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如果你對生活失去希望,一定要逛逛成都菜市場!因為……

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希望, 就放他去菜市場。

去感受一下那種撲面而來的人間煙火氣, 看看為了生活努力的人們, 你有再多的矯情和委屈都會掉在地上。

——寫在前面

成都, 多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走不完的大街小巷, 琳琅滿目的玻璃櫥窗, 可我偏偏愛著那吵吵嚷嚷的菜市場。

記得嗎?那家常去的攤子, 老闆總是把多餘的零錢抹掉, 買個土豆都會送把蔥;

記得嗎?那些生鮮肉味、吆喝聲、剁肉聲、熙熙攘攘的人群,

每一處都是真實的生活。

01 | 從菜市場裡, 讀懂這座城

去年6月, 我剛來成都工作, 租住的房子正好在馬鞍北路菜市場附近, 下班或是週末, 我都喜歡去逛一逛。

於我而言, 每天認真買菜做飯, 認真吃飯, 認真做事, 便是生活中最平凡溫暖的小確幸。

很多人都說, 想要讀懂一座城, 就去當地的菜市場走一走, 風土民情即可一覽無餘。

對於成都人來說, 菜市場不僅僅是買東西的地方, 這裡就像一個小劇場, 展現著老成都的市井文化, 和這一方水土釀造的生活之酒。

上午買菜做飯家長里短, 下午麻將長牌, 晚上散步遛狗, 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

02 | 人間煙火氣, 全在菜市場裡

清晨的菜市場屬於老人和家庭主婦, 他們願意花一上午的時間去菜市場挑菜。

為了一顆白菜兩根蔥爭得面紅耳赤, 再花一個中午的時間做一桌美味佳餚, 因為早上買的那杯沒加糖的豆漿而喋喋不休。

而像我這樣的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早晨都貢獻給了擁擠的地鐵公交。

只有在結束了一天疲憊的工作之後,才會帶著點犒勞自己的心態,去買幾兩肉兩把青菜,為自己做一頓遲來的晚餐,以一飯一蔬治癒漂泊在外的孤獨。

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以前常常和奶奶去買菜,她總是能在偌大的菜市場裡,輕易地找出哪個攤子的菜最便宜最新鮮,再一個一個精挑細選,最後心滿意足地拎一堆東西回家。

離家之後,也嘗過許多山珍海味,去過不少名為“家常菜”的餐館,卻沒有哪家的味道比得上我奶奶做的那盤番茄炒蛋。

我貪戀著菜市場裡的煙火氣,這裡的人情總能讓人覺得很美好,這裡沒有壓力,沒有未談成的客戶,在這裡的我屬於自己,不必妥協,不受束縛。

03 | 所謂生活,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

逛菜市場,就像是在欣賞一場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展,那些五顏六色的蔬果和形形色色的人,讓原本沉悶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

沒想好吃什麼的時候,就放任自己漫無目的的穿梭在攤販之間,看看活蹦亂跳的魚,新鮮的肉,紛然雜陳的蔬菜,和熟悉的老闆話話家常,心裡自然就有了打算。

有些攤子往往看著尋常,但已經在這裡紮根了很多年,我常去的那個攤位,賣菜的大姐很豪爽,零頭一般都抹去,有時候下班晚了,她還會給我多送一點菜。

“你們年輕人呐,出門在外還是要照顧好自己...”,再平常不過的叮囑,卻寬慰了漂泊的靈魂,讓人生出溫暖和力量。

這裡的攤販大多來自外地,口音混雜,下午放學的小孩就那麼隨意搭個板凳寫作業,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當起小老闆,常年跟著父母混跡于市井之間耳濡目染,稱起秤算起錢來都有模有樣。

而這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像極了那些調味品,宛如一首酸甜苦辣交織成的交響曲。

每一個菜市場,似乎都有這麼一家裁縫鋪,在那個還沒有網購的年代裡,我們夏天的睡衣都來自這樣的小鋪,也許現在看花色土氣,穿起來卻特別地涼爽舒服。

順路再看看花花草草,摸摸含羞草的葉子,聞聞米蘭的香氣,帶一盆綠植回去裝點一下陽臺,快樂好像來得特別容易。

04 | 尋常百味,最令人朝思暮想

那些值得排隊的美食,不一定都在餐廳裡,那些深藏於菜市場之間的尋常百味,往往最令人期待。

菜市場不遠處有一家彭州九尺板鴨,20幾年過去了,排隊總比其他店長,鴨皮油光發亮,看上去就很有食欲,隔著玻璃窗都能感受到那醇香四溢的滋味。

而那些資格老字型大小的滷味,養叼了成都人的嘴,但凡遇到點值得慶祝的事,或者逢年過節,餐桌上總少不了。

不管你賺多少錢,餓了不過一碗面,我是個很愛吃麵食的人,菜市場裡的面坊,成了我想家的契機。

記憶裡奶奶會花上一個上午買菜剁餡,還沒等抄手包完,爺爺燒的水早已迫不及待地開了,天冷的日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抄手,多難過的日子都會拋在腦後。

雖然後來奶奶生病之後,每次回家我站在她面前,她都不認識我,但嘴裡總是念叨著“我要給孫女包她最愛吃的抄手”。

那家小小的糕點鋪,香氣隔著老遠我都能聞到,小蛋糕炕得焦脆金黃,一翻起,香味就出來了,看得人心急,兒時總是抓著奶奶的衣角讓她多買幾個。

菜市場裡的早餐往往簡單,一杯豆漿一個餅就可以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剛出鍋的南瓜餅還冒著油滋滋響,咬一下滿口生香。

人們懂得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

路口的大邑肥腸血旺,開了好幾年,門口支著口大鍋,肥腸耙糯入味, 血旺嫩滑,價格便宜,份量也很大,附近工作住家的都喜歡來這吃飯。

開在派出所旁邊的天賜良雞,在馬鞍街附近也算小有名氣,小小的店,老闆也親切,感覺就像在自己家吃飯一樣。

臨走前再買一袋米花糖,用手一摸還散著余溫,那香甜鬆脆的味道,還沒走到家就已經被吃掉了一半。

獨自生活在成都,常常覺得自己找不到歸屬感,在這日漸轉涼的天氣裡,鑽進寫滿人間百態的菜市場,那久違的溫暖生活,就這樣迎面而來。

有空的話,多去菜市場走走吧,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你常去哪家菜市場?

都發生過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而像我這樣的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早晨都貢獻給了擁擠的地鐵公交。

只有在結束了一天疲憊的工作之後,才會帶著點犒勞自己的心態,去買幾兩肉兩把青菜,為自己做一頓遲來的晚餐,以一飯一蔬治癒漂泊在外的孤獨。

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以前常常和奶奶去買菜,她總是能在偌大的菜市場裡,輕易地找出哪個攤子的菜最便宜最新鮮,再一個一個精挑細選,最後心滿意足地拎一堆東西回家。

離家之後,也嘗過許多山珍海味,去過不少名為“家常菜”的餐館,卻沒有哪家的味道比得上我奶奶做的那盤番茄炒蛋。

我貪戀著菜市場裡的煙火氣,這裡的人情總能讓人覺得很美好,這裡沒有壓力,沒有未談成的客戶,在這裡的我屬於自己,不必妥協,不受束縛。

03 | 所謂生活,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

逛菜市場,就像是在欣賞一場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展,那些五顏六色的蔬果和形形色色的人,讓原本沉悶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

沒想好吃什麼的時候,就放任自己漫無目的的穿梭在攤販之間,看看活蹦亂跳的魚,新鮮的肉,紛然雜陳的蔬菜,和熟悉的老闆話話家常,心裡自然就有了打算。

有些攤子往往看著尋常,但已經在這裡紮根了很多年,我常去的那個攤位,賣菜的大姐很豪爽,零頭一般都抹去,有時候下班晚了,她還會給我多送一點菜。

“你們年輕人呐,出門在外還是要照顧好自己...”,再平常不過的叮囑,卻寬慰了漂泊的靈魂,讓人生出溫暖和力量。

這裡的攤販大多來自外地,口音混雜,下午放學的小孩就那麼隨意搭個板凳寫作業,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當起小老闆,常年跟著父母混跡于市井之間耳濡目染,稱起秤算起錢來都有模有樣。

而這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像極了那些調味品,宛如一首酸甜苦辣交織成的交響曲。

每一個菜市場,似乎都有這麼一家裁縫鋪,在那個還沒有網購的年代裡,我們夏天的睡衣都來自這樣的小鋪,也許現在看花色土氣,穿起來卻特別地涼爽舒服。

順路再看看花花草草,摸摸含羞草的葉子,聞聞米蘭的香氣,帶一盆綠植回去裝點一下陽臺,快樂好像來得特別容易。

04 | 尋常百味,最令人朝思暮想

那些值得排隊的美食,不一定都在餐廳裡,那些深藏於菜市場之間的尋常百味,往往最令人期待。

菜市場不遠處有一家彭州九尺板鴨,20幾年過去了,排隊總比其他店長,鴨皮油光發亮,看上去就很有食欲,隔著玻璃窗都能感受到那醇香四溢的滋味。

而那些資格老字型大小的滷味,養叼了成都人的嘴,但凡遇到點值得慶祝的事,或者逢年過節,餐桌上總少不了。

不管你賺多少錢,餓了不過一碗面,我是個很愛吃麵食的人,菜市場裡的面坊,成了我想家的契機。

記憶裡奶奶會花上一個上午買菜剁餡,還沒等抄手包完,爺爺燒的水早已迫不及待地開了,天冷的日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抄手,多難過的日子都會拋在腦後。

雖然後來奶奶生病之後,每次回家我站在她面前,她都不認識我,但嘴裡總是念叨著“我要給孫女包她最愛吃的抄手”。

那家小小的糕點鋪,香氣隔著老遠我都能聞到,小蛋糕炕得焦脆金黃,一翻起,香味就出來了,看得人心急,兒時總是抓著奶奶的衣角讓她多買幾個。

菜市場裡的早餐往往簡單,一杯豆漿一個餅就可以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剛出鍋的南瓜餅還冒著油滋滋響,咬一下滿口生香。

人們懂得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

路口的大邑肥腸血旺,開了好幾年,門口支著口大鍋,肥腸耙糯入味, 血旺嫩滑,價格便宜,份量也很大,附近工作住家的都喜歡來這吃飯。

開在派出所旁邊的天賜良雞,在馬鞍街附近也算小有名氣,小小的店,老闆也親切,感覺就像在自己家吃飯一樣。

臨走前再買一袋米花糖,用手一摸還散著余溫,那香甜鬆脆的味道,還沒走到家就已經被吃掉了一半。

獨自生活在成都,常常覺得自己找不到歸屬感,在這日漸轉涼的天氣裡,鑽進寫滿人間百態的菜市場,那久違的溫暖生活,就這樣迎面而來。

有空的話,多去菜市場走走吧,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你常去哪家菜市場?

都發生過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