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現代體質學說與古代養生方法的碰撞

“體質管理大師”是一款專門為喜歡養生的人群開發的小程式, 我們定期會在自媒體上展示各地人群的健康狀況。 這次我們將對江蘇人民的健康狀況進行分析。

我們從在“體質管理大師”進行測試的9000樣本中選取了其中190個江蘇人民的測試結果樣本進行結果分析。

如上圖所示, 江蘇人民的體質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氣虛、陽虛和濕熱。

江蘇地處華東, 不如福建、廣東諸省那麼“南”, 冬季氣溫也時常降到零度以下, 加上在長江流域, 濕度較大, 冬天常給人“陰冷”的感覺;可江蘇人又沒有像北方人那樣天氣一冷就開暖氣的習慣。 這兩項一加成, 江蘇的冬天反而變得比別處更“冷”, 長期在這樣的地域和氣候中生活, 江蘇人陽虛體質的比例也就難免多了。

同時江蘇屬於經濟發達區域, 競爭激烈, 人們在生活中節奏快、壓力大, 這最容易讓人耗氣過多, 產生氣虛表現。

而經濟發達以後, 人們生活水準就提高了, 人們吃得好, 營養過剩, “三高”一來, 許多人就逃不了濕熱體質。

同時, 江蘇省衛生計生委發佈的江蘇健康大資料研究報告顯示:55.51%的江蘇人從不運動, 經常運動的只占13.67%。 運動量不足也是導致江蘇人民體質偏頗的原因之一。

我們將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江蘇人民的體質狀況也進行了比對。

如上圖所示, 江蘇的平和和陰虛體質的男性比例比女性高, 而女性的陽虛體質的比例較高。

為什麼男性的平和、陰虛體質比例比女性高?

江蘇人不愛運動, 而女性又比男性更加不喜運動, 這就導致女性的平和體質沒有男性高。

男性大多喜歡熬夜打遊戲, 再加上男性冷飲吃的比女性多, 使得陰液虧虛, 陽無所制而易偏亢甚則陰虛火旺, 形成陰虛體質。

為什麼女性陽虛體質比男性高?

女性跟男性比較,陽氣較虛弱,再加上工作與家庭的壓力,寒涼飲食,或是長期處在冷氣設備的工作環境中,更容易形成陽虛體質。

如上圖所示, 江蘇人的氣虛、痰濕和濕熱這三個體質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人們由於工作原因, 競爭激烈, 導致疲勞過度,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會引起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 形成氣虛體質。 如今生活水準提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們在飲食方面越來越講究, 但這也造成了人們營養過剩又無法消耗,

這種行為沒有性別差異, 因此導致痰濕和濕熱這兩個體質的男女比例沒有太大差距。

如上圖所示, 江蘇女性的血瘀體質比例較高, 氣鬱體質男女相差無幾, 特稟體質更是相同。

女性在氣虛和陽虛體質上的比例均稍高一些, 而氣虛、陽虛體質使推動功能減退, 導致氣血運行遲緩或淤積, 從而形成血瘀體質。

如上圖所示,中老年的陽虛、氣虛體質的比例較高而年輕人的濕熱體質比例高。

年輕人生機旺盛,陽氣充足,加上現在年輕人愛吃葷食、愛吃高能量的食物,導致營養過剩形成濕熱體質;隨著年齡增加,人們慢慢走向陰陽平衡,再漸漸走向衰老,陽氣也開始衰退,氣虛、陽虛就紛紛找上門了。

再讓我們看看各個體質分數情況又有什麼區別

如上圖所示,江蘇人的這九種體質的平均分相差不大,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飲食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調理,提高平和體質的分數,降低偏頗體質的分數。我們可以在“體質管理大師”中查看各個體質的調理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養生保健。

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的人們又是如何進行體質調理的呢?

眾所周知,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而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

江陰的中醫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名醫輩出,到了魏晉時期就有了治病的記載,唐代起設置醫學博士“掌療治病”,從此以後,醫學和保健逐步邁進了繁榮時期。明清時期,江陰的中醫學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在吳中地區溫病學派崛起形成的同時,江陰出現了馳譽全國的著名醫師,“儒醫”和“世醫”並駕齊驅數百年之久,柳寶詒是傑出代表。

根據相關記載,江陰名醫柳寶詒於1890年開設了“致和堂”藥店,製作膏滋藥。致和堂的滋補藥酒五加皮酒、玫瑰酒曾於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江陰致和堂膏滋藥製作方法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柳寶詒創設的“柳致和堂”膏滋藥的特色是膏方因人而異。一,選用古代經典方、陳方,特別是柳寶詒的經典處方,適當加以調整充實,具有卓著的效果。二,絕大多數為當代名中醫經過診斷開出的處方,膏方的配藥、用量嚴格按照進補者的實際情況,結合進補者所在地區、年齡、體質及病情等不同情況合理配製。

後記:雖然,現代人有許多種方式可以用來調理體質,但我們不能遺忘中華民族的傳統中醫藥,我們可以將日常生活和中醫藥結合,這樣既能調理身體又能宣傳我們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上圖所示,中老年的陽虛、氣虛體質的比例較高而年輕人的濕熱體質比例高。

年輕人生機旺盛,陽氣充足,加上現在年輕人愛吃葷食、愛吃高能量的食物,導致營養過剩形成濕熱體質;隨著年齡增加,人們慢慢走向陰陽平衡,再漸漸走向衰老,陽氣也開始衰退,氣虛、陽虛就紛紛找上門了。

再讓我們看看各個體質分數情況又有什麼區別

如上圖所示,江蘇人的這九種體質的平均分相差不大,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飲食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調理,提高平和體質的分數,降低偏頗體質的分數。我們可以在“體質管理大師”中查看各個體質的調理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養生保健。

那麼問題來了,古時候的人們又是如何進行體質調理的呢?

眾所周知,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而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

江陰的中醫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名醫輩出,到了魏晉時期就有了治病的記載,唐代起設置醫學博士“掌療治病”,從此以後,醫學和保健逐步邁進了繁榮時期。明清時期,江陰的中醫學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在吳中地區溫病學派崛起形成的同時,江陰出現了馳譽全國的著名醫師,“儒醫”和“世醫”並駕齊驅數百年之久,柳寶詒是傑出代表。

根據相關記載,江陰名醫柳寶詒於1890年開設了“致和堂”藥店,製作膏滋藥。致和堂的滋補藥酒五加皮酒、玫瑰酒曾於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江陰致和堂膏滋藥製作方法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柳寶詒創設的“柳致和堂”膏滋藥的特色是膏方因人而異。一,選用古代經典方、陳方,特別是柳寶詒的經典處方,適當加以調整充實,具有卓著的效果。二,絕大多數為當代名中醫經過診斷開出的處方,膏方的配藥、用量嚴格按照進補者的實際情況,結合進補者所在地區、年齡、體質及病情等不同情況合理配製。

後記:雖然,現代人有許多種方式可以用來調理體質,但我們不能遺忘中華民族的傳統中醫藥,我們可以將日常生活和中醫藥結合,這樣既能調理身體又能宣傳我們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