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厲害了!我的湖南水利!

9月24日上午,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電站首台機組成功並網發電。 湖南省水利“一號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 經過5年多的建設後,

進入蓄水發電運行階段。

此前, 在抗禦今年夏天湘江流域超歷史特大洪水過程中,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就已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從7月2日8時至7月4日14時, 涔天河水庫攔截洪水1億立方米, 相當於攔蓄了一座大型水庫的水量, 極大減輕了湘江下游防洪壓力。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由開工到建成發揮效益, 是湖南水利砥礪奮進的5年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 湖南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水興水的重要戰略思想, 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 堅持“夯實農村水利、加強城市水利、注重生態水利”的思路, 以水利建設、水利管理、水利改革“三位一體”為總抓手, 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

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 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 注重科學治水、依法管水, 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 大力發展民生水利, 不斷深化水利改革, 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 努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湖南特點的水利現代化道路。

保江河安瀾 為新湖南撐起“保護傘”

2017年6月26日18時, 我省遭遇暴雨洪水襲擊, 柘溪水庫開啟5孔閘門洩洪, 為後續迎戰強降雨騰出庫容。

江河, 總能留下歷史的印記。

39.51米!2017年7月3日淩晨0時12分, 湘江長沙站水位再一次漲到新高度, 超歷史最高水位0.33米。

39.51米, 不僅是湘江超歷史特大洪峰的新高度, 更是我省持之以恆開展水利建設、力保江河安瀾的新刻度。

在今年夏天, 湘江幹流2/3河段水位超歷史最高水位;資水幹流653公里河段、沅水幹流全線超保證水位。 湘江、資水、沅水洪峰相繼匯入洞庭湖, 最大入湖組合流量達81500立方米每秒, 為有資料記錄以來之最。 洞庭湖3471公里全線超警戒水位, 其中1/3堤段超保證水位。

與此前的大水年相比, 還是那些江河, 還是超警戒、超保證甚至超歷史記錄的洪水, 還是防汛抗洪這個主題, 但今年變了模樣。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 全省上下團結一致, 勠力同心, 迎難而上, 奮起抗災, 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奪取了今年抗洪救災鬥爭的決定性勝利, 譜寫了湖南抗洪救災史上新的壯麗篇章。

持續大規模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為今年抗洪救災鬥爭的決定性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建設撐起了“保護傘”。

湖南水系發達、水網密佈, 各類水庫多達14121座, 占全國水庫數量的七分之一, 水庫總數居全國第一。 作為防洪抗災的重要工程設施, 各類水庫在發揮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功能的同時,

也因病險問題, 成為汛期的“心腹大患”。 為數眾多的病險水庫, 猶如懸在老百姓頭上的一把刀。

在水利部、財政部支持下, 湖南省2011年以來完成國家規劃內1070座小(Ⅰ)型和9049座小(Ⅱ)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約占全國除險加固水庫總任務的1/5。 尤其是去年由省、市、縣各級地方財政自籌資金組織實施的4036座一般小(Ⅱ)型水庫, 在今年特大暴雨洪水洗禮中安然無恙。

昔日的病險水庫, 不再是當地的沉重包袱, 而成為各地防汛保安的重要保障。 7月1日, 沅水及其支流辰水同時暴漲, 辰溪縣南莊坪水庫因洪水倒灌, 整體被洪水淹沒。 事後當地幹部表示:“幸好去年對這座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省水利廳建管處負責人感觸更多:“在水庫大規模除險加固之前, 汛期水庫出險是常事,我們部門有時是三四個組在外指導搶險。險情頻發的時候甚至可能無人可派了,因為大家都出去指導搶險了。”今年6月22日至7月3日,超歷史暴雨洪水導致各類水庫蓄水猛增,其中624座中小型水庫一度蓄滿溢洪。但各地僅上報2起水庫險情,且均得到有效控制。水庫險情大幅減少,可以節省大量的防汛資源,集中精力抗洪搶險。

水庫,只是近5年來湖南省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一個方面。為更好地保障江河安瀾,2013年至今,湖南省完成水利總投資1176億元,辦成了多年想辦而未能辦成的事。其中,中央水利投資393.61億元,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並發揮效益,極大提升了防災減災能力。

2016年11月23日,湖南省毛俊水庫工程建設啟動儀式現場。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2013年以來,全省一大批骨幹性控制性工程相繼建成。特別是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及灌區工程、莽山水庫、毛俊水庫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流域洪水調控能力和水資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強。

洞庭湖治理穩步實施。22個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城陵磯附近3處重要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已全面開工,蓄洪垸近1100公里堤防防洪標準由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黃蓋湖防洪治理專案今年9月啟動實施。

四水防洪能力不斷提升。推進23條主要支流、330條中小河流治理和35個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完成主要支流項目277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274個,除險加固病險水庫8174座。

非工程措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初步建成110個縣市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雲平臺+微應用”的防汛抗旱業務“雲化”新模式全面應用,防汛抗災科學化、資訊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這5年,湖南省有效應對了2013年超歷史特大乾旱,戰勝了2014年沅水中下游超歷史洪水、2015年13次強降雨過程和湘江中上游罕見冬汛、2016年15次強降雨過程及河湖長時間超警洪水以及2017年歷史罕見的特大汛情。與上一個5年相比,這5年湖南省受災人口減少16%,農作物受災面積減少20%,倒塌房屋數量減少54%,因災死亡(失蹤)人口減少20%。

以人民為中心 推動民生水利新跨越

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湖南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推動民生水利新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還是農田水利,或者是水利扶貧工程,都以其新的成就詮釋著民生水利的新跨越。

這5年,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持續推進。投資128.8億元,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9475處,解決了2520萬(包括國家規劃外的洞庭湖區256萬人)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是前5年解決人數的1.97倍,目前全省已有3755萬農村人口解決了飲水不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2012年的43%提高到2016年的76.6%。

臨武三十灣。

在郴州市三十六灣地區,陶家河流域橫跨臨武、桂陽、嘉禾3縣,流域面積592平方公里,曾經飽受重金屬污染,流域內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十分突出。

2015年9月底,陶家河流域13.8萬人全部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這是有史以來,集中解決陶家河流域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範圍最寬、資金投入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一項民生工程。”郴州市水利局負責人說。

臨武縣萬水鄉寨腳下村7組村民周儒山,在通水後特意作了比較:原來的井水燒開後,有一層水垢;而自來水燒開後沒有水垢,“這說明水質好,我們放心喝”。此前,他的鄰居周辛安先後打過兩口井:第一口井,打到80多米還沒有水,就放棄了;第二口井,打到130米,抽一次也只有1立方米水,打井總共花了2萬多元。“現在通了自來水,一個月水費不到20元,光打井的錢就可喝100年的水了!”周儒山一臉的笑意。

這5年,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大規模展開。全省累計完成投資102億元,完成156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縣)項目、328個維修養護項目,節水改造大型灌區20處、中型灌區44處,更新改造大型灌排泵站27處。連續5年,累計在1.7萬個村實施“五小水利”建設行動,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70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89萬畝。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從2012年的0.472提高到2016年的0.505,相當於增加蓄水6.6億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33億公斤。

湖南省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專案建設,成效顯著。圖為永州道縣五洲數千畝油菜花田。

“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這是2011年中央1號檔對於農田水利當時現狀的科學判斷。在2013年大旱中,農田水利這塊“短板”暴露無遺。

從水庫到田間,“幹、支、鬥、農、毛”,5級管道缺一不可。在農田水利中,如果把幹渠、支渠比作“動脈”,那麼斗渠、農渠、毛渠就像“毛細血管”。

從2014年起,瀏陽市啟動“農田水利暢通工程3年行動”,全民動員療治“最大硬傷”,第一年投入“五小水利”的財政獎補資金就超過1.7億元。瀏陽市水務局局長鄧華介紹,經過連續3年大幹農田水利,瀏陽市農田灌溉的“毛細血管”得以打通。

安全飲水集中供水工程惠民生。

這5年,水利扶貧連年發起攻堅。省水利廳累計安排貧困地區農村安全飲水省級以上投資35.64億元,解決436萬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特別是國家實施精准扶貧戰略以來,我省已解決2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占450萬貧困人口的46%,超額實現了預期目標。

湖南省對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水利專案實行“三個優先”,即優先列入規劃、優先安排計畫、優先落實投資,支援貧困地區補齊補強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務能力。2017年已安排貧困地區中央水利投資29.5億元,發放PSL貸款和專項建設基金達51.6億元,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準19%、21%。

在羅霄山區的宜章縣天塘鎮台霄村,村委會主任袁遠牛對水利扶貧專案體會很深。“以前一到汛期,農作物都泡在水裡,經常顆粒無收。”他說,在水利扶貧專案支持下,如今該村建成高標準農田944畝,土地綜合效益顯著增加,村民收入也跟著顯著提高。許多人通過土地流轉將昔日的荒土種上了烤煙,並實行煙稻輪作。

依法治水管水 水生態文明建設由點到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建設正日益成為綠色發展理念在湖南的生動實踐。

湘江源頭所在地藍山縣國家森林公園板塘水庫,美不勝收。

這5年,湘江保護與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

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實施,這是我國江河流域保護的第一部綜合性地方法規,標誌著湖南省依法治水管水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隨後,湖南省成立由時任省長杜家毫為主任的湘江保護和治理委員會,把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實行“一部法”統領、“一把手”推動、“一盤棋”謀劃、“一江水”同治。

湘江保護與治理實施近5年來,湘江流域共實施重點治理項目2768個,幹流500米範圍內2273戶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錫礦山、三十六灣等重點區域整治取得突破性成果。2016年,湘江流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為93%,Ⅱ、Ⅲ類水質占總河長的比例達到98.7%,流域保護與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無論是工作內容、組織架構,還是推動模式、工作機制,省“一號重點工程”都與河長制的要求高度契合,為全面推行河長制積累了寶貴經驗。2016年8月,杜家毫在調研“一湖四水”保護與治理情況時,要求認真總結湘江保護與治理省“一號重點工程”的成功經驗,逐步向資水、沅水、澧水和洞庭湖區推廣。

這5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以落實。

“節水優先、按方收費”,長沙縣桐仁橋灌區率先實行水權改革,“就像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可分到農戶一樣,水資源也可以分下去,這就是水權,不再是‘大鍋水’了。”桐仁橋水庫管理所所長易進通俗地說。

“大鍋水”變“商品水”的背後,是湖南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嚴格用水定額管理、水功能區管理、排污口管理,積極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水源地達標建設,對全省334個水功能區、124個水源地以及20個重要省界、25個市州界水體、27個其他重要河流實施監測。全省萬元GDP用水量從“十一五”末的204立方米減少到2016年的123立方米。

秧溪河水生態文化園 。

這5年,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扎實推進。

一批水清岸綠的生態河流,成為水美城鄉的風景線和附近居民的休閒場所。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42平方公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24萬千瓦,重點建設改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4個,省級水利風景區76個。長沙、郴州等全國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株洲市、鳳凰縣、芷江等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穩步推進。

洞庭湖區溝渠塘壩清淤增蓄行動持續推進,正在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目標,湖區溝渠過流能力、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為此,省級財政2016年投入獎補資金4億元,安鄉縣2016年度就完成248條730公里的大中型溝渠疏浚任務。在溝渠網路上,初步實現大中型溝渠連接通暢,小微型溝渠通村達戶,形成完整的溝渠網路;在溝渠疏浚上,實現清空見底,坡面整潔,岸線順暢,建築物完好,環境同步,管護到位,正在實現“活水”“清水”“蓄水”的總體目標。

省水利廳今年9月發佈的《湖南省水資源公報》表明,2016年,全省主要江河上佈設水質監測站453個,監測河長10142.3千米。Ⅱ~Ⅲ類水質河長全年期為9961.6千米,占總評價河長的98.2%;全省共監測評價省級水功能區331個,達標301個,達成率為91%。

水務綜合執法隊河道執法大隊開展日常巡查工作。

這5年,湖南省始終堅持依法管水治水,提升水利公共服務能力。

繼《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首開全國江河流域保護先河後,新修訂的《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也於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也建立了“政府主導、水利主管、部門配合”的管理體制。今年,《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已經省人大常委會二審,有望年內正式出臺。

按照“全覆蓋、無盲點”要求,全面落實水行政執法責任制,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完成長沙、衡陽省級執法控制點建設和新化、桃源、祁陽水行政執法責任制標準化建設試點任務,穩步實施沅水、資水、澧水及環洞庭區省級執法控制點建設。

引源頭活水 改革洪流匯洞庭

改革,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旗幟,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鮮明主題。湖南省水利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關於水利改革的部署,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水利改革工作譜寫出新篇章,為水利發展引來源頭活水。

2011,乘著中央1號檔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東風,湖南水利率先在全國開展水利綜合改革試點,在此基礎上,2014年7月,省水利廳出臺深化水利改革實施方案,並成立深化水利改革領導小組,逐年將各項改革任務分解到責任人,加快推動全省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進行了一系列大膽嘗試和探索,共推進各項水利改革任務223項,已完成191項,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破解,行業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

“以前辦理水行政審批,需要業主來回跑不同的業務處室,費時費力。現在,只要資料齊全,回家等結果就行了,還可網上即時查詢辦理進度。”2016年5月23日,在省水利廳行政審批視窗,正在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業務的五淩江永電力有限公司耿女士,明顯感受到了辦事的方便。

群眾少跑腿的背後,是省水利廳水行政審批上演了一出審批事項“瘦身”、審批時限“縮水”、審批服務“塑形”的“變形記”。2016年3月出臺的《湖南省水利廳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提出,以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水行政職能轉變為目標,以精簡前置審批事項為重點,深化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投資項目涉水前置審批分類合併實施,改善審批管理方式,優化審批流程,真正實現簡政放權。

這5年,通過簡政放權,水利部門全面提升行政工作效率。

省水利廳水行政許可專案按照上位制度要求或取消或下放,由16項調整為11項,其中8項分級下放到市縣,實現審批事項精簡,做到了權力進一步下放,極大加快了工程建設前期工作推進。實行專案審批“一個視窗進、一個視窗出”,對一個專案同一階段涉及多項或多級審批的,由行政審批視窗指定一個部門牽頭實施審批合併辦理,水行政審批項目辦下時限較法定期限提速三分之一以上。

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景區瓦窯坪村。

這5年,通過明晰權責,湖南省逐步完善水生態文明體系。

將“山水林田湖”作為生命共同體進行系統治理,開展水體確權劃界,推進“河長制”,探索城市水利“多規合一”,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印發《湖南省河湖管理範圍及洞庭湖區堤防管理與保護範圍劃界技術導則》,在試點縣推廣實行。完成了《湖南省河湖管理範圍劃界確權試點技術方案》及試點縣劃界成果的初步審定工作,形成全省河湖劃界的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

嚴格河湖管護,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以節水治汙控源和生態保護修復為重點、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河長體系,每條河流都有“河長”了。今年,21類重點任務已明確細化到流域、到區域、到河段、到點到人,各項要點工作正加緊推進,“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逐漸清晰。

創新城市水利管理機制。選定岳陽市等8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編制了城市水利規劃,切實發揮“多規合一”實效,探索城市水利管理新方向、新思路。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長沙、郴州和株洲、芷江、鳳凰等市縣,分兩批被列為國家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在新寧等地開展了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

湖南省第一個通過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驗收的桐仁橋水庫。

這5年,通過完善制度,湖南省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準。

積極謀劃破解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難題”和“隱患”,在招投標監管、建設管理模式、工程品質監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實效。

創新水利工程招標投標監管,推行電子化招標投標。2015年12月,省水利廳建成了湖南省水利工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並投入運行。截至目前,湖南省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8個市級交易中心完成了本地交易中心的系統部署建設、實現了招標投標電子化。

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市場主體信用資訊管理,對湖南省從業的市場主體在全國水利建設市場信用資訊平臺建立信用檔案並公示,目前已公示的從業單位800餘家,其中外省從業單位300餘家。省水利廳出臺《湖南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紅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湖南省水利工程品質重大事故“黑名單”制度(暫行)》《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設責任主體專案負責人品質終身責任制實施辦法》,有效規範工程建設市場管理,完善品質監管相關制度。2016年12月8日,省水利廳發佈通告,決定將湖南三湘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5個市場主體列入我省水利建設市場黑名單,對懷化市水利水電工程總隊等12家市場主體分別記不良行為記錄一次,並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1年內不得參與水利專案投標甚至註銷執業資格等處罰措施。

這5年,通過多方開源,湖南省進一步完善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公共財政投入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公共財政投資穩步增長,省級財政水利投入實現了逐年遞增,今年規模已達45億元,較2012年增長近6倍。

水利建設融資機制逐步建立。省水利廳分別與建設銀行湖南分行、交通銀行湖南分行、農業銀行湖南分行、國家開發銀行湖南分行、農業發展銀行湖南分行等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其中,交通銀行湖南分行明確優先支持水利,實行最優惠的貸款利率;農業發展銀行湖南分行把支持水利改革發展作為政策性信貸的重點,從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等5個方面加大政策性信貸投入。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建立水利建設專案市場融資機制,已有36家水利投資公司實行資產整合;省水利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由省財政再注入資金,優化資產結構。

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利。積極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將莽山水庫立項為國家層面聯繫的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首批試點專案,水庫樞紐工程建設採取專案法人“投融資-建設-經營-移交”的模式,圍繞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公平公正公開選擇投資經營主體,完善政府投資、經營產品定價、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政策推進試點改革。洮水水庫工程項目實行國家投資與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經營相結合模式,提出了“公益由財政補助,投資由效益彌補,移民由政府包乾”招商建設模式,將洮水水庫建設和二級電站開發專案、縣城供水專案、旅遊開發等專案實行“1+3”捆綁式開發,全面實施項目法人招標;漢壽縣人飲工程以PPP特許經營權模式,通過公開招標,與北控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建設合同,融資推進建設。

水利三湘氣象新。這5年,在三湘大地上繪就的治水畫卷,構成了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新篇章。

汛期水庫出險是常事,我們部門有時是三四個組在外指導搶險。險情頻發的時候甚至可能無人可派了,因為大家都出去指導搶險了。”今年6月22日至7月3日,超歷史暴雨洪水導致各類水庫蓄水猛增,其中624座中小型水庫一度蓄滿溢洪。但各地僅上報2起水庫險情,且均得到有效控制。水庫險情大幅減少,可以節省大量的防汛資源,集中精力抗洪搶險。

水庫,只是近5年來湖南省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一個方面。為更好地保障江河安瀾,2013年至今,湖南省完成水利總投資1176億元,辦成了多年想辦而未能辦成的事。其中,中央水利投資393.61億元,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並發揮效益,極大提升了防災減災能力。

2016年11月23日,湖南省毛俊水庫工程建設啟動儀式現場。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2013年以來,全省一大批骨幹性控制性工程相繼建成。特別是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及灌區工程、莽山水庫、毛俊水庫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流域洪水調控能力和水資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強。

洞庭湖治理穩步實施。22個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城陵磯附近3處重要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已全面開工,蓄洪垸近1100公里堤防防洪標準由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黃蓋湖防洪治理專案今年9月啟動實施。

四水防洪能力不斷提升。推進23條主要支流、330條中小河流治理和35個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完成主要支流項目277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274個,除險加固病險水庫8174座。

非工程措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初步建成110個縣市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雲平臺+微應用”的防汛抗旱業務“雲化”新模式全面應用,防汛抗災科學化、資訊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這5年,湖南省有效應對了2013年超歷史特大乾旱,戰勝了2014年沅水中下游超歷史洪水、2015年13次強降雨過程和湘江中上游罕見冬汛、2016年15次強降雨過程及河湖長時間超警洪水以及2017年歷史罕見的特大汛情。與上一個5年相比,這5年湖南省受災人口減少16%,農作物受災面積減少20%,倒塌房屋數量減少54%,因災死亡(失蹤)人口減少20%。

以人民為中心 推動民生水利新跨越

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湖南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推動民生水利新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還是農田水利,或者是水利扶貧工程,都以其新的成就詮釋著民生水利的新跨越。

這5年,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持續推進。投資128.8億元,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9475處,解決了2520萬(包括國家規劃外的洞庭湖區256萬人)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是前5年解決人數的1.97倍,目前全省已有3755萬農村人口解決了飲水不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2012年的43%提高到2016年的76.6%。

臨武三十灣。

在郴州市三十六灣地區,陶家河流域橫跨臨武、桂陽、嘉禾3縣,流域面積592平方公里,曾經飽受重金屬污染,流域內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十分突出。

2015年9月底,陶家河流域13.8萬人全部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這是有史以來,集中解決陶家河流域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範圍最寬、資金投入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一項民生工程。”郴州市水利局負責人說。

臨武縣萬水鄉寨腳下村7組村民周儒山,在通水後特意作了比較:原來的井水燒開後,有一層水垢;而自來水燒開後沒有水垢,“這說明水質好,我們放心喝”。此前,他的鄰居周辛安先後打過兩口井:第一口井,打到80多米還沒有水,就放棄了;第二口井,打到130米,抽一次也只有1立方米水,打井總共花了2萬多元。“現在通了自來水,一個月水費不到20元,光打井的錢就可喝100年的水了!”周儒山一臉的笑意。

這5年,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大規模展開。全省累計完成投資102億元,完成156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縣)項目、328個維修養護項目,節水改造大型灌區20處、中型灌區44處,更新改造大型灌排泵站27處。連續5年,累計在1.7萬個村實施“五小水利”建設行動,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70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89萬畝。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從2012年的0.472提高到2016年的0.505,相當於增加蓄水6.6億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33億公斤。

湖南省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專案建設,成效顯著。圖為永州道縣五洲數千畝油菜花田。

“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這是2011年中央1號檔對於農田水利當時現狀的科學判斷。在2013年大旱中,農田水利這塊“短板”暴露無遺。

從水庫到田間,“幹、支、鬥、農、毛”,5級管道缺一不可。在農田水利中,如果把幹渠、支渠比作“動脈”,那麼斗渠、農渠、毛渠就像“毛細血管”。

從2014年起,瀏陽市啟動“農田水利暢通工程3年行動”,全民動員療治“最大硬傷”,第一年投入“五小水利”的財政獎補資金就超過1.7億元。瀏陽市水務局局長鄧華介紹,經過連續3年大幹農田水利,瀏陽市農田灌溉的“毛細血管”得以打通。

安全飲水集中供水工程惠民生。

這5年,水利扶貧連年發起攻堅。省水利廳累計安排貧困地區農村安全飲水省級以上投資35.64億元,解決436萬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特別是國家實施精准扶貧戰略以來,我省已解決2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占450萬貧困人口的46%,超額實現了預期目標。

湖南省對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水利專案實行“三個優先”,即優先列入規劃、優先安排計畫、優先落實投資,支援貧困地區補齊補強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務能力。2017年已安排貧困地區中央水利投資29.5億元,發放PSL貸款和專項建設基金達51.6億元,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準19%、21%。

在羅霄山區的宜章縣天塘鎮台霄村,村委會主任袁遠牛對水利扶貧專案體會很深。“以前一到汛期,農作物都泡在水裡,經常顆粒無收。”他說,在水利扶貧專案支持下,如今該村建成高標準農田944畝,土地綜合效益顯著增加,村民收入也跟著顯著提高。許多人通過土地流轉將昔日的荒土種上了烤煙,並實行煙稻輪作。

依法治水管水 水生態文明建設由點到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建設正日益成為綠色發展理念在湖南的生動實踐。

湘江源頭所在地藍山縣國家森林公園板塘水庫,美不勝收。

這5年,湘江保護與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

2013年4月1日,《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實施,這是我國江河流域保護的第一部綜合性地方法規,標誌著湖南省依法治水管水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隨後,湖南省成立由時任省長杜家毫為主任的湘江保護和治理委員會,把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實行“一部法”統領、“一把手”推動、“一盤棋”謀劃、“一江水”同治。

湘江保護與治理實施近5年來,湘江流域共實施重點治理項目2768個,幹流500米範圍內2273戶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錫礦山、三十六灣等重點區域整治取得突破性成果。2016年,湘江流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為93%,Ⅱ、Ⅲ類水質占總河長的比例達到98.7%,流域保護與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無論是工作內容、組織架構,還是推動模式、工作機制,省“一號重點工程”都與河長制的要求高度契合,為全面推行河長制積累了寶貴經驗。2016年8月,杜家毫在調研“一湖四水”保護與治理情況時,要求認真總結湘江保護與治理省“一號重點工程”的成功經驗,逐步向資水、沅水、澧水和洞庭湖區推廣。

這5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以落實。

“節水優先、按方收費”,長沙縣桐仁橋灌區率先實行水權改革,“就像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可分到農戶一樣,水資源也可以分下去,這就是水權,不再是‘大鍋水’了。”桐仁橋水庫管理所所長易進通俗地說。

“大鍋水”變“商品水”的背後,是湖南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嚴格用水定額管理、水功能區管理、排污口管理,積極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水源地達標建設,對全省334個水功能區、124個水源地以及20個重要省界、25個市州界水體、27個其他重要河流實施監測。全省萬元GDP用水量從“十一五”末的204立方米減少到2016年的123立方米。

秧溪河水生態文化園 。

這5年,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扎實推進。

一批水清岸綠的生態河流,成為水美城鄉的風景線和附近居民的休閒場所。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42平方公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24萬千瓦,重點建設改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4個,省級水利風景區76個。長沙、郴州等全國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株洲市、鳳凰縣、芷江等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穩步推進。

洞庭湖區溝渠塘壩清淤增蓄行動持續推進,正在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目標,湖區溝渠過流能力、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為此,省級財政2016年投入獎補資金4億元,安鄉縣2016年度就完成248條730公里的大中型溝渠疏浚任務。在溝渠網路上,初步實現大中型溝渠連接通暢,小微型溝渠通村達戶,形成完整的溝渠網路;在溝渠疏浚上,實現清空見底,坡面整潔,岸線順暢,建築物完好,環境同步,管護到位,正在實現“活水”“清水”“蓄水”的總體目標。

省水利廳今年9月發佈的《湖南省水資源公報》表明,2016年,全省主要江河上佈設水質監測站453個,監測河長10142.3千米。Ⅱ~Ⅲ類水質河長全年期為9961.6千米,占總評價河長的98.2%;全省共監測評價省級水功能區331個,達標301個,達成率為91%。

水務綜合執法隊河道執法大隊開展日常巡查工作。

這5年,湖南省始終堅持依法管水治水,提升水利公共服務能力。

繼《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首開全國江河流域保護先河後,新修訂的《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也於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也建立了“政府主導、水利主管、部門配合”的管理體制。今年,《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已經省人大常委會二審,有望年內正式出臺。

按照“全覆蓋、無盲點”要求,全面落實水行政執法責任制,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完成長沙、衡陽省級執法控制點建設和新化、桃源、祁陽水行政執法責任制標準化建設試點任務,穩步實施沅水、資水、澧水及環洞庭區省級執法控制點建設。

引源頭活水 改革洪流匯洞庭

改革,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旗幟,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鮮明主題。湖南省水利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關於水利改革的部署,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水利改革工作譜寫出新篇章,為水利發展引來源頭活水。

2011,乘著中央1號檔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東風,湖南水利率先在全國開展水利綜合改革試點,在此基礎上,2014年7月,省水利廳出臺深化水利改革實施方案,並成立深化水利改革領導小組,逐年將各項改革任務分解到責任人,加快推動全省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進行了一系列大膽嘗試和探索,共推進各項水利改革任務223項,已完成191項,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破解,行業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

“以前辦理水行政審批,需要業主來回跑不同的業務處室,費時費力。現在,只要資料齊全,回家等結果就行了,還可網上即時查詢辦理進度。”2016年5月23日,在省水利廳行政審批視窗,正在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業務的五淩江永電力有限公司耿女士,明顯感受到了辦事的方便。

群眾少跑腿的背後,是省水利廳水行政審批上演了一出審批事項“瘦身”、審批時限“縮水”、審批服務“塑形”的“變形記”。2016年3月出臺的《湖南省水利廳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提出,以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水行政職能轉變為目標,以精簡前置審批事項為重點,深化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投資項目涉水前置審批分類合併實施,改善審批管理方式,優化審批流程,真正實現簡政放權。

這5年,通過簡政放權,水利部門全面提升行政工作效率。

省水利廳水行政許可專案按照上位制度要求或取消或下放,由16項調整為11項,其中8項分級下放到市縣,實現審批事項精簡,做到了權力進一步下放,極大加快了工程建設前期工作推進。實行專案審批“一個視窗進、一個視窗出”,對一個專案同一階段涉及多項或多級審批的,由行政審批視窗指定一個部門牽頭實施審批合併辦理,水行政審批項目辦下時限較法定期限提速三分之一以上。

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景區瓦窯坪村。

這5年,通過明晰權責,湖南省逐步完善水生態文明體系。

將“山水林田湖”作為生命共同體進行系統治理,開展水體確權劃界,推進“河長制”,探索城市水利“多規合一”,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印發《湖南省河湖管理範圍及洞庭湖區堤防管理與保護範圍劃界技術導則》,在試點縣推廣實行。完成了《湖南省河湖管理範圍劃界確權試點技術方案》及試點縣劃界成果的初步審定工作,形成全省河湖劃界的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

嚴格河湖管護,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以節水治汙控源和生態保護修復為重點、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河長體系,每條河流都有“河長”了。今年,21類重點任務已明確細化到流域、到區域、到河段、到點到人,各項要點工作正加緊推進,“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逐漸清晰。

創新城市水利管理機制。選定岳陽市等8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編制了城市水利規劃,切實發揮“多規合一”實效,探索城市水利管理新方向、新思路。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長沙、郴州和株洲、芷江、鳳凰等市縣,分兩批被列為國家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在新寧等地開展了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

湖南省第一個通過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驗收的桐仁橋水庫。

這5年,通過完善制度,湖南省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準。

積極謀劃破解水利工程建設存在的“難題”和“隱患”,在招投標監管、建設管理模式、工程品質監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實效。

創新水利工程招標投標監管,推行電子化招標投標。2015年12月,省水利廳建成了湖南省水利工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並投入運行。截至目前,湖南省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8個市級交易中心完成了本地交易中心的系統部署建設、實現了招標投標電子化。

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市場主體信用資訊管理,對湖南省從業的市場主體在全國水利建設市場信用資訊平臺建立信用檔案並公示,目前已公示的從業單位800餘家,其中外省從業單位300餘家。省水利廳出臺《湖南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紅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湖南省水利工程品質重大事故“黑名單”制度(暫行)》《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設責任主體專案負責人品質終身責任制實施辦法》,有效規範工程建設市場管理,完善品質監管相關制度。2016年12月8日,省水利廳發佈通告,決定將湖南三湘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5個市場主體列入我省水利建設市場黑名單,對懷化市水利水電工程總隊等12家市場主體分別記不良行為記錄一次,並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1年內不得參與水利專案投標甚至註銷執業資格等處罰措施。

這5年,通過多方開源,湖南省進一步完善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公共財政投入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公共財政投資穩步增長,省級財政水利投入實現了逐年遞增,今年規模已達45億元,較2012年增長近6倍。

水利建設融資機制逐步建立。省水利廳分別與建設銀行湖南分行、交通銀行湖南分行、農業銀行湖南分行、國家開發銀行湖南分行、農業發展銀行湖南分行等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其中,交通銀行湖南分行明確優先支持水利,實行最優惠的貸款利率;農業發展銀行湖南分行把支持水利改革發展作為政策性信貸的重點,從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等5個方面加大政策性信貸投入。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建立水利建設專案市場融資機制,已有36家水利投資公司實行資產整合;省水利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由省財政再注入資金,優化資產結構。

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利。積極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將莽山水庫立項為國家層面聯繫的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首批試點專案,水庫樞紐工程建設採取專案法人“投融資-建設-經營-移交”的模式,圍繞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公平公正公開選擇投資經營主體,完善政府投資、經營產品定價、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政策推進試點改革。洮水水庫工程項目實行國家投資與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經營相結合模式,提出了“公益由財政補助,投資由效益彌補,移民由政府包乾”招商建設模式,將洮水水庫建設和二級電站開發專案、縣城供水專案、旅遊開發等專案實行“1+3”捆綁式開發,全面實施項目法人招標;漢壽縣人飲工程以PPP特許經營權模式,通過公開招標,與北控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建設合同,融資推進建設。

水利三湘氣象新。這5年,在三湘大地上繪就的治水畫卷,構成了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新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