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丨哈巴河縣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

哈巴河縣

一花獨放不是春, 百花齊放春滿園。 哈巴河縣堅持環保優先, 生態立縣, 按照天藍、地綠、水淨、安居、樂業、增收的目標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堅持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原則, 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建設, 才能打造出多姿多彩、別有韻味的美麗鄉村。 截至目前, 哈巴河縣累計投入43.07億元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並連續8年獲得地區新農村建設評比第一名, 5個鄉(鎮)31個村獲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鄉、村稱號。

保護生態 建設和諧鄉村

走進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瑪胡村, 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的村道、村道兩旁綠油油的樹木, 村委會院內擺放整齊的運動器材, 藍黃相間的文化長廊, 村民們在活動室內看書、下棋, 一派和諧景象。

隨著居民群眾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 瑪胡村群眾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起來。 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 村裡建起了100多平米的文化陣地、重新裝修了老年活動中心、修建了百姓大舞臺、燈光籃球場、配備了文化體育設備,

同時在黨支部的引導下, 成立秧歌隊、舞蹈隊、腰鼓隊等, 農閒時節、重大節慶日, 開展“文化走親、百姓舞臺、四個一百活動、廣場舞”等活動, 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多年來, 瑪胡村“兩委”班子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維護穩定、促進發展、帶動增收的重要舉措, 通過結對認親建感情, 文化走親促和諧, 互幫互助謀發展, 取長補短同致富。 瑪胡村與金巴村、馬迪村結對, 民漢兩村村班子、廣大群眾在種養殖方面相互交流幫助、在習俗上相互尊重、共過一個節日, 在不知不覺中早已結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情誼, 瑪胡村的民族團結工作在全鄉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瑪胡村也被評為地區級民族團結創建模範先進集體。

發展生態農業 建設富裕鄉村

喀拉奧依村是薩爾塔木鄉的貧困村之一, 生產資料單一, 是依農牧相結合的村, 人均耕地面積較少, 每年要有一半的地種植青儲玉米作為牲畜的過冬飼料, 土質鹼性化嚴重, 群眾收入較低, 生活困難。

2016年在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決定以實施庭院經濟專案為該村精准脫貧的切入點, 降低村民生活成本, 美化村莊環境。 對該村實施了25戶庭院經濟示範戶的建設, 免費發放果樹苗、雞苗、菜苗等,

鼓勵村民利用閒置院落養殖雞鴨, 種植蔬菜、水果, 發展庭院經濟, 提高收入。

村民阿依夏·特列吾勒別爾德說:“第一年種菜收成挺好的, 我會給左右鄰居送一些嘗嘗, 還能儲存一些冬菜, 往年買菜花不少錢, 現在, 發展庭院經濟後一年能省下來上千元的買菜錢, 明年我們想把菜園的規模再擴大一下。 ”

2017年該村又免費發放番茄、辣椒、茄子、油白菜等蔬菜苗。 種菜的成功, 不僅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增強了老百姓發展庭院的意識, 讓他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

弘揚生態文化 建設文明鄉村

哈巴河縣各村鎮通過多種形式在農牧民中扎扎實實展開大範圍培訓,宣導農村新風尚。開展“政策法規進農家、道德風尚進農家、環境衛生進農家、文化娛樂進農家、致富本領進農家”五進農家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全縣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文明素質;開展文明禮儀規範教育實踐活動,引導農牧民樹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各村鎮、社區整合利用遠端教育、農家書屋等設施資源,運用教師授課、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開展法律法規、科技致富、文明禮儀、健康生活、低碳消費等方面教育培訓;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著力推進文明禮儀、文明服務、文明經營教育活動;開展送理論、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四送”活動,宣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引導農村社會形成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精神風貌和行為規範,整體提高農村群眾道德建設水準和文明素質。

為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該縣制定了《哈巴河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考核辦法》,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各鄉(鎮)的考核之中,通過專項督查,確保取得實效。同時,積極落實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民主管理機制,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此外,通過鄉村文化能人“十百千”培育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示範戶”等文明細胞評選活動,讓文明和諧成為鄉村最亮麗的風景。

據瞭解,從2011年開始,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整體部署,哈巴河縣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根據群眾意願,在全縣選出2個村進行集中建設。縣裡將建設選擇權交給村民,先由村民集體申請,村黨支部制定競選發展規劃報鄉黨委、政府,再由鄉黨委、政府統一參加全縣的競選大會,大會評委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綜合考慮競選村莊的資源條件、村莊規劃、村級班子凝聚力、群眾自願建設積極性等方面進行打分,得分最高的村,將在享受同等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上,再追加1000萬元用於建設村裡的公共設施。

通訊員 / 魏紫芸

編輯 / 劉瑩

弘揚生態文化 建設文明鄉村

哈巴河縣各村鎮通過多種形式在農牧民中扎扎實實展開大範圍培訓,宣導農村新風尚。開展“政策法規進農家、道德風尚進農家、環境衛生進農家、文化娛樂進農家、致富本領進農家”五進農家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全縣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文明素質;開展文明禮儀規範教育實踐活動,引導農牧民樹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各村鎮、社區整合利用遠端教育、農家書屋等設施資源,運用教師授課、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開展法律法規、科技致富、文明禮儀、健康生活、低碳消費等方面教育培訓;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著力推進文明禮儀、文明服務、文明經營教育活動;開展送理論、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四送”活動,宣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引導農村社會形成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精神風貌和行為規範,整體提高農村群眾道德建設水準和文明素質。

為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該縣制定了《哈巴河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考核辦法》,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各鄉(鎮)的考核之中,通過專項督查,確保取得實效。同時,積極落實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民主管理機制,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此外,通過鄉村文化能人“十百千”培育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示範戶”等文明細胞評選活動,讓文明和諧成為鄉村最亮麗的風景。

據瞭解,從2011年開始,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整體部署,哈巴河縣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根據群眾意願,在全縣選出2個村進行集中建設。縣裡將建設選擇權交給村民,先由村民集體申請,村黨支部制定競選發展規劃報鄉黨委、政府,再由鄉黨委、政府統一參加全縣的競選大會,大會評委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綜合考慮競選村莊的資源條件、村莊規劃、村級班子凝聚力、群眾自願建設積極性等方面進行打分,得分最高的村,將在享受同等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上,再追加1000萬元用於建設村裡的公共設施。

通訊員 / 魏紫芸

編輯 / 劉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