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名家談·喜迎十九大」譜寫哲學社會科學新篇章

黨的十九大即將在京隆重召開。 帶著渴望和期盼, 滿懷激情與敬意,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與全國人民一道以振奮的姿態喜迎黨的十九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昂揚奮進, 砥礪前行, 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5年間,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更是邁上繁榮發展的新臺階, 以驕人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研究闡釋新的理論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我國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

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蹄馳步穩, 全面深化改革穩步前行。 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題已經基本確立, 改革呈現全面發力、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這5年,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 市場更有活力, 2013—2016年我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提升了18位;居民腰包更鼓, 貧困人口更少, 2013—2016年累計脫貧5564萬人;養老保障更牢固, 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提升至2016年的2362元。

圓夢當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展望未來, 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正徐徐展開。 帶著期盼,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難掩心中激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講到,

回望過去的5年, 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中國經濟全面轉型升級。 党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必將推動國家治理走上新臺階。

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情報研究院黨委書記薑輝說,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 將極大地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具有政治意義、理論意義、時代意義。 在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看來, 黨的十九大肩負著總結過去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績和發展經驗, 並為未來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的歷史重任。

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顧紅亮表示,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

將提出具有全域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 向世界宣示我們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九大還會提出許多新的理論課題, 這值得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研究與闡釋。

 總結中國實踐經驗和規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繼續大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 2016年5月17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

5年來,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不負眾望, 各展所長。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哲學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成就卓著。 近年來, 在相關專家的共同努力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倫理學》等哲學教材或著作相繼問世。

2017年9月21日,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共計42所,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數量共計459個。

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時俱進, 不斷開拓研究新領域, 研究內容更接地氣。 荊林波告訴記者, 這5年, 國家越來越關注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 尤其是構建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評價體系。 我們現在正逐步擺脫簡單的以影響因數為導向的評價標準。

學科人才梯隊也更加科學, 更加專業化、精細化。

顧紅亮表示,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提供了鮮活的經驗, 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持續不斷的素材和養料”。 他認為, 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需要解決好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處理好理論創新與解讀中國實踐的關係;二是處理好理論自信與搞懂時代課題的關係, 善於運用戰略思維, 認清和把握時代課題與發展大勢, 增強理論自信, 推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進入新階段;三是處理好理論作用與堅持理想信念的關係, 不能拋棄理想信念, 正確發揮理論作用,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化為人民群眾的智慧。

哲學社會科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大繁榮,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國實踐、中國道路需要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去深入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智力支撐。薑輝表示,實踐在發展,思想也要發展,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當下,以高度的自覺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時代在前進,事業在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要在不斷的探索中開拓創新,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和規律。

科學理論是引領時代的精華,是先進政黨的靈魂,是引領社會前進的偉大旗幟。梁啟東認為,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更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全面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科學內涵,還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經驗”、“中國模式”在世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彰顯了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獨特優勢。揚帆起航,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衝鋒號嘹亮響起。可以說,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是應對全球化挑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是將中國介紹給世界、塑造和展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新形象的現實需求和重要途徑。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備世界格局和國際視野。這要求我們既要引進人才,更要培養一批高端國際型人才。梁啟東提到,應當積極鼓勵學術交流,支持哲學社會科學學者在國際學術組織中任職並參加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努力構建健全的合作機制,深化與海內外高水準大學、科研機構的全面合作,完善學術研究交流平臺,提高國際學術對話能力;充分發揮智庫等團體的平臺作用,推動優秀成果“走出去”,在國際學術交流中把握主動權。

薑輝認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不能是論文發表多少、著作翻譯多少等機械的“走出去”,而是要將我們的思想、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真正理解和接受。

談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顧紅亮結合近年來的工作經歷提出,“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結合起來;把講問題與講主義結合起來,把真實地講與真誠地講結合起來”。他表示,在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講述的內容和方式,還要注意講述的態度,實事求是真誠表達我們的發展模式與經驗,以互相尊重的態度傳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同時,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既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也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在荊林波看來,“走出去”和“引進來”是一對辯證關係。“走出去”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要知我所長和所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要因學科而異,中國有很多傳統人文學科是國外需要“走進來”向我們取經的。“走出去”需要構建一支一專多能的專業化隊伍。此外,他還認為,我們在對外交流中,要增強自身話語權,不能被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要增強設置議題的能力,提煉標識性概念。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大繁榮,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國實踐、中國道路需要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去深入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智力支撐。薑輝表示,實踐在發展,思想也要發展,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當下,以高度的自覺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時代在前進,事業在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要在不斷的探索中開拓創新,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和規律。

科學理論是引領時代的精華,是先進政黨的靈魂,是引領社會前進的偉大旗幟。梁啟東認為,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更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全面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科學內涵,還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經驗”、“中國模式”在世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彰顯了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獨特優勢。揚帆起航,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衝鋒號嘹亮響起。可以說,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是應對全球化挑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是將中國介紹給世界、塑造和展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新形象的現實需求和重要途徑。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備世界格局和國際視野。這要求我們既要引進人才,更要培養一批高端國際型人才。梁啟東提到,應當積極鼓勵學術交流,支持哲學社會科學學者在國際學術組織中任職並參加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努力構建健全的合作機制,深化與海內外高水準大學、科研機構的全面合作,完善學術研究交流平臺,提高國際學術對話能力;充分發揮智庫等團體的平臺作用,推動優秀成果“走出去”,在國際學術交流中把握主動權。

薑輝認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不能是論文發表多少、著作翻譯多少等機械的“走出去”,而是要將我們的思想、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真正理解和接受。

談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顧紅亮結合近年來的工作經歷提出,“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結合起來;把講問題與講主義結合起來,把真實地講與真誠地講結合起來”。他表示,在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講述的內容和方式,還要注意講述的態度,實事求是真誠表達我們的發展模式與經驗,以互相尊重的態度傳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同時,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既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也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在荊林波看來,“走出去”和“引進來”是一對辯證關係。“走出去”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要知我所長和所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要因學科而異,中國有很多傳統人文學科是國外需要“走進來”向我們取經的。“走出去”需要構建一支一專多能的專業化隊伍。此外,他還認為,我們在對外交流中,要增強自身話語權,不能被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要增強設置議題的能力,提煉標識性概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