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洲甲魚:洞庭湖甲魚養殖界的“甲魚王”

八百里洞庭, 煙波浩渺。 洞庭湖區得天獨厚的水質、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 成就了常德魚米鄉, 也托舉出了中國的甲魚之鄉。 在這個甲魚王國裡, 有一種甲魚獨佔鰲頭, 它就是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商標的河洲牌中華鱉。

河洲牌中華鱉在洞庭湖區這片熱土上得以孕育, 離不開一個人的辛勤汗水。 這個人, 便是河洲龜鱉專業合作社領頭人王國順。

王國順有兄弟姊妹4個, 自幼家境拮据。 15歲那年, 王國順念完初中後無奈輟學, 靠摸魚、捉蝦、捕鱔補貼家用。

當地有位名叫魯明亮的村民專門從事水產品收購,

見王國順這伢子懂事勤勞, 叫他跟著自己到各個村搞3天收購。 3天“跟班”下來, 王國順給魯明亮算了一筆收入帳, 每天落入腰包近50元。

“我每天起早摸黑, 也只能掙十來塊錢, 還是搞收購划算。 ”王國順決意從商。

瞞著父母, 王國順以30元起本, 騎著一輛破單車, 帶上一把秤桿子和自己一針一線改裝的編織袋, 行走于阡陌田野間, 上門入戶收購水產品。 經營有方, 王國順銷售的水產品不僅走出了鎮門, 還跨出了市門和省門。

1993年, 王國順發現甲魚價格看漲, 一隻幼鱉能賣到30元, 一隻種鱉能賣到上千元, 利潤空間很大, 便將經營重點轉向了甲魚。

1998年, 溫室甲魚大批上市, 甲魚市場陷入低迷, 價格波動大。 為此, 王國順投資80多萬元, 在十美堂鎮建起了一個60多畝的甲魚養殖場,

其目的是根據市場行情來銷售, 當甲魚價格走低時, 便將其囤積在養殖場, 當價格走高時, 再將其販賣出去。

1999年, 王國順在浙江近江考察市場時發現, 有部分商家掛“長江流域中華鱉”牌子的甲魚走俏市場, 高價銷售, 每公斤售價達200多元, 比其它甲魚價格高了好幾倍。

王國順查找各類資料獲悉, 中華鱉在23種鱉中屬上品, 其形似龜, 體近圓形, 比較扁薄, 體暗綠色, 無黑斑, 生長較快, 疾病較少, 群體產量和經濟效益較高, 洞庭湖區是其第一優產區。

王國順眼前一亮, 其後3年間, 他足跡遍佈湘、資、沅、澧, 先後花費30多萬元, 廣泛收集洞庭湖濱的中華鱉種鱉, 從甲魚的販賣走上了中華鱉的繁養之路。

為了擴大中華鱉的養殖規模,

王國順聯絡當地6個養殖大戶, 採取“基地+農戶”的模式, 每年把養殖場育出來的六七萬隻幼鱉提供給周邊的60多個農戶養殖。

從此, 王國順瞄準中華鱉的巨大市場發展潛力開拓創新, 走上了一條中華鱉的種苗繁養、生態養殖、銷售加工于一體的創業之路, 成就了他“甲魚王”的美名。

什麼樣的決策者就會有什麼樣的企業。 河洲甲魚總是一次次的帶給大家驚喜, 這與它的決策者王國順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魚販子到甲魚老闆, 到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 再到今日享譽全國甲魚圈的河洲甲魚董事長;從60畝到上萬畝養殖基地, 到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今天, 王國順的成就, 不僅體現在實現人生價值上,

而是帶動了我市甲魚產業與農業經濟的發展, 同時也為廣大養殖戶開闢了一條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 這條道, 是王國順29年堅守河洲的產物。 是29年不斷摸索創新的產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