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國內不愛讀書的孩子,到美國就能變精英?

人人都說國外的教育輕鬆, 於是很多中國父母想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享福”。 其實, 所謂“輕鬆”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 1, 學生的自覺學習能力, 2, 社會為學習能力不同的人所提供的多元化選擇。

不管中國還是外國, 想要獲得好成績, 想要成為頂尖人才, 都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努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勇於探索的學習態度。 這些問題如果在中國解決不好, 到了國外也難。 所以, 不能動不動就歸咎於“體制”。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薛湧, 擁有耶魯大學博士學位, 現在美國大學任教, 從事中美教育比較研究多年。 對於出國留學是否可以成為擺脫“體制”的救命稻草,

他非常有發言權。

在國內不愛讀書的孩子, 到美國就能變精英?

作者:薛湧

時下中國流行批判應試教育, 批判高考。 稱升學壓力讓孩子發展畸形, 越學越傻, “減壓”之聲響成一片。 我無意為現行制度辯護。 恰恰相反, 多年來我一直著書立說, 抨擊中國的教育制度, 甚至為此還背上了“只批判不建設”的惡名。

我也必須提醒大家, 批判應試教育, 不要成為逃避個人責任的庇護所。 我發現:有些孩子不是不喜歡中國的教育, 而是不喜歡教育。 “制度害死人”是他們不讀書的藉口。 去美國多酷呀!誰不想去美國?怎麼去?這些孩子從家長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中找到了答案:要想去美國, 就必須證明自己是中國式教育的受害者,

根本學不好。 於是, 他們該努力時也不努力, 一定要讓家長絕望。 最後, 家長一著急就讓孩子出國了。 留學於是就成為對懶惰的獎勵。

其實, 對於不想讀書的孩子, 留在國內家長還有管教的可能;出了國則如斷線的風箏, 更是難辦。 因為外面的情況很自由。 對肯努力的孩子當然提供了無限的施展天地, 對於混日子的孩子也提供了混日子的天堂。 最近我給一位家長寫信, 談起漂在外面的斷了線的風箏會是一種什麼情況:

“我們在大學教書, 每天都碰到這樣的情況:好學生一天到晚往我們辦公室跑, 討論問題動輒一小時, 寫了論文反復改, 畢業時我們又費心費力給寫推薦信, 時間全花在這幾個人身上。

糟糕的學生, 上課都不來, 今天外婆死了, 明天奶奶死了, 後天爺爺死了。 上了不到半學期, 家裡的老人都不夠死的。 就是為了不來上課, 最後老師連人都不認識。 這麼混四年, 學了什麼?他們跟那些好學生繳一樣的學費呀!

把不肯用功的孩子送出去讀大學, 他不肯上課你都不知道。 美國大學保護學生隱私。 家長支付學費, 孩子是否上課?表現如何?不能問, 家長問了我們也不能告訴他們。 孩子是成人, 有隱私, 受法律保護。 所以, 家長一年幾萬刀, 孩子天天和教授說奶奶死了, 外婆死了, 爺爺死了。 還好, 還沒有說自己的爹媽死了的。 唉, 這種事情, 當老師的恨都恨不過來。 ”

這不是我在瞎編。 美國學生, 讀小學時不完成作業, 就說作業被狗吃了。

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到了大學, 則往往拿爺爺奶奶開刀。 一位教授為此還寫了篇調侃的論文, 聲稱年輕人上大學會導致巨大的家庭悲劇, 使爺爺奶奶們危在旦夕。 他還有鼻子有眼地拿出了統計資料, 特別指出那些分數低的學生, 爺爺奶奶的死亡率高出同齡人口的正常死亡率好幾倍, 也遠遠高出全優生的爺爺奶奶的死亡率。 有時我萬般無奈, 學期開始時就講這篇論文的資料, 並問學生:“誰家老人快頂不住了?現在告訴我, 讓我有所準備。 ”學生算是知道我這位“老外”很懂他們那一套, 上完一學期經常沒有祖輩死亡的事情發生。 有時我忍不住開玩笑, 要自薦為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

我和家長講這些, 目的告訴大家:別以為只有中國的教育制度很糟糕、一到美國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美國的教育制度也是問題一大堆。 天下沒有完美的制度。 現在的孩子確實受教育制度之害, 但塑造我們這一代的教育制度還不如現在。 難道要等教育制度都改好了才開始成長嗎?歸根結蒂, 人的根本素質, 就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批判一個制度的人, 應該具有更強的能力應付這種制度造成的種種問題, 而不是面對這樣的制度完全無助、放棄努力。

許多中國家長認為, 孩子的某些問題, 換換環境、隨著成長就自然消失了。 這是一種僥倖心理。 憑僥倖心理辦事, 最後很少有好的結果。 不錯, 孩子的許多問題確實會隨著年齡消失。 這叫“成長”。 但這種成長, 是在不斷面臨真實的生活、不斷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的過程中完成的。

太多的家長,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假環境,讓他不必面臨自己的責任,乃至越懶惰得到的獎勵越慷慨。這還怎麼成長?

書讀不好,就上不了大學。不想讀書,就去做工。這是真實的生活,是生活中真實的責任。美國有個著名的CEO,社區大學出身。他高中畢業後不想讀書,當了工人。一次去了這個社區大學(DeanCollege,附屬於我們學校)看同學,跟人家一聊,突然想讀書。他屬於長大後突然懂事的那種。但那是怎麼懂的事?是在真實的生活中懂的。

怎麼讓不肯讀書的孩子知道用功、珍惜家長們為他們的付出?

是送他們去富士康做工,而不是留學。

是在不斷面臨真實的生活、不斷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的過程中完成的。

太多的家長,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假環境,讓他不必面臨自己的責任,乃至越懶惰得到的獎勵越慷慨。這還怎麼成長?

書讀不好,就上不了大學。不想讀書,就去做工。這是真實的生活,是生活中真實的責任。美國有個著名的CEO,社區大學出身。他高中畢業後不想讀書,當了工人。一次去了這個社區大學(DeanCollege,附屬於我們學校)看同學,跟人家一聊,突然想讀書。他屬於長大後突然懂事的那種。但那是怎麼懂的事?是在真實的生活中懂的。

怎麼讓不肯讀書的孩子知道用功、珍惜家長們為他們的付出?

是送他們去富士康做工,而不是留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