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自動駕駛全球性潮流下,哪些電腦視覺技術公司值得關注?

雷鋒網新智駕(AI-Drive)按:面對自動駕駛的未來趨勢, 在電腦視覺領域進行相關技術研究也成為了諸多車企、供應商以及初創企業的共識。

其中尤以以色列ADAS公司Mobileye首當其衝。 當然, 還有更多相關企業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雷鋒網將帶領各位一探究竟。

Mobileye

Mobileye 2016年的財報成績非常亮眼, 遠遠超出了預期, 盈利也不再是這家公司要擔心的問題。 如今, 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

這家總部位於以色列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公司,

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譽。 很多主流車企都在使用其電腦視覺產品及方案, 包括特斯拉, 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分道揚鑣, 但這足以說明其影響力。

Mobileye擁有眾多合作夥伴, 比如去年8月牽手德爾福(Delphi), 共同開發基於中央感知定位與執行的自動駕駛系統, 同時可以隨插即用, 不用擔心車型相容問題。 最有野心的是, 二者要在2019年量產搭載該系統的自動駕駛汽車。

當然, 就算丟失了特斯拉這樣的合作夥伴, 但Mobileye與寶馬之間的關係依然穩固, 今年Mobileye又宣佈要聯合繪製自動駕駛地圖。 而且就在上個月, Mobileye與如今的全球第一大車企大眾集團展開合作, 聯手佈局自動駕駛系統。 此外, Mobileye在和超過10家車企進行商談,

共同組建道路管理系統(REM)地圖產品, 通用便是其中一家。

Chronocam

Chronocam是一家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仿生視覺感測器和車載電腦視覺解決方案開發商, 公司所製造的視覺感測器能夠像人眼一樣運作, 同時存儲的資料量相較於標準的攝像頭系統要少將近20倍, 可以逐圖元分圖像資訊, 同時可記錄下靜態資料的變化。

Chronocam稱他們的視覺處理系統更加高效且更加節能。 據該公司創始人、CEO Luca Verre介紹, 其技術是法國大學多年從事視覺研究的成果, 並且在電腦視覺領域上具有重大的突破作用。 “我們認為該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並且應該被投入到市場進行實際運用。 ”

該公司創立時, 拿到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的投資。 去年10月份, 該公司獲得由英特爾領投的1500萬美元B輪融資。

一個月後, 該公司與汽車生產商雷諾簽訂合作協定, 雷諾將集中精力把Chronocam在感知和處理視覺信號輸入方面的創新技術作進一步的開發, 將獨特的仿生視覺技術應用到雷諾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中。

該公司計畫在2017年推出其端到端的電腦視覺系統。

Denso(電裝)

日本電裝是汽車技術、系統以及零部件的全球性供應商, 其最知名的客戶包括豐田汽車。 最近, 電裝和NEC集團進行合作, 共同開發自動駕駛相關系統, 該系統集成了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及電裝的攝像頭和感測器技術。 2016年1月份, 電裝還推出了一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此外, 電裝在電腦視覺方面的合作也很多。 包括了與索尼半導體合作, 共同研發新的視覺感測器, 能夠在夜晚條件下更好的識別行人;還和東芝進行戰略合作, 共同開發基於人類腦電波原理模型的深度神經網路, 提升自動駕駛汽車對周邊環境的識別能力。

Mitsubishi Electric(三菱電機)

三菱電機北美研究所專注于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究,目前已經有63名研究人員在列。其中不乏來自劍橋大學、麻省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頂尖人才。研究所最高負責人Richard Waters表示,在他們的研究領域中,電腦視覺的優先順序最高。他稱,“我們正致力於讓汽車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能‘看’得足夠好。”

早在2016年4月份,便有媒體報導,日本三菱電機準備將自己的武器技術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可以利用的元件包括雷達、聲納發射機、感測器和攝像頭,這些組件是導彈所必需的。

不過,在研究所電腦視覺科學家Michael Jones看來,真正的無人駕駛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我們能完成95%的工作,但是最後的5%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必須要解決與人工智慧有關的所有問題,才能讓一輛汽車真正無人駕駛。”

當然,三菱電機所進行的電腦視覺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也將有益於三菱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發展。雖然這是兩家不一樣的公司。

Nauto

Nauto成立於2015年3月,總部位於美國矽谷,是一家集硬體及平臺的電腦視覺公司,主要收集真實駕駛情況下的行車和事故資料。其目標是與車企合作,將這些安全資料提供給他們,便於車企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

Nauto的這套電腦視覺系統除能夠瞭解前方街道發生的事情,還能夠學習人類駕駛員的行為;不僅可以從交通事故中學習經驗,同時對一些“差一點”釀成的碰撞事故也會記錄資料以供分析學習。由於內置攝像頭支持紅外照明,因此即便在夜晚光照條件差的情況下,也能識別駕駛員面部、頭部以及上半身的動作資訊。

此外,視覺系統記錄下來的資料將會被保存到Nauto的軟體平臺上。作為一個分享平臺,車企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指導其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

2915年9月,Nauto獲得天使A輪總計285萬美元融資,由美國知名太陽能供應商SunEdison CEO領投。2016年10月份,寶馬、豐田以及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Ventures)宣佈聯合投資這家公司並展開相關合作。

關於此次三方聯合投資與合作,Nauto創始人表示,“說服車企們分享他們的資料是一次漫長的旅程,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固有觀念的改變,從以前極為保密的狀態轉變為目前有一定標準的開放狀態。”

Oryx Vision

與Mobileye一樣,Oryx Vision也是一家以色列公司。2016年10月份募集了1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主要用於開發基於深度感知技術的長距離、高解析度的光學雷達,這些雷達可以配備在自動駕駛汽車上。

也許你聽慣了“雷射雷達”(LiDAR),但這家公司另闢蹊徑,提出了“相干光雷達”(Coherent Radar)的概念。

該系統使用超高頻率的紅外線雷射器以及先進的微型天線掃描道路資訊,要比雷射雷達捕捉到更多細節。這項技術據稱可以在強光和煙霧狀況下發揮作用。

據雷鋒網瞭解,Oryx公司的工程師們從六年前就開始著手研製這種能克服雷射雷達缺點的裝置,僅僅是實現可用于成像的穩定可靠的資料陣列的原型系統就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

此外,該公司CEO Rani Wellingstein稱,他們的天線不像目前在先進的自動駕駛車輛上所使用的雷射雷達那麼昂貴,其成像系統的成本與目前手機上使用的攝像頭成本相當,系統使用的都是非常簡單的光學器件,因此無需轉向控制、旋轉部件以及帶來的光反射過程。

這家公司還準備在矽谷和德國建立分支機搆,為其產品“相干光雷達”的量產做好準備。

Seegrid

正如各位所知,2015年和2016年全球範圍內有諸多關於自動駕駛的創新故事誕生,背後是大量的初創企業。Seegrid算是一位老司機,2003年便在美國的匹茲堡成立了。

此前這家公司一直專注在比較垂直的領域:開發用於“工業引導車輛”(包括叉車、拖車之類)的自動駕駛感測器以及軟體系統。這些車輛服務於製造業以及分銷行業。

如今,這家公司認為將這些技術擴展到人們日常的駕駛之中時機已經成熟。

Seegrid的系統由立體攝像頭(可以仿人類視覺)驅動,可以將由單個感測器收集的圖片和測距資料結合起來分析,得到環境的景深資訊。另外,這家公司的“Evidence Grid”軟體可以收集和轉譯資料,這也是該公司相比于競爭對手來說最大的特性。

該公司已經成功基於日產的Leaf車型構建了原型樣車,同時正在打包器感測器套件準備在2017年推出。目前正積極尋找車企合作夥伴。

Valeo(法雷奧)

法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法雷奧在2016年的巴黎車展上發佈了Cruise4U系統。這套系統由攝像頭、雷達、鐳射掃描器以及出色的軟體系統組成,用於控制自動駕駛汽車運行。Cruise4U可以探測到前方10cm到200m的障礙物,同時可以即時回傳資料用於調整駕駛狀態,包括方向盤、油門、刹車等等。

法雷奧獨有的SCALA鐳射掃描器是法雷奧Cruise4U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技術。該掃描器由法雷奧與其戰略合作夥伴IBEO共同開發,可精准掃描位於車輛前方的任何障礙物。所有的掃描資料和法雷奧車載攝像系統收集的資料被整合成完整的行車環境圖,並為車輛智慧系統提供精准分析及判斷行車環境的依據。此外,法雷奧車載攝像系統則採用了Mobileye影像處理技術。

事實上,這家公司已經在法國巴黎35km長的外環公路上成功通行了20次,99%的時間都使用的是自動駕駛模式。

三菱電機北美研究所專注于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究,目前已經有63名研究人員在列。其中不乏來自劍橋大學、麻省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頂尖人才。研究所最高負責人Richard Waters表示,在他們的研究領域中,電腦視覺的優先順序最高。他稱,“我們正致力於讓汽車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能‘看’得足夠好。”

早在2016年4月份,便有媒體報導,日本三菱電機準備將自己的武器技術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可以利用的元件包括雷達、聲納發射機、感測器和攝像頭,這些組件是導彈所必需的。

不過,在研究所電腦視覺科學家Michael Jones看來,真正的無人駕駛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我們能完成95%的工作,但是最後的5%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必須要解決與人工智慧有關的所有問題,才能讓一輛汽車真正無人駕駛。”

當然,三菱電機所進行的電腦視覺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也將有益於三菱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發展。雖然這是兩家不一樣的公司。

Nauto

Nauto成立於2015年3月,總部位於美國矽谷,是一家集硬體及平臺的電腦視覺公司,主要收集真實駕駛情況下的行車和事故資料。其目標是與車企合作,將這些安全資料提供給他們,便於車企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

Nauto的這套電腦視覺系統除能夠瞭解前方街道發生的事情,還能夠學習人類駕駛員的行為;不僅可以從交通事故中學習經驗,同時對一些“差一點”釀成的碰撞事故也會記錄資料以供分析學習。由於內置攝像頭支持紅外照明,因此即便在夜晚光照條件差的情況下,也能識別駕駛員面部、頭部以及上半身的動作資訊。

此外,視覺系統記錄下來的資料將會被保存到Nauto的軟體平臺上。作為一個分享平臺,車企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指導其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

2915年9月,Nauto獲得天使A輪總計285萬美元融資,由美國知名太陽能供應商SunEdison CEO領投。2016年10月份,寶馬、豐田以及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Ventures)宣佈聯合投資這家公司並展開相關合作。

關於此次三方聯合投資與合作,Nauto創始人表示,“說服車企們分享他們的資料是一次漫長的旅程,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固有觀念的改變,從以前極為保密的狀態轉變為目前有一定標準的開放狀態。”

Oryx Vision

與Mobileye一樣,Oryx Vision也是一家以色列公司。2016年10月份募集了1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主要用於開發基於深度感知技術的長距離、高解析度的光學雷達,這些雷達可以配備在自動駕駛汽車上。

也許你聽慣了“雷射雷達”(LiDAR),但這家公司另闢蹊徑,提出了“相干光雷達”(Coherent Radar)的概念。

該系統使用超高頻率的紅外線雷射器以及先進的微型天線掃描道路資訊,要比雷射雷達捕捉到更多細節。這項技術據稱可以在強光和煙霧狀況下發揮作用。

據雷鋒網瞭解,Oryx公司的工程師們從六年前就開始著手研製這種能克服雷射雷達缺點的裝置,僅僅是實現可用于成像的穩定可靠的資料陣列的原型系統就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

此外,該公司CEO Rani Wellingstein稱,他們的天線不像目前在先進的自動駕駛車輛上所使用的雷射雷達那麼昂貴,其成像系統的成本與目前手機上使用的攝像頭成本相當,系統使用的都是非常簡單的光學器件,因此無需轉向控制、旋轉部件以及帶來的光反射過程。

這家公司還準備在矽谷和德國建立分支機搆,為其產品“相干光雷達”的量產做好準備。

Seegrid

正如各位所知,2015年和2016年全球範圍內有諸多關於自動駕駛的創新故事誕生,背後是大量的初創企業。Seegrid算是一位老司機,2003年便在美國的匹茲堡成立了。

此前這家公司一直專注在比較垂直的領域:開發用於“工業引導車輛”(包括叉車、拖車之類)的自動駕駛感測器以及軟體系統。這些車輛服務於製造業以及分銷行業。

如今,這家公司認為將這些技術擴展到人們日常的駕駛之中時機已經成熟。

Seegrid的系統由立體攝像頭(可以仿人類視覺)驅動,可以將由單個感測器收集的圖片和測距資料結合起來分析,得到環境的景深資訊。另外,這家公司的“Evidence Grid”軟體可以收集和轉譯資料,這也是該公司相比于競爭對手來說最大的特性。

該公司已經成功基於日產的Leaf車型構建了原型樣車,同時正在打包器感測器套件準備在2017年推出。目前正積極尋找車企合作夥伴。

Valeo(法雷奧)

法國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法雷奧在2016年的巴黎車展上發佈了Cruise4U系統。這套系統由攝像頭、雷達、鐳射掃描器以及出色的軟體系統組成,用於控制自動駕駛汽車運行。Cruise4U可以探測到前方10cm到200m的障礙物,同時可以即時回傳資料用於調整駕駛狀態,包括方向盤、油門、刹車等等。

法雷奧獨有的SCALA鐳射掃描器是法雷奧Cruise4U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技術。該掃描器由法雷奧與其戰略合作夥伴IBEO共同開發,可精准掃描位於車輛前方的任何障礙物。所有的掃描資料和法雷奧車載攝像系統收集的資料被整合成完整的行車環境圖,並為車輛智慧系統提供精准分析及判斷行車環境的依據。此外,法雷奧車載攝像系統則採用了Mobileye影像處理技術。

事實上,這家公司已經在法國巴黎35km長的外環公路上成功通行了20次,99%的時間都使用的是自動駕駛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