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臨沂71歲大娘被稱社區熱心腸 照顧智障村鄰十幾年

在臨沂羅莊街道沈泉莊社區, 說起王自英老人無人不知。 從年輕的時候, 王自英愛“管閒事”、“操閒心”, 誰家有困難她都要幫一幫, 逢年過節為孤苦老人送溫暖, 甚至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等生活瑣事, 都要請她去調解、主持公道。 王自英在充當社區“調解員”之餘, 還默默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女, 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交口稱讚。

在沈於氏家裡, 王自英給沈於氏餵飯。

71歲大娘義務照顧摔傷老人

11日一大早, 剛下過一場小雨, 初秋的涼意漸濃, 家住沈泉莊社區的71歲老人王自英, 帶著熱乎乎的麵條和點心, 來到相隔一條街的沈於氏家中, 為老人送來早餐。 熱乎的飯菜也為這個秋天平添幾分暖意。

沈於氏今年86歲, 住在沈泉莊一棟居民樓儲藏室內。 在這間“家徒四壁”的陋室裡, 放著一張小床, 床上還撐著蚊帳, 牆角的小桌子上放著碗筷等生活用品。 儲藏室外面的走廊裡斜拉著一條繩子,

當做晾衣繩。

記者跟隨王自英來到沈於氏家中時, 看到老人正坐在床上發呆, 一頭銀髮, 滿臉皺紋。 “我過來給你送飯來了, 趕緊趁熱吃。 ”王自英把飯遞到沈於氏面前大聲地說。 由於年紀比較大, 沈於氏耳朵有些聾了, 腦袋也有些糊塗, 看到王自英來了抬頭笑了笑, 但沒有立即吃東西。 “老人脾氣比較倔, 有外人在場她就不吃送來的飯, 有時候我在場也不行。 ”王自英說。

據這棟樓的一位住戶說, 沈於氏有一兒一女, 兒子前幾年已經過世了, 女兒沈景芝患有先天性智障。 現在沈於氏由2個孫子贍養, 但由於孫子常年在外工作, 女兒又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老人顯得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今年年初, 沈於氏不幸摔倒,

臥病在床無人照料。 王自英知道後, 立即買來藥物為其治療, 期間還為她洗腳擦背、整理床鋪, 每天做好飯先送到沈家, 再回家吃飯, 堅持了2個多月。 “老人年紀大了恢復得慢, 每次敷藥後都幫她按摩, 現在老人已經完全恢復了。 ”王自英說。

“之前沈於氏在老年公寓裡居住, 由於她脾氣較大、性格倔強, 沒辦法又把她送回家中, 沒想到有人在默默照顧她。 ”沈泉莊社區村委委員朱從義說, 王自英一直默默幫助老人, 鄉村鄰里大多不知道。 直到今年3月份沈于氏的孫子向村委感謝王自英的無私幫助, 村民們才知道這一善舉。

王自英帶著飯菜去沈於氏家中。

“憨丫頭”有困難就找她

其實在照顧沈於氏之前, 王自英已經堅持十幾年, 照顧患有智障的同村居民沈景芝, 而沈景芝正是沈于氏的女兒。

多年前, 王自英看到居住在沈泉莊社區C區的沈景芝蹲在家門口瑟瑟發抖, 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餓的。 由於沈景芝天生智障, 家裡經常斷米斷面, 平時全靠村裡的福利過日子。 看到這個情景, 王自英想都沒想,

拽著沈景芝回家做了頓熱乎的麵條讓她吃, 又將家裡的米、面和肉拿了一些放在沈景芝家裡。 從這之後, 王自英就經常去沈景芝家, 有熱乎乎的飯菜, 也有新鮮的水果。

有一次, 沈景芝小腿被動物咬傷, 腿上都流膿了, 疼得直咧嘴。 王自英發現沈景芝受傷後, 趕忙帶著她去醫院看病, 後來拿藥、敷藥都是由王自英幫忙。 “當時‘憨丫頭’疼得不行, 腿上的傷口都發膿了, 我就幫忙給她拿藥、敷藥, 直到她傷口痊癒。 ”王自英說。

“村裡人都喊沈景芝‘憨丫頭’‘憨閨女’, 她也有50多歲了, 但由於天生智障, 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沈泉莊社區村委委員朱從義說, 沈景芝有了王自英照顧後, 平時餓了、感冒生病就去找王自英, 王自英也把她當成親人一樣照顧, 時間一長熟悉了,沈景芝親切地喊王自英“姑奶奶”。

“最美老人”成為村代表、調解員

“回想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日子越過越好,看著身邊有困難的人,就忍不住想幫助一把。”王自英樸實的話語中,感受到的是一顆古道熱腸的心。

1992年,王自英去郯城出差,經過一個養老院,看到老人們吃的特別差,當時就掏出她一個月的工資,給每位老人塞了10元錢;今年98歲老人邊俊蘭的兒子不幸去世,在邊俊蘭兒子去世後,王自英帶著1000元錢送給邊俊蘭,開導她安心過年;村民于洪田患有腦血栓多年,常年臥病在床,王自英又帶著1000元錢送給于洪田家人,讓他們好好照顧;3年前,去醫院拿藥看到有個小孩被熱水燙傷,小孩母親沒錢買藥,王自英掏出身上僅有的200元錢給孩子母親……

王自英的老伴張天然說,老伴年輕時就愛“管閒事”、“操閒心”。那時候村裡都窮,每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時不時地還要受家裡人的埋怨,因為吃虧的都是自己。後來孩子們都能理解她,盡自己能力幫助別人渡過難關,收穫的是一份喜悅。

“雖然老伴年紀大了,但幫助別人這件事家裡人都能理解。現在日子越來越好,家裡的事情也不多,她根據自己身體狀況盡力而為就好了。”當記者問及王自英這些年來大約幫助了多少人、送出去多少錢物時,張天然說還真沒統計過,反正是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別人伸伸手、張張嘴,能幫就幫。

現在,王自英沒事喜歡在社區裡轉,看到有困難的幫一把,看到家庭有矛盾的調解一下,婆媳關係不和就去疏導,年輕人窩在家裡不工作王自英也去開導,甚至村民半夜裡生孩子都去喊她幫忙。

最美不過夕陽紅。王自英多年來堅持為社區居民服務,助人為樂、樂在其中的精神,感動著社區的每一個人。她心系社區居民,為居民辦了諸多好事,贏得了居民的愛戴,已經成為沈泉莊社區每一位居民心中當之無愧的“最美老人”。

魯南商報記者 邵明習

時間一長熟悉了,沈景芝親切地喊王自英“姑奶奶”。

“最美老人”成為村代表、調解員

“回想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日子越過越好,看著身邊有困難的人,就忍不住想幫助一把。”王自英樸實的話語中,感受到的是一顆古道熱腸的心。

1992年,王自英去郯城出差,經過一個養老院,看到老人們吃的特別差,當時就掏出她一個月的工資,給每位老人塞了10元錢;今年98歲老人邊俊蘭的兒子不幸去世,在邊俊蘭兒子去世後,王自英帶著1000元錢送給邊俊蘭,開導她安心過年;村民于洪田患有腦血栓多年,常年臥病在床,王自英又帶著1000元錢送給于洪田家人,讓他們好好照顧;3年前,去醫院拿藥看到有個小孩被熱水燙傷,小孩母親沒錢買藥,王自英掏出身上僅有的200元錢給孩子母親……

王自英的老伴張天然說,老伴年輕時就愛“管閒事”、“操閒心”。那時候村裡都窮,每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時不時地還要受家裡人的埋怨,因為吃虧的都是自己。後來孩子們都能理解她,盡自己能力幫助別人渡過難關,收穫的是一份喜悅。

“雖然老伴年紀大了,但幫助別人這件事家裡人都能理解。現在日子越來越好,家裡的事情也不多,她根據自己身體狀況盡力而為就好了。”當記者問及王自英這些年來大約幫助了多少人、送出去多少錢物時,張天然說還真沒統計過,反正是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別人伸伸手、張張嘴,能幫就幫。

現在,王自英沒事喜歡在社區裡轉,看到有困難的幫一把,看到家庭有矛盾的調解一下,婆媳關係不和就去疏導,年輕人窩在家裡不工作王自英也去開導,甚至村民半夜裡生孩子都去喊她幫忙。

最美不過夕陽紅。王自英多年來堅持為社區居民服務,助人為樂、樂在其中的精神,感動著社區的每一個人。她心系社區居民,為居民辦了諸多好事,贏得了居民的愛戴,已經成為沈泉莊社區每一位居民心中當之無愧的“最美老人”。

魯南商報記者 邵明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