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王思宇:有強大的國家和溫馨的小家,讓我在國外安心的工作

王思宇用自己精湛的醫術, 在異域土地上踐行著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 用行動去傳播中華醫藥文化, 為祖國贏得更多榮譽。

“有強大的國家和溫馨的小家, 讓我在國外安心工作, 兩年的援外工作經歷是我一生的財富。 ”10月11日, 利川市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王思宇深有感觸。

2015年2月9日, 王思宇隨湖北省第24批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 去了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漢舍萊省, 進行了為期兩年援外醫療工作。

王思宇全家福

援外醫療是我國外交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一項政治任務。 湖北省自1963年開始承擔了向阿爾及利亞派遣醫療隊的任務。

2014年, 省衛生廳向阿爾及利亞選派醫生, 利川市人民醫院眼科只有兩名醫生符合條件:主任彭永立和副主任王思宇。

此時, 該院眼科剛成立, 科室工作千頭萬緒, 彭永立肯定不能走。

而35歲的王思宇, 在家裡, 他要承擔太多的責任, 孩子才兩歲, 妻子是護士, 父親早已去世。

在醫院, 他是業務骨幹, 對白內障、青光眼、眼眶腫瘤、防盲治盲等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有較高水準, 發表國家級論文10餘篇, 獲市級科技成果三等獎一項, 是恩施州防盲治盲專家指導小組成員。

舍小家, 為國家。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 王思宇對妻子和母親說, “你們在家辛苦兩年, 我決定要去阿爾及利亞。 ”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4000余萬人口。 然而, 王思宇和5名中國醫生所援助的漢舍萊省綜合醫院, 僅有20余名醫護人員, 醫療設備陳舊、手術器械殘缺不全、技術相對落後、藥品短缺。

異國他鄉, 面對陌生的環境, 不同的語言、工作與生活習俗,

中國醫療隊員認真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援外醫療工作精神, 克服了種種困難。

王思宇在阿爾及利亞的工作照

當地病人都說阿拉伯語, 語言障礙成了醫患之間溝通最大的困難。

王思宇完成第一例手術患者, 是一位97歲高齡的阿拉伯老人, 患白內障多年, 交流時都要通過當地護士把老人的阿拉伯語翻譯成法語, 每次他都必須認真、耐心聽取護士的翻譯, 生怕漏掉一個細節。

王思宇查房時特別在乎老人的肢體語言表達, 多次反復的揣摩病人對病情的描述。 為此, 他在病房一呆就是一整天。

經過他對老人詳細的術前檢查和手術評估, 第二天就順利開展了白內障摘除手術, 讓老人重見光明, 手術後效果非常好, 贏得家屬和阿拉伯老人的感謝。

這位老人出院的時候, 緊緊拉著他的手親吻, 伸著大拇指, 顫抖的嘴唇發出的阿拉伯語雖聽不懂, 但老人的心思王思宇一定能懂, “謝謝中國醫生, 謝謝中國。

在兩年的援助工作中, 他們沒有休息日, 一天24小時待命, 有事隨叫隨到。 王思宇接待門診病人6000余人次, 開展白內障、青光眼、翼狀胬肉、眼外傷等眼科手術500餘例, 憑藉過硬的技術水準和良好的工作態度, 深受當地醫院及患者的好評和歡迎。

“援阿中國醫療隊60餘名各種專業技術的醫生分配在各個醫院, 我是唯一80後, 最年輕的援外醫生。 我們穿的白大褂靠近心臟的位置繡著中國國旗, 每當病人指著我們的國旗打著手勢表示感謝時, 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王思宇自豪地說。

除為當地群眾搞好醫療服務外, 服務中資機構也是醫療隊的一項重要任務。 阿爾及利亞常年有20萬中國公民從事建築等工作, 僅漢舍萊省就有兩家中資公司, 600多名工人。

在阿爾及利亞與同事留影

工作之餘,醫療隊的活動空間就是醫院的院子。除通過中文國際頻道瞭解國際國內時事外,王思宇還不斷加強專業基礎知識技能、法語口語學習。援阿期間,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國內期刊上發表醫學論文3篇。

當地群眾不吃豬肉,水質差,燒水的器具每天要洗一次……面對水土不服、物資匱乏,作為醫療隊的生活委員,王思宇充分利用阿方醫院及中資機構提供的生活物資,在醫院的地裡種菜,盡最大努力保障隊員們的基本生活和營養。

“特別想念家人時,就微信或者QQ視頻,但網路不是很穩定,經常一連接就斷開了,聽到一段語音留言也就心滿意足了。”王思宇說,回到家裡,孩子已經上幼稚園了,而自己體重減輕了10多斤。

“兩年時間裡,家裡的重擔就讓妻子一肩挑。不管是三十而立還是三十不惑,但三十幾歲的家庭一定是上有老、下有小,感覺心裡很對不起她!”

王思宇的妻子武星是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及泌尿外科的一名護士,行業的特殊性已經讓她一天筋疲力盡,身為科室責任組長的她又更多了幾份責任,但她還是用瘦弱的雙肩挑起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為了讓丈夫在外安心工作,武星在家既要好好照顧老人小孩,又要兼顧工作,成為他最堅強的後盾。

“兩年的援外工作是我終身財富。”王思宇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在異域土地上踐行著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用行動去傳播中華醫藥文化,為祖國贏得更多榮譽。

王思宇只是眾多援外醫生的一員。五十多年來,全國數以千計的醫療工作者,堅決擁護和執行黨的外交政策,發揚人道主義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阿爾及利亞人民的健康和中非友誼,給我國外交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王思宇(左三)在阿爾及利亞與同事們的合影

600多名工人。

在阿爾及利亞與同事留影

工作之餘,醫療隊的活動空間就是醫院的院子。除通過中文國際頻道瞭解國際國內時事外,王思宇還不斷加強專業基礎知識技能、法語口語學習。援阿期間,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國內期刊上發表醫學論文3篇。

當地群眾不吃豬肉,水質差,燒水的器具每天要洗一次……面對水土不服、物資匱乏,作為醫療隊的生活委員,王思宇充分利用阿方醫院及中資機構提供的生活物資,在醫院的地裡種菜,盡最大努力保障隊員們的基本生活和營養。

“特別想念家人時,就微信或者QQ視頻,但網路不是很穩定,經常一連接就斷開了,聽到一段語音留言也就心滿意足了。”王思宇說,回到家裡,孩子已經上幼稚園了,而自己體重減輕了10多斤。

“兩年時間裡,家裡的重擔就讓妻子一肩挑。不管是三十而立還是三十不惑,但三十幾歲的家庭一定是上有老、下有小,感覺心裡很對不起她!”

王思宇的妻子武星是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及泌尿外科的一名護士,行業的特殊性已經讓她一天筋疲力盡,身為科室責任組長的她又更多了幾份責任,但她還是用瘦弱的雙肩挑起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為了讓丈夫在外安心工作,武星在家既要好好照顧老人小孩,又要兼顧工作,成為他最堅強的後盾。

“兩年的援外工作是我終身財富。”王思宇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在異域土地上踐行著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用行動去傳播中華醫藥文化,為祖國贏得更多榮譽。

王思宇只是眾多援外醫生的一員。五十多年來,全國數以千計的醫療工作者,堅決擁護和執行黨的外交政策,發揚人道主義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阿爾及利亞人民的健康和中非友誼,給我國外交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王思宇(左三)在阿爾及利亞與同事們的合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