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炎、胃痛、反酸、脹氣,3個中醫“小方法”用上就好!

治療胃炎的西醫用藥方法很多, 但往往治標不治本, 還有依賴性, 一些藥劑中含有金屬成分, 吃多了會造成胃黏膜細胞的變異, 不宜長期服用, 那如果患者經常出現胃疼、反酸、脹氣、打嗝這些症狀時, 怎麼做才能既有效, 又安全呢?

胃病從中醫角度講有6大病機:氣, 氣機不調;血, 血淤不化;痰濕, 濕氣化痰;食, 積食留滯;火, 胃火不消。 受此6邪侵犯, 不僅會胃不舒服, 還會產生乏力、虛胖等症狀。

在進行遠端問診的時候, 我常建議患者運用一些中醫“小方法”, 針對不同的症狀對應治療, 下面將幾個操作簡單, 患者回饋良好的方法, 介紹給大家:

1.針對反酸、燒心、噁心等肝胃不和症狀

有幾個藥止酸效果很好, 將煆瓦楞子、烏賊骨打成粉, 1:1混合, 溫水送服或者直接沖水喝, 比蘇打水味道好, 進到胃裡還能形成藥膜, 保護胃黏膜;也可以加一點海螵鞘或川貝母, 起到除濕化痰的作用。

2.針對打嗝噯氣, 胃氣上逆等胃虛肝鬱症狀

如果只是往上反氣, 一般用大腹皮熬水喝, 可以降氣消脹;如果胃裡堵門疼痛, 氣出不來, 可以再加陳皮理氣;對於胃脹痛的患者, 可加一些枳殼和厚樸來止脹;反氣的同時還有胃容物跟著進入口腔的, 可用砂仁降逆。

3.針對寒凝氣滯, 遇涼疼痛等胃寒者症狀

除了服用一些熱性中藥外, 一些對熱藥不耐受的患者, 還有一個方法更加安全有效, 就是將艾葉搗碎, 用酒在鍋裡炒熱炒幹, 裝到紗布袋中, 貼敷在肚臍上, 通過經脈的熱傳導, 排解胃中的濕寒之氣, 達到快速驅寒止痛的作用。

中醫治胃往往從根源治起, 如果找准原因, 起效速度不比西醫慢, 而且沒有依賴性, 標本兼治, 針對各種胃病症狀, 簡單有效的中醫小方法還有很多, 患者反映都很好。

您有胃病方面的問題, 可以關注JKWLDY(健康胃來訂閱號), 共同探討治胃良方, 分享養胃心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