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稻田養蝦收入驚人!請,收好這份養殖秘笈!

前言

稻田養蝦模式是指在水稻田裡通過一定的田間工程改造, 合理套養一定數量的小龍蝦, 發揮小龍蝦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 實行水稻小龍蝦共生, 實現“田面種稻, 水體飼養小龍蝦, 蝦糞肥田, 稻蝦共生”的效果, 是一種把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有機結合的生態農業生產方式。

實際上, 稻蝦共作和稻蝦連作都是屬於漁農複合生態系統的範疇。 目前, 農業部力推的主流種養模式就是漁農複合種養系統, 一方面能提高收益, 一方面具有生態學方面的意義, 減肥增效、減少農藥使用、提高水產品和農產品品質等等。

說到稻蝦共作系統, 目前在湖北省推廣的最為火熱, 已有接近300萬畝稻田改造為了稻蝦田。 稻蝦共作系統能在保證水稻不減產的情況下, 額外收穫500斤小龍蝦, 在保證基本糧食供應的情況下額外提高農民收入, 是一項受歡迎的模式。

一、稻田養蝦條件

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較強、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進行稻田養蝦, 面積少則幾畝, 多則幾十畝或上百畝都可以。 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要開挖養蝦溝, 溝寬1.5米, 深1米, 田塊面積較大的, 還要在田中間開挖田間溝, 田間溝寬1米, 深0. 5米, 養蝦溝和田間溝面積約占稻田總面積20%左右。

利用開挖養蝦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 平整田面, 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 防止下大暴風雨時使田埂倒塌。 田埂最好面寬3米以上, 田埂高1米。 進排水口要用鐵絲網或柵欄圍住, 防止小龍蝦外逃和敵害進入。

進水管道建在田埂上, 排水口建在蝦溝的最低處, 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

保證灌得進, 排得出。 在離田埂1米處, 每隔3米打一處1.5米高的樁, 用毛竹架設, 在田埂邊種瓜、豆、葫蘆等, 待藤蔓上架後, 在炎熱的夏季起到遮蔭避暑的作用。

在養蝦溝和田間裡要移栽水草, 如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等沉水性植物, 水草覆蓋面以30%為宜, 且以零星、分散為好, 這樣有利於蝦溝內水流暢通無阻塞。 田四周用塑膠網、水泥板、石棉瓦或鈣塑板建防逃牆, 以防小龍蝦逃逸。

二、蝦苗蝦種放養

放養小龍蝦蝦苗或蝦種時要試水, 試水安全後, 才可放蝦。 小龍蝦放養方法有兩種:

一是在稻穀收割後的9月上旬將種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

讓其自行繁殖, 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 一般每畝放養個體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龍蝦30公斤, 雌雄性比3 :1。

二是在3月份, 投放規格為2-4釐米的幼體蝦1500-2000尾/畝或50公斤/畝。 小龍蝦在放養時, 要注意幼蝦的品質, 同一田塊放養規格要盡可能整齊, 放養時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陰雨天放養, 放養蝦種時用3%~4%的食鹽水浴洗10分鐘消毒, 高溫天氣進種、苗要謹慎消毒, 最好是進種苗時不用食鹽水浴洗, 進完種苗後用生石灰10公斤/畝對水體消毒。

三、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堅持巡田, 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 田間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曬田、用藥和防逃防害方面。 稻穀曬田宜輕烤, 不能完全將田水排幹。 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 而且時間要短,發現小龍蝦有異常應時,則要立即注水。小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

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藥時堅決不用,需要用藥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生物製劑。施農藥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應並要求噴藥於水稻葉面,儘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藥。

防治水稻螟蟲,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

防治稻飛蝨,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稻條斑病、稻瘟病,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

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畝用增效井崗黴素250毫升加水噴霧。

水稻施用藥物,應儘量避免使用含鞠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克氏原螯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乾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四、飼養管理

稻田養殖小龍蝦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公斤/畝,複合肥10公斤/畝,或施有機肥。禁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到環溝、田間溝之中,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于底層田泥中,並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稻田養蝦一般不要求投喂,在小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錘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按蝦體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為在田蝦體重的2%~3%。從翌年4月份開始,逐步增加投喂量。水質管理8~9月份高溫季節,每1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調節水質。

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檢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維持蝦溝內有較多的水生植物,數量不足要及時補放。大批蝦蛻殼時不要衝水,不要干擾,蛻殼後增喂優質動物性飼料。

五、商品蝦捕撈

稻田飼養小龍蝦,只要一次放足蝦種,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有一部分小龍蝦能夠達到商品規格。長期捕撈、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出售,未達到規格的繼續留在稻田內養殖,降低稻田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螯蝦快速生長。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採用蝦籠、地籠網起捕,效果較好。也可用抄網在蝦溝中來回抄捕,最後在稻田割谷前排幹田水,將蝦全部捕獲。2-3月份放養稚蝦,一般在6-7份進入捕撈高峰期。9-10月份放養種蝦,一般在翌年5-6月份進入捕撈高峰期。平時捕大留小,繁殖期禁止捕撈。

六、模式選擇

小龍蝦稻田養殖主要模式有:

一是稻蝦連作:稻蝦連作是指在稻田中種一季稻穀後養一茬小龍蝦,如此迴圈進行。稻蝦連作最好是選擇中稻品種,中稻插秧季節比早稻遲,有利於下年稻田插秧前收穫更大更多的小龍蝦。晚稻收割季節遲,不利用稻穀收割後投放種蝦,此時的種蝦已過最佳繁殖期。

方法是:選擇中稻品種種一季稻穀。待稻穀收割後立即灌水,投放小龍蝦種蝦30公斤/畝,到第二年5月份中稻插秧前,將蝦全部收穫。小龍蝦捕撈不盡的,下半年在中稻收穫完畢後留作種蝦,繼續養蝦每年只需補種10公斤左右/畝。這種模式在不影響中稻產量的情況下,可產小龍蝦100公斤左右/畝。

二是稻蝦共生:稻蝦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由於小龍蝦對水質和飼養場地的條件要求不高,加之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在種稻效益有限的情況下,推廣稻蝦共生,可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稻蝦共生模式可以選擇早、中、晚稻均可,但一年只種一季稻穀,且水稻品種要選擇抗倒伏的品種,插秧時最好用免耕拋秧法。

稻田飼養小龍蝦後可起到除草、除害蟲的作用,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藥。一般稻蝦共生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在8-9月份放種蝦20公斤/畝或3-4月放3-4釐米的幼蝦30公斤/畝,在稻穀生長期可增產小龍蝦50公斤左右/畝,在不種冬播的情況下連續養蝦,可增加蝦的產量100公斤/畝,一年共產蝦150公斤左右/畝。

三是稻蝦輪作:稻蝦輪作是利用稻田水體種一季稻,待稻穀收割後養殖小龍蝦,第二年不種稻,第三年再種一季稻,每三年一個輪回,如此迴圈進行。

稻蝦輪作有利用保持稻田養蝦的生態環境,使蝦有較充足的養料,減少蝦的病原體種群量,同時讓小龍蝦有較長的生長期,能生產較大規格的優質商品蝦,提高商品蝦的品位和價位,增加養蝦的經濟效益。

方法是:水稻在9月份收穫完畢後,立即灌水放養小龍蝦種蝦25千克/畝,第三年的6月份前將小龍蝦收穫完畢,然後採取免耕拋秧的方式再種一季中稻,三年一個輪回。養殖期間採取常年捕撈,捕大留小,在下一輪插秧前全部收穫完畢,這種模式每年稻田可產小龍蝦200-250公斤/畝。

而且時間要短,發現小龍蝦有異常應時,則要立即注水。小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

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藥時堅決不用,需要用藥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生物製劑。施農藥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應並要求噴藥於水稻葉面,儘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藥。

防治水稻螟蟲,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

防治稻飛蝨,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稻條斑病、稻瘟病,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

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畝用增效井崗黴素250毫升加水噴霧。

水稻施用藥物,應儘量避免使用含鞠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克氏原螯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乾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四、飼養管理

稻田養殖小龍蝦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公斤/畝,複合肥10公斤/畝,或施有機肥。禁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到環溝、田間溝之中,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于底層田泥中,並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稻田養蝦一般不要求投喂,在小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錘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按蝦體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為在田蝦體重的2%~3%。從翌年4月份開始,逐步增加投喂量。水質管理8~9月份高溫季節,每1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調節水質。

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檢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維持蝦溝內有較多的水生植物,數量不足要及時補放。大批蝦蛻殼時不要衝水,不要干擾,蛻殼後增喂優質動物性飼料。

五、商品蝦捕撈

稻田飼養小龍蝦,只要一次放足蝦種,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有一部分小龍蝦能夠達到商品規格。長期捕撈、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出售,未達到規格的繼續留在稻田內養殖,降低稻田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螯蝦快速生長。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採用蝦籠、地籠網起捕,效果較好。也可用抄網在蝦溝中來回抄捕,最後在稻田割谷前排幹田水,將蝦全部捕獲。2-3月份放養稚蝦,一般在6-7份進入捕撈高峰期。9-10月份放養種蝦,一般在翌年5-6月份進入捕撈高峰期。平時捕大留小,繁殖期禁止捕撈。

六、模式選擇

小龍蝦稻田養殖主要模式有:

一是稻蝦連作:稻蝦連作是指在稻田中種一季稻穀後養一茬小龍蝦,如此迴圈進行。稻蝦連作最好是選擇中稻品種,中稻插秧季節比早稻遲,有利於下年稻田插秧前收穫更大更多的小龍蝦。晚稻收割季節遲,不利用稻穀收割後投放種蝦,此時的種蝦已過最佳繁殖期。

方法是:選擇中稻品種種一季稻穀。待稻穀收割後立即灌水,投放小龍蝦種蝦30公斤/畝,到第二年5月份中稻插秧前,將蝦全部收穫。小龍蝦捕撈不盡的,下半年在中稻收穫完畢後留作種蝦,繼續養蝦每年只需補種10公斤左右/畝。這種模式在不影響中稻產量的情況下,可產小龍蝦100公斤左右/畝。

二是稻蝦共生:稻蝦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由於小龍蝦對水質和飼養場地的條件要求不高,加之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在種稻效益有限的情況下,推廣稻蝦共生,可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稻蝦共生模式可以選擇早、中、晚稻均可,但一年只種一季稻穀,且水稻品種要選擇抗倒伏的品種,插秧時最好用免耕拋秧法。

稻田飼養小龍蝦後可起到除草、除害蟲的作用,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藥。一般稻蝦共生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在8-9月份放種蝦20公斤/畝或3-4月放3-4釐米的幼蝦30公斤/畝,在稻穀生長期可增產小龍蝦50公斤左右/畝,在不種冬播的情況下連續養蝦,可增加蝦的產量100公斤/畝,一年共產蝦150公斤左右/畝。

三是稻蝦輪作:稻蝦輪作是利用稻田水體種一季稻,待稻穀收割後養殖小龍蝦,第二年不種稻,第三年再種一季稻,每三年一個輪回,如此迴圈進行。

稻蝦輪作有利用保持稻田養蝦的生態環境,使蝦有較充足的養料,減少蝦的病原體種群量,同時讓小龍蝦有較長的生長期,能生產較大規格的優質商品蝦,提高商品蝦的品位和價位,增加養蝦的經濟效益。

方法是:水稻在9月份收穫完畢後,立即灌水放養小龍蝦種蝦25千克/畝,第三年的6月份前將小龍蝦收穫完畢,然後採取免耕拋秧的方式再種一季中稻,三年一個輪回。養殖期間採取常年捕撈,捕大留小,在下一輪插秧前全部收穫完畢,這種模式每年稻田可產小龍蝦200-250公斤/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