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榕樹下的喜宴

榕江舊稱古州, 自古有“黔省東南鎖鑰, 苗疆第一要區”之稱。 是全國侗族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區。

我們的目的地是三寶侗寨, 是全國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方, 被為“中國第一侗寨”。 從榕江縣城過了榕江大橋往北就是車江萬畝大壩。 都柳江支流寨蒿河流經筆架山下, 連接沿河5個村的侗寨。 因河中有巨石三塊, “三寶”因此得名。 “三寶”侗寨綿延約有15千米, 除非有很充裕的時間, 否則很難一一走到。

進寨會首先見到鼓樓, 鼓樓是侗族人民希望和精神的寄託, 是全寨政治、文化、娛樂和社交的中心。 要建寨要先建樓。 有寨先有樓, 鼓樓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樓的用途:一是侗寨的標誌。 二是侗族族姓的標誌。 三是侗族群眾休閒的場所。 四是年輕人社交的場合。 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六是集會議事的重地。 七是傳遞資訊或報警的工具。

大榕樹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經過鼓樓, 便可看到江河, 沿岸可看到一大群古榕樹。 這些經歷數百年的精心培植榕權, 其實是護河長堤, 大者數人方能合抱, 枝幹蒼勁向水面發展, 倒映於河水之中, 形成了一條罕見的沿河林蔭帶, 是當地人民勞作後休憩的好地方。

在古榕群間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街道, 當地人叫花街。 這條街大概0.5千米長, 鵝卵石鑲嵌成了十二生肖的圖案。 這座古老的侗寨也有著不少美麗的傳說,

尤其是在古代傳說中, 以秦娘美和珠郎為代表的侗族青年為追求美滿愛情向邪惡勢力抗爭的動人故事, 據說這是一個中國式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 在20世紀50年代就曾拍過一部電影叫《秦娘美》, 而這裡就是秦娘美的故鄉。

除了侗寨通常的鼓樓和風雨橋,與其他侗寨民居都是吊腳樓建築不同,這裡的民居是地屋和窖子屋為主,以四排三間或三排兩間的地屋居多。聽說最早這裡也都是吊腳樓,可能也與靠近縣城受外來文化影響有關,才慢慢失去了它的民族建築特點。當然這些民居建築聚集一起也是相當可觀的。

此時榕樹下正進行著一場喜宴,追逐的侗族小孩、在榕樹的大傘蓋下做針線活拉家常的侗族婦女、在陽光下眯著眼睛溜達的老人,這一切,居然使我想起了兒時的鄉下,思緒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我久違的故鄉,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童真時代 。

除了侗寨通常的鼓樓和風雨橋,與其他侗寨民居都是吊腳樓建築不同,這裡的民居是地屋和窖子屋為主,以四排三間或三排兩間的地屋居多。聽說最早這裡也都是吊腳樓,可能也與靠近縣城受外來文化影響有關,才慢慢失去了它的民族建築特點。當然這些民居建築聚集一起也是相當可觀的。

此時榕樹下正進行著一場喜宴,追逐的侗族小孩、在榕樹的大傘蓋下做針線活拉家常的侗族婦女、在陽光下眯著眼睛溜達的老人,這一切,居然使我想起了兒時的鄉下,思緒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我久違的故鄉,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童真時代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