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保定易縣狼牙山:勇士一躍驚天地,旅遊扶貧譜新篇

金秋十月, 保定易縣狼牙山景區人來人往。 整潔的環境, 累累的碩果, 如織的遊人……處處彰顯著狼牙山景區轉型發展的脈動。

在76年前秋季的一天, 3500多名日寇集中兵力對狼牙山地區進行“圍剿”。 為了給我主力部隊和當地鄉親們轉移爭取足夠時間, 五位勇士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主峰, 殊死抵抗至彈盡糧絕, 寧死不屈, 縱身跳下懸崖, 譜寫了一曲響徹中國的狼牙山五勇士的壯歌。

鉤沉: 狼牙山與五勇士壯舉

狼牙山五勇士群雕。

狼牙山位於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 有晉察冀邊區東大門之稱, 海拔1105米, 因其奇峰林立, 崢嶸險峻, 狀若狼牙而得名。 1941年秋, 日寇集中兵力, 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 並於9月25日組織3500多名日偽軍對狼牙山地區進行“圍剿”。

為掩護我主力部隊及當地鄉親轉移並爭取足夠的轉移時間,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在完成最後掩護任務的戰鬥中,

把敵人引向狼牙山主峰。 在殊死戰鬥至彈盡糧絕且無路可退的險惡境況下, 五名勇士寧死不屈, 毀掉槍支, 縱身跳下懸崖, 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響徹中國的英雄壯歌。

如今, 狼牙山已經成為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在蓬勃發展的旅遊業的帶動下, 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欣欣向榮。

李志芹老兩口。

易縣西北山鄉南婁山村的李志芹是一位有著70年黨齡的老黨員。 回憶起當年兵荒馬亂的日子, 已經87歲高齡的她眼神依然那麼堅定。

“那時候太苦了, 每天睡覺不敢脫衣服, 因為隨時都可能組織村民轉移。 ”李志芹老人拉著記者的手回憶說。

1947年, 17歲的李志芹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 她負責村內婦女工作, 她所在的村距狼牙山五勇士事蹟的發生地只有6公里。

李志芹及其老伴蘇洪生回憶說, “當時五壯士所在的大部隊就住在我們村附近。 那時我們還小, 和隊伍沒什麼接觸。 當時, 為了躲避侵華日軍的迫害, 我們老百姓不得不躲躲藏藏, 是共產黨的隊伍來了,

我們才有了主心骨。 ”

提起狼牙山五勇士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 李志芹老人說, “沒有他們, 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現在日子都好過了, 很好, 我很知足。 ”

發展: 從狼牙山到“大狼牙山”

于家莊村新貌。

如今, 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狼牙山, 紅色旅遊成為易縣這個山區大縣的支柱產業之一。

特別是近年來, 當地按照“大狼牙山景區”的理念, 以狼牙山景區為中心, 將狼牙山鎮、西山北鄉、獨樂鄉等多個鄉鎮納入景區建設範疇。

今年夏季, 位於易縣于家莊村的龍門湖歡樂世界引來數十萬遊客。 在即將來臨的冬季, 狼牙山滑雪場又將開門迎客……

據悉, 發展大狼牙山旅遊區, 于家莊村一帶建起了滑雪場、牡丹園、沙灘浴場、龍門湖歡樂世界等一批新旅遊項目, 改變了過去遊客來了只能登山、賞綠、聽故事的旅遊狀況。 建設這些旅遊項目, 于家莊村一千畝土地全部實現流轉, 村民們也開始收穫遠高於種地的旅遊發展的紅利。 景區附近一家農家樂的魏老闆稱, 經營農家樂, 他一年能給家裡帶來幾萬塊錢的收入。

于家莊村駐村幹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于家莊的村民每年土地流轉每畝地1300元,搬遷村每人600元。如今,以四口之家總計三畝地為例,家庭月收入達3000餘元,家庭年收入將突破4萬元。2014年,於家村還有185戶貧困戶,目前該村已經整村脫貧。

其實,于家莊村的巨變只是當地發展的一個縮影。易縣通過山上山下互動,拓展產業鏈,狼牙山景區通過與周邊區域融合發展實現“大狼牙山”的理念。借助旅遊效應,該縣已有7個鄉鎮的73個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16年,大狼牙山旅遊區共接待遊客26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效益11.7億元,直接促進就業4000多人、間接就業15000多人,其中直接帶動5000餘人實現脫貧。

新變: 旅遊扶貧+美麗鄉村=幸福

整潔美麗的南婁山村。

中午12時30分,易縣南婁山村幼稚園內40多個孩子正準備午休。在中班教室裡,幾個孩子正在圍著剛安裝好的飲水機看。“老師說這叫飲水機,可以給我們燒水喝。”一個小女孩說。

飲水機、空調以及即將送來的圖書……今年,幼稚園的配備愈發完備。

“我們認為,扶貧除了村裡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從孩子的教育抓起,從精神上真正脫貧。”駐南婁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保定市財政局副局長李照力說。

今年70歲的楊春是南婁山村的“五保”人員,是一位喪失勞動能力的聾啞人,家裡的土坯房曾經一住數十年,年久失修,是扶貧工作隊和當地政府一道對他的房子進行了翻建、改造。如今,他家裡蓋起了嶄新的磚房,裝上玻璃就能入住了……

如今的南婁山村,街道進行了美化,路燈也亮了起來。南婁山村村支書楊學民說,該村地處大狼牙山旅遊區,一大部分村民利用旅遊發展“馬路經濟”,一部分村民通過瓜果種植發展採摘旅遊,村裡的酸棗汁企業也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此前我們村共有貧困戶35戶,有了政府的扶貧加上村民的努力,預計到今年年底,擬脫貧24戶……”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易縣大作旅遊+扶貧的文章,把鄉村旅遊、農業園區、美麗鄉村、山區綜合開發結合起來,讓精品景區增景點,特色景區帶鄉村,美麗鄉村連農戶,形成了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三大景區牽總,12個萬畝農業園區為龍頭,鄉級園區為補充,上千個特色農家樂齊發展的旅遊帶扶貧模式。目前,全縣直接參與旅遊業的貧困群眾達1.5萬人以上,其中1.2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

當地鄉親們表示,有了扶貧工作隊的幫助,經過美麗鄉村建設,他們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

相關連結

舉世聞名的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于保定市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屬太行山脈,距易縣縣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狼牙山五勇士的事蹟更是讓其舉世聞名。2005年12月,狼牙山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8年4月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于家莊村駐村幹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于家莊的村民每年土地流轉每畝地1300元,搬遷村每人600元。如今,以四口之家總計三畝地為例,家庭月收入達3000餘元,家庭年收入將突破4萬元。2014年,於家村還有185戶貧困戶,目前該村已經整村脫貧。

其實,于家莊村的巨變只是當地發展的一個縮影。易縣通過山上山下互動,拓展產業鏈,狼牙山景區通過與周邊區域融合發展實現“大狼牙山”的理念。借助旅遊效應,該縣已有7個鄉鎮的73個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16年,大狼牙山旅遊區共接待遊客26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效益11.7億元,直接促進就業4000多人、間接就業15000多人,其中直接帶動5000餘人實現脫貧。

新變: 旅遊扶貧+美麗鄉村=幸福

整潔美麗的南婁山村。

中午12時30分,易縣南婁山村幼稚園內40多個孩子正準備午休。在中班教室裡,幾個孩子正在圍著剛安裝好的飲水機看。“老師說這叫飲水機,可以給我們燒水喝。”一個小女孩說。

飲水機、空調以及即將送來的圖書……今年,幼稚園的配備愈發完備。

“我們認為,扶貧除了村裡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從孩子的教育抓起,從精神上真正脫貧。”駐南婁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保定市財政局副局長李照力說。

今年70歲的楊春是南婁山村的“五保”人員,是一位喪失勞動能力的聾啞人,家裡的土坯房曾經一住數十年,年久失修,是扶貧工作隊和當地政府一道對他的房子進行了翻建、改造。如今,他家裡蓋起了嶄新的磚房,裝上玻璃就能入住了……

如今的南婁山村,街道進行了美化,路燈也亮了起來。南婁山村村支書楊學民說,該村地處大狼牙山旅遊區,一大部分村民利用旅遊發展“馬路經濟”,一部分村民通過瓜果種植發展採摘旅遊,村裡的酸棗汁企業也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此前我們村共有貧困戶35戶,有了政府的扶貧加上村民的努力,預計到今年年底,擬脫貧24戶……”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易縣大作旅遊+扶貧的文章,把鄉村旅遊、農業園區、美麗鄉村、山區綜合開發結合起來,讓精品景區增景點,特色景區帶鄉村,美麗鄉村連農戶,形成了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三大景區牽總,12個萬畝農業園區為龍頭,鄉級園區為補充,上千個特色農家樂齊發展的旅遊帶扶貧模式。目前,全縣直接參與旅遊業的貧困群眾達1.5萬人以上,其中1.2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

當地鄉親們表示,有了扶貧工作隊的幫助,經過美麗鄉村建設,他們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

相關連結

舉世聞名的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于保定市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屬太行山脈,距易縣縣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崢嶸險峻,狀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狼牙山五勇士的事蹟更是讓其舉世聞名。2005年12月,狼牙山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8年4月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