候家長會怕和老師反映問題後,老師對孩子有成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問題本身就存在,老師也意識得到的,他們也許已經在著手解決了,如果家長能理性的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對老師的一種警示。再者孩子在老師眼裡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家長的某種做法而額外的排擠小朋友。

有的老師本身不善於溝通,見到家長面沒有幾句話,這時候家長就要善於找話題和老師溝通了,如“我家。。。說你們最近唱小老鼠的歌曲了。。。 ”

最後,和老師溝通不可怕,有效的溝通會促進孩子全方位的發展,讓其在幼稚園的生活更加輕鬆愉快。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安娜讀書會

孩子會覺得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被詆毀了,所以心理會很不高興。如有的媽媽張口就說:“我家。。。在家裡簡直皮死了,把家裡鬧了個底朝天。。。”“我家。。。在家吃飯還是爺爺追著喂。。。”這些話可以留到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和老師溝通一下,沒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說。

長篇大論找不到重點的閒聊

有的家長和老師大談特談,最終也沒有讓老師找到頭緒,白白浪費時間,所以如果想有的放矢的和老師談話,就要先自己理清思路,確定內容,準確的傳達自己的想法,才能更有效的解決自己要解決的問題。

遇事冷靜不能留給孩子負面形象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不能遇到問題就完全抹殺了老師平日的工作,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大吵大鬧、朝著老師扔東西或者得理不饒人等行為,都是對孩子無形的一種負面教育。

溝通的三大技巧

平等的心態對待和老師的溝通

現在有很多年輕教師,比我們家長的年齡要小得多,雖然他們在閱歷經驗上不一定比我們強,但是在教學技能上(畢竟我們不是專業教師)和班級管理上會比我們專業的多,所以對待老師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社會身份,以家長的角色來面對他們,平等是基礎。

溝通時候要講究話術

如先肯定老師的工作:“ 孩子最近進步很大,非常喜歡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再委婉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和需求:“但是對幼稚園的塗色訓練很抵觸,希望老師在塗色訓練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因為老師也是需要鼓勵和肯定的。

不畏懼和老師溝通

有的時候家長會怕和老師反映問題後,老師對孩子有成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問題本身就存在,老師也意識得到的,他們也許已經在著手解決了,如果家長能理性的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對老師的一種警示。再者孩子在老師眼裡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家長的某種做法而額外的排擠小朋友。

有的老師本身不善於溝通,見到家長面沒有幾句話,這時候家長就要善於找話題和老師溝通了,如“我家。。。說你們最近唱小老鼠的歌曲了。。。 ”

最後,和老師溝通不可怕,有效的溝通會促進孩子全方位的發展,讓其在幼稚園的生活更加輕鬆愉快。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安娜讀書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