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快遞最後100米服務趨勢:預約上門等多元服務成快遞新趨勢

資訊洩露、收件時間不匹配……面對快遞派送的最後100米困境, 不少消費者選擇代收服務。 (資料圖片)

■記者 楊田風 實習生 劉瑋

“傳統派件面臨快遞從業人員短缺和使用者體驗下降的瓶頸,

代收已成為解決快遞最後100米困境的主流模式之一。 ”10月12日, 尼爾森和阿裡研究院聯合發佈國內首份《快遞最後100米服務趨勢報告》, 顯示快遞代收已成消費者剛需, 且持續增長。

資料表明, 目前74%的使用者會使用代收服務, 這已成為主要的快件簽收方式之一。

同時, 隨著“雙11”的到來, 期間快遞量將超過10億件, 再創紀錄。 報告顯示, 基於消費者需求, 共用、多元的最後100米配送形式成為行業趨勢。

現狀 快遞員每天要送200件, 派送效率待提升

今年“雙11”, 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將達到新的量級, 預計將會超過10億件。

在最後100米, 目前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手和三輪車來完成繁重的作業。 快遞員平均每天要派送150-200件左右的包裹。

記者走訪長沙部分快遞網點時, 多家負責人指出, 快遞派送效率受阻的主要矛盾在於快遞員和消費者時間不匹配。 一件快遞多次上門是家常便飯, 迫切需要創新方式。

阿裡研究院副院長楊健介紹, 2016年快遞業服務人次超過600億, 是各種幹線交通工具客運服務人次總和的3倍。 預計到2020年, 這一數字將超過1500億, 有望超過全國城市公共交通服務人次的總和, 成為服務人次最多的實體末端網路。

資料 注意隱私等問題, 七成消費者傾向快遞代收

2016年全國快遞313億件, 2020年有望超過700億件, 但快遞員增長並不匹配, 快遞最後100米面臨巨大壓力。

包裹越來越多的同時, 簽收也遇到越來越多問題:不希望別人知道家庭具體地址,

快遞上門次數太多等痛點讓消費者尋求更方便收件方式。 “基於這些變化, 代收成為剛需。 ”報告指出。

目前, 社區可選代收點平均達到2個。 報告表明, 在代收方式中, 物業、保安或其他私人代收因為安全性低、管理混亂等飽受消費者詬病, 專業的店面代收和自提櫃是主流專業服務模式。 報告還顯示, 75%的消費者認為加入代收服務後, 整體收件體驗更好。

觀察 最後100米成本高, 多元服務成趨勢

“目前最後100米佔據整個鏈路成本的50%以上, 從日均1億到10億, 物流鏈路的末端革新不可逆轉, 勢在必行。 ”楊健表示, 到家、代收、預約上門等多元服務格局是提升最後100米效率, 提高消費者體驗的重要方向。

尼爾森專家認為, 在代收服務專業化上,

服務專業和運營專業是主要發展方向。 同時, 在代收服務內容豐富性上, 個性化服務包括冷鏈生鮮、貴重物品代收, 定時配送等是未來的需求方向。

“共用、多元服務是打通物流最後100米的關鍵和趨勢。 ”菜鳥末端總經理梅鋒峰受訪時表示, 未來代收服務會更加專業化、服務內容更豐富, 滿足消費者安全、便捷、優質的服務需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