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圍繞“新的著力點”工作要求 合力推進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

編者按

今年2月, 中央召開了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會, 要求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作為統戰工作新的著力點。 市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 10月12日, 召開全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會議, 市委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工委、市委網信辦等6家單位作了大會交流發言, 展現了我市合力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特色和亮點, 現將5家單位開展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摘登如下。

強化引領 突出服務

扎實推進新的社會階層 組織黨建工作

市委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工委

市委非公工委結合職能職責,

把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作為非公黨建的重要內容,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不斷完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 厚植党的執政根基, 團結凝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聽党話、跟黨走。

一是注重教育引導, 增進凝聚政治共識。 抓好日常教育, 建立黨員領導幹部聯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制度和分級培訓制度, 及時瞭解新階層人士思想狀況和利益訴求, 切實增強“四個自信”。 抓好工作互動, 推行黨組織書記與決策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做好溝通聯誼工作, 增進對黨的瞭解和認同。 抓好推優入黨, 注重培養發展符合條件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入黨。

二是注重組織建設, 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針對部分出資人對建立黨組織的認識偏差, 耐心細緻做好思想工作, 明確黨組織功能定位和積極作用, 打消顧慮, 贏得支援, 達成共識。 堅持“一企一策”“一社一策”, 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管等方式, 分類施策建立黨組織或群團組織, 務實推進黨組織組建工作, 實現党的工作全覆蓋。 制定落實稅前列支、上級補助、黨費支持三項政策, 落實黨建工作經費保障, 切實減輕非公組織負擔。

三是注重關懷激勵, 扎實開展服務説明。 積極建立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 按需開展線上線下社會服務, 説明解決實際問題。 保稅港區黨群服務中心説明企業招工、培訓。 按照中央文件要求, 建立政治把關機制, 落實綜合評價工作, 將政治堅定、支援黨建工作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推薦安排政治職務。

通過廣泛開展“雙強雙帶”“雙亮雙爭”主題活動, 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帶頭作為、爭當先鋒, 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認真履職 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

重慶市民政局

社會組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是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是統戰工作的重要領域。 市民政局認真履行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職責, 採取“五抓五促”舉措, 積極推進社會組織統戰工作。

一是抓黨建促統戰。 堅持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與黨建工作統戰工作“三同步兩納入”, 即社會組織的黨組織組建與社會組織成立同步推進、黨建工作檢查與年度檢查同步實施、黨組織換屆與社會組織換屆同步開展,

將社會組織黨建和統戰工作納入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指標、將社會組織黨建和統戰工作納入社會組織抽查內容, 以黨建帶統戰, 以黨建促統戰。

二是抓培育促隊伍。 大力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創新開展, 在全國率先登記註冊“重慶市新的社會階層專業人士聯合會”, 培育了“重慶市網路作家協會”“重慶市樹人教育研究院”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統戰類社會組織。 指導社會組織將會員的思想教育工作與黨建工作、業務工作、文化建設等結合起來, 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

三是抓創制促規範。 堅持問題導向, 研究出臺《重慶市社會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實施辦法》《重慶市各類社會組織評估指標》等十多項政策,

實施了有效的分類指導和管理, 推動了全市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逐步形成。

四是抓教育促提升。 加強對社會組織負責人的培訓教育, 培養他們依法辦事、規範運作的意識, 僅2017年就已對500余名社團秘書長進行集中培訓, 説明提高調查研究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參與社會治理能力。

五是抓引導促成長。 注重社會組織負責人中統戰代表人士的培養, 並通過他們促進社會組織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團結帶領社會組織自覺跟黨走。 目前, 重慶市冬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理事長已在市婦聯任兼職副主席, 5名社會組織負責人到群團兼職、掛職。

通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開展, 重慶市的社會組織日益成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增強改革發展協調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生力軍, 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解決貿易糾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黨和政府連絡人民群眾的橋樑紐帶。

搭建“四大平臺” 實現“四個增進”

積極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更好發揮作用

中共南岸區委

南岸區委高度重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著力搭建“四大平臺”,努力實現“四個增進”,完善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區新專聯的規範化建設,積極組織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作用。

一是搭建參政議政平臺,在履職中增進認同。組建參政議政工作組,參與區委重點課題調研,深入社區開展調研,形成調研成果供區委、區政府決策參考,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調研中能力得到提升、參政議政品質得到提高,不斷增進政治認同,堅定“四個自信”。

二是搭建聯誼交友平臺,在交往中增進感情。協助區委出臺聯誼交友制度檔,將區新專聯領導班子成員納入區級領導幹部聯誼交友對象,推動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與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在增進瞭解、加深感情的基礎上深化政治引導、形成政治共識。

三是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在服務中增進責任。引導青年企業家和民企管理人員開展助力全面小康建設,引導新媒體代表人士開展助力“幸福南岸·文華小苑”建設,跨行業、跨產業成立產業發展服務組、新媒體服務組、法律服務隊、就業指導員等,在公共文化發展、群眾就業技能培訓、困難群眾幫扶等方面獻計出力並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瞭解並正確認識民情、市情、國情,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四是搭建雙向評價平臺,在社會中增進認知。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納入全區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評價,將其中的民企代表人士納入民企和政府部門“雙向評價”範疇,調動其發揮作用的積極性,引導找准定位,正確認識不足,實現健康發展。去年以來,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選舉產生區人大代表4人,協商安排區政協委員5人,3人當選為區政協常委;區新專聯會長2016年獲得市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被評為市勞動模範。

打造“體制內平臺”

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在實踐鍛煉中成長成才

中共北碚區委

北碚區委高度重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著力打造“體制內平臺”,取得了工作實效,得到中央統戰部充分肯定。從2012年起,與市委統戰部共建全國首個新階層人士實踐鍛煉基地,連續6年選派43名新階層代表人士到體制內掛職鍛煉。

一是堅持掛實職、幹實事,切實增強信任感責任心。在市委統戰部嚴把關口、精心挑選掛職人員的基礎上,按照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安排到區財政局、園區管委會等18個經濟一線部門擔任副處級實職領導,確保“實掛不虛掛”。

二是堅持重教育、善引導,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共識。堅持把教育引導放在首位,建立日常教育、交流學習、實地考察、“一對一”帶教、上門探訪等制度,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季度組織一次考察,及時瞭解動態,切實加強引導。通過切身體會,掛職人員真切感受到機關幹部在為群眾辦實事,黨委政府在為國家謀發展,進一步增進了政治認同。

三是堅持嚴要求、壓擔子,切實立足崗位發揮作用。放手派任務、壓擔子,掛職幹部主動參與急難險重工作,圍繞金融、交通、旅遊等問題形成一大批高品質調研成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考核評價等制度體系,督促掛職人員嚴守紀律,不得以職務之便開展個人業務。通過扎實鍛煉、嚴格管理,他們進一步轉變觀念、開闊視野,實現推動發展與提升能力“雙豐收”。

四是堅持促成長、做表率,切實成為影響者帶動者。注重後期培養,落實長期聯繫、以老帶新、跟蹤瞭解等機制,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回訪、座談交流等形式,關心掛職人員的思想和事業發展。對優秀人員及時推薦安排,12人推薦安排為市和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1人進入市新專聯理事會,1人推選為重慶市網路作家協會主席。通過他們,實現“一根頭髮帶動一把頭髮”,收到“培養鍛煉一個人,影響覆蓋一大片”的良好效應。

加強政治引導 發揮參政作用

切實推進全市律師行業 統戰工作

重慶市律師協會

近年來,重慶市律師協會始終堅持党的領導與行業自律、廣泛聯繫與重點培養、體諒包容與增進共識、熱情幫助與發揮作用“四個結合”,扎實開展律師行業統戰工作,將黨外律師代表人士緊密團結在党的周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是強化領導,優化工作機制。制定出臺《關於加強律師行業統戰工作的意見》,建立律師行業統戰工作責任制,將律師行業統戰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考核範圍,建立“四抓四促”黨建工作機制,在市律師協會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會長負責制,設立黨委統戰部,並配備5名專門人員,強化經費保障。

二是加強引導,凝聚政治共識。實行律師事務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開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的從業基本要求培訓;實施“千名青年律師陽光成長計畫”,建立律師事務所黨組織活動與群團組織活動一體化機制、雙向互動機制和談心交心制度;開展青年律師沙龍等系列主題活動,凝聚和引領青年律師為實現中國夢服務。

三是夯實基礎,培養代表人士。“巴渝律師英才培養計畫”中向黨外律師代表人士傾斜,3年培訓黨外律師代表人士200余人次;選派10名黨外律師到政府部門掛職實踐鍛煉,推薦75名律師加入市新專聯、市知聯會;市律師協會7名班子成員中黨外律師3人;63名黨外律師獲“年度律師大獎”;全市律師擔任區縣級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251人。

四是拓展平臺,貢獻專業力量。成立“律師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提出提案、建議和社情民意420多件。其中,由黨外律師領銜起草完成的《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首開律師起草地方法規先河。開展重慶市未來五年地方法規立法需求和《重慶市仲介組織管理條例》立法調研,推進政府及村居的法律顧問服務全覆蓋工作,有力促進了法治重慶建設。

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解決貿易糾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黨和政府連絡人民群眾的橋樑紐帶。

搭建“四大平臺” 實現“四個增進”

積極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更好發揮作用

中共南岸區委

南岸區委高度重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著力搭建“四大平臺”,努力實現“四個增進”,完善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區新專聯的規範化建設,積極組織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作用。

一是搭建參政議政平臺,在履職中增進認同。組建參政議政工作組,參與區委重點課題調研,深入社區開展調研,形成調研成果供區委、區政府決策參考,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調研中能力得到提升、參政議政品質得到提高,不斷增進政治認同,堅定“四個自信”。

二是搭建聯誼交友平臺,在交往中增進感情。協助區委出臺聯誼交友制度檔,將區新專聯領導班子成員納入區級領導幹部聯誼交友對象,推動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與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在增進瞭解、加深感情的基礎上深化政治引導、形成政治共識。

三是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在服務中增進責任。引導青年企業家和民企管理人員開展助力全面小康建設,引導新媒體代表人士開展助力“幸福南岸·文華小苑”建設,跨行業、跨產業成立產業發展服務組、新媒體服務組、法律服務隊、就業指導員等,在公共文化發展、群眾就業技能培訓、困難群眾幫扶等方面獻計出力並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瞭解並正確認識民情、市情、國情,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四是搭建雙向評價平臺,在社會中增進認知。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納入全區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評價,將其中的民企代表人士納入民企和政府部門“雙向評價”範疇,調動其發揮作用的積極性,引導找准定位,正確認識不足,實現健康發展。去年以來,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選舉產生區人大代表4人,協商安排區政協委員5人,3人當選為區政協常委;區新專聯會長2016年獲得市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被評為市勞動模範。

打造“體制內平臺”

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在實踐鍛煉中成長成才

中共北碚區委

北碚區委高度重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著力打造“體制內平臺”,取得了工作實效,得到中央統戰部充分肯定。從2012年起,與市委統戰部共建全國首個新階層人士實踐鍛煉基地,連續6年選派43名新階層代表人士到體制內掛職鍛煉。

一是堅持掛實職、幹實事,切實增強信任感責任心。在市委統戰部嚴把關口、精心挑選掛職人員的基礎上,按照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安排到區財政局、園區管委會等18個經濟一線部門擔任副處級實職領導,確保“實掛不虛掛”。

二是堅持重教育、善引導,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共識。堅持把教育引導放在首位,建立日常教育、交流學習、實地考察、“一對一”帶教、上門探訪等制度,每月召開一次例會,每季度組織一次考察,及時瞭解動態,切實加強引導。通過切身體會,掛職人員真切感受到機關幹部在為群眾辦實事,黨委政府在為國家謀發展,進一步增進了政治認同。

三是堅持嚴要求、壓擔子,切實立足崗位發揮作用。放手派任務、壓擔子,掛職幹部主動參與急難險重工作,圍繞金融、交通、旅遊等問題形成一大批高品質調研成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考核評價等制度體系,督促掛職人員嚴守紀律,不得以職務之便開展個人業務。通過扎實鍛煉、嚴格管理,他們進一步轉變觀念、開闊視野,實現推動發展與提升能力“雙豐收”。

四是堅持促成長、做表率,切實成為影響者帶動者。注重後期培養,落實長期聯繫、以老帶新、跟蹤瞭解等機制,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回訪、座談交流等形式,關心掛職人員的思想和事業發展。對優秀人員及時推薦安排,12人推薦安排為市和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1人進入市新專聯理事會,1人推選為重慶市網路作家協會主席。通過他們,實現“一根頭髮帶動一把頭髮”,收到“培養鍛煉一個人,影響覆蓋一大片”的良好效應。

加強政治引導 發揮參政作用

切實推進全市律師行業 統戰工作

重慶市律師協會

近年來,重慶市律師協會始終堅持党的領導與行業自律、廣泛聯繫與重點培養、體諒包容與增進共識、熱情幫助與發揮作用“四個結合”,扎實開展律師行業統戰工作,將黨外律師代表人士緊密團結在党的周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是強化領導,優化工作機制。制定出臺《關於加強律師行業統戰工作的意見》,建立律師行業統戰工作責任制,將律師行業統戰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考核範圍,建立“四抓四促”黨建工作機制,在市律師協會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會長負責制,設立黨委統戰部,並配備5名專門人員,強化經費保障。

二是加強引導,凝聚政治共識。實行律師事務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開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的從業基本要求培訓;實施“千名青年律師陽光成長計畫”,建立律師事務所黨組織活動與群團組織活動一體化機制、雙向互動機制和談心交心制度;開展青年律師沙龍等系列主題活動,凝聚和引領青年律師為實現中國夢服務。

三是夯實基礎,培養代表人士。“巴渝律師英才培養計畫”中向黨外律師代表人士傾斜,3年培訓黨外律師代表人士200余人次;選派10名黨外律師到政府部門掛職實踐鍛煉,推薦75名律師加入市新專聯、市知聯會;市律師協會7名班子成員中黨外律師3人;63名黨外律師獲“年度律師大獎”;全市律師擔任區縣級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251人。

四是拓展平臺,貢獻專業力量。成立“律師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提出提案、建議和社情民意420多件。其中,由黨外律師領銜起草完成的《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首開律師起草地方法規先河。開展重慶市未來五年地方法規立法需求和《重慶市仲介組織管理條例》立法調研,推進政府及村居的法律顧問服務全覆蓋工作,有力促進了法治重慶建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