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願者上鉤,只有守株待兔,我們還會對薑子牙頂禮膜拜嗎?

先講個小故事:話說有一位先生教了兩個弟子, 其中的一個他非常喜歡, 而另一個又讓他十分討厭。 有一天, 兩個弟子在讀書的時候都睡著了。 老先生狠狠地批評了他不喜歡的那一個弟子,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一看書就睡覺。 ”然後轉過頭來, 表揚起了另一個弟子, “這孩子多好, 睡覺都忘不了看書。 ”對同一件事情, 既可以說好, 又可以說壞, 這完全取決於說話者的好惡, 喜歡和不喜歡一個人、一件事情, 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理由, 也都能從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找到適當的詞彙。

曾國藩對戰太平天國前期, 屢戰屢敗, 但他在向上面呈報情況時, 卻用了屢敗屢戰這樣一個詞。 雖說事實一點也沒掩蓋, 但這麼一說一下子就把意思反了過來。 屢戰屢敗可能是因為無能, 而屢敗屢戰肯定是出於無奈。

上面的兩個例子, 別以為都是個別人所為, 這種對同一事情卻有著不同說法的現象很普遍,

有時候我們整個民族幾千年內都那麼說、那麼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守株待兔與姜太公釣魚。 這兩件事情發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 但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可在後人評價這兩件事情時, 守株待兔者往往是人們嘲笑的物件, 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機械主義的象徵。 而釣魚的姜太公卻與後來的諸葛亮一起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成了人們頂禮膜拜的物件。

我們不妨仔細分析一下, 守株待兔的那個人, 雖然不夠明智, 但他的行動畢竟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因為前面有一隻兔子撞死在了樹上。 既然有了第一次, 就可能會有第二次, 這樣說來守株待兔的行為, 既有理論基礎, 又有實踐經驗, 不能算是什麼太大的錯誤。 這個人錯誤之處就在於他沒有很好地考慮兔子撞樹的幾率有多大, 靠這樣得到兔子是不能維持生命的。

而釣魚的姜太公所用的漁具只有一根魚竿和一條魚線, 連個魚鉤都沒有。 儘管他生活的那個時代,

魚資源十分豐富, 可他還是一條也沒有釣上來過。 就是這種釣法, 他老先生在那裡一堅持就是好多年, 他維持生活的方法就是靠著自己的老婆吃飯;憑什麼我們就說他比那位守株待兔的人更明智呢?

兩個人一個流芳百世, 一個卻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後來的薑子牙, 成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家, 幫著周文王建立起了八百年的周朝。 所以連他那愚蠢的釣魚行動都成了美談, 這難道不是我們民族在習慣的作用下所犯的一個錯誤嗎?

假如當初守株待兔的是他, 假如當初他沒有碰到周文王, 他也沒有趕上那麼好的歷史機遇, 我們還會這麼對他頂禮膜拜嗎?恐怕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一個永遠的問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