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鬼話你都信了嗎?

廣州有一位非常年輕的媽媽, 她說每個來廣州演講的專家, 她都親自來聽講座, 專家的各種秘方她都用了, 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圖書, 她都買回家來跟女兒一起看。 還有, 為了女兒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為了讓她不輸在起跑線上, 她選擇了廣州少年宮一個特別的地方, 在那裡買了房子, 買 一套最貴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

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希望她的女兒從小受最好的教育, 希望她的女兒不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 當她女兒走進中學, 她發現女兒讓她 失望了。 從女兒三歲開始, 她就送女兒上少年宮,

學繪畫, 學英語, 學音樂, 學舞蹈, 幾乎流行的早教課程, 所有該學的都學了, 但是為什麼上了初中, 她女兒的各 科成績很差, 讓她特別失望呢?

她不明白, 她感到委屈。 她說:我付出了這麼多心血, 可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沒長成我希望的樣子呢?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曾經響徹各個角落。 如今, 雖然這句口號不再那麼響亮, 但是並不意味著它的影響力的消逝, 只不過在很多情況下都轉化為爸爸媽媽的行動而已。 在現實中, 作為父母的我們會驚喜于自己孩子在外人面前背誦古詩的能力, 會鼓勵于孩子從1數到100……

很多的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就背起了重重的書包, 開始了繁重的學習。 每天的學習內容安排地滿滿的, 算術, 語文, 鋼琴, 英語, 體操, 游泳等等。 但是, 可能你萬萬沒想到的是, 孩子沒輸在起跑線, 而是‘輸在’過程中。

在德國, 幼稚園沒有年級, 所有年齡的小朋友都混在一起;德國小學校都是半日制的, 下午沒有課, 只有課外活動;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 根據老師推薦升學, 學習技工, 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

然而, 事實上卻是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 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德國, 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任務”就是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果非要說要在上學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 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基本的社會常識, 比如不允許使用暴力, 不能大聲說話, 要遵守社會規則等

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在幼稚園期間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 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保護孩子的情感胚胎, 培養孩子的情商。

相信大家應該經常會在街上看見一個不到兩三歲的孩子, 背著很大的書包, 跟著爺爺奶奶排隊上英語班。 家長們, 你們以為的早教是什麼?識字算數、唐詩宋詞?還是琴、棋、書、畫?

不, 早教的第一步是父母首先要明白, 知識≠智力, 開發智力不等於灌輸知識。

細細想來,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 其實是父母內心的“面子”、“攀比心”、“虛榮心”在作怪。

“誰家孩子又報什麼班了, 我家的可不能落後。 。 。 ”

“他家孩子報了奧數, 這次數學考試考了前三, 我也得給我家孩子報一個。 。 。 ”

“她家孩子學了鋼琴, 沒學多久就過了級, 說出去太有面子了, 我也得趕緊讓我家孩子練起來。 。 。 ”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笨鳥有幾種,有的是自己先飛;有的是自己不飛;還有的是自己不飛,下了個蛋,要小笨鳥先飛。”

我們現在有多少的父母,是那只自己不飛,下了個蛋卻讓小笨鳥先飛的父母啊!試問,我們是否真的遵從過孩子內心的聲音呢?明明沒有繪畫天賦,偏要把他培養成“梵古”;沒有音樂天賦的,非要把他培養成“貝多芬”。

我想,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麼呢?

試想一個連筆都拿不穩的孩子怎麼寫字呢?這樣只會傷及她正在生長的、稚嫩的小手骨骼。

試想數學裡的“123……”是從何處而來呢?這些生硬的數位源於對一個個物體、一堆堆物體等的概括和歸納,如果只關心數字的背誦,那麼又怎麼能借助簡單的知識學習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呢?

試想一個從出生到上學的孩子,他認識環境是由手的觸摸開始,逐漸變為豐富的多器官運用,而您卻要求他只能看,又怎麼能夠深刻地理解呢?

肖川先生說:“理性的頓悟,靈性的生髮,需要閒適;心靈的舒展,視界的敞亮,也需要閒適;創意,往往在閒適輕鬆時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閒適中一展風采。”沒有休憩和閒適,小孩子會喪失靈性,成年人會磨滅悟性。教育的閒適,是摒棄急功近利後的一種自然之道。

起跑線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跑贏了又怎麼樣?傷之仲永,才盡江郎。人生還長,一步一個腳印,走的才算踏實啊。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笨鳥有幾種,有的是自己先飛;有的是自己不飛;還有的是自己不飛,下了個蛋,要小笨鳥先飛。”

我們現在有多少的父母,是那只自己不飛,下了個蛋卻讓小笨鳥先飛的父母啊!試問,我們是否真的遵從過孩子內心的聲音呢?明明沒有繪畫天賦,偏要把他培養成“梵古”;沒有音樂天賦的,非要把他培養成“貝多芬”。

我想,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麼呢?

試想一個連筆都拿不穩的孩子怎麼寫字呢?這樣只會傷及她正在生長的、稚嫩的小手骨骼。

試想數學裡的“123……”是從何處而來呢?這些生硬的數位源於對一個個物體、一堆堆物體等的概括和歸納,如果只關心數字的背誦,那麼又怎麼能借助簡單的知識學習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呢?

試想一個從出生到上學的孩子,他認識環境是由手的觸摸開始,逐漸變為豐富的多器官運用,而您卻要求他只能看,又怎麼能夠深刻地理解呢?

肖川先生說:“理性的頓悟,靈性的生髮,需要閒適;心靈的舒展,視界的敞亮,也需要閒適;創意,往往在閒適輕鬆時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閒適中一展風采。”沒有休憩和閒適,小孩子會喪失靈性,成年人會磨滅悟性。教育的閒適,是摒棄急功近利後的一種自然之道。

起跑線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跑贏了又怎麼樣?傷之仲永,才盡江郎。人生還長,一步一個腳印,走的才算踏實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