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黃山迎客松、濟南趵突泉,這些小學課文景點如今這樣了?

還記得我們小學課本裡那些有關自然景觀的課文嗎?老舍先生筆下的《趵突泉》, 水從泉眼裡往上湧, 冒出水面半米來高, 像煮沸了似的, 不斷地翻滾。 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 沒晝沒夜地冒, 冒, 冒, 永遠那麼晶瑩, 那麼活潑, 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嗯哼, 看這段文字是不是一下子回到那些年~

在這裡小小科普一下, 趵突泉這種奇特的自然景觀行成的原因。 濟南地貌奇特, 趵突泉所在地岩漿岩凸起,

地下水流到這裡因為岩漿岩上覆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 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

而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 從地下的裂隙中噴湧而出, 形成了這些自然噴泉, 趵突泉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

味道甘美, 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 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 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 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 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如此奇特與盛名, 著實讓人神往, 不過很不幸的是, 孩時背誦過的課文, 心心念念的自然美景,

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 濟南趵突泉因為地下水被過度開採, 水位漸低已達不到泉湧的水線。 我們現在去看到的井噴, 幾乎都是接通了低下水管進行的水泵噴水…這讓慕名而去的旅客情何以堪…

無獨有偶, 課文《黃山奇松》的迎客松也遭到人類毒手, 還記得當初要求背誦的第二自然段嗎?玉屏樓前的三大名松, 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文章對這三棵樹的描寫, 盡態極妍。

但其實早在2000年就被中央電視臺披露, 著名景點“夢筆生花”山頂的黃山松竟是一棵塑膠樹, 真樹幾年前就枯死了, 這棵樹已經被“調包”數年, 但那棵假松樹至今還在“迎客”。遊客們還不遠萬里趕來合照,看起來有那麼一點諷刺。

而在另外一個著名景點“始信峰”上原有兩棵著名的“聽音松”,現在也不見蹤跡了。除了這些被命名過的松樹,那些無名松樹更是遭受到人為的滅頂之災,由於在山頂和核心風景區大量修建樓堂館所,許多不知名的松樹被人為地砍掉伐盡,黃山北海景區著名的“萬松林”如今已經成為可憐的“百松林”。

為了保證樓堂館所的日常用水,黃山的水通過管道輸送給數量越來越多的賓館和招待所,因為施工需要,經過上億年地質構造才形成的黃山岩體被鑿開敲碎,輸水管道通到哪裡,哪裡就是碎石遍地。遠遠望去,秀美的黃山傷痕累累。為了遮醜,黃山有關部門還想出一個“聰明”的辦法——用水泥製作成色澤類似花崗岩的罩子將水管蒙起來。

這跟公園裡的盆栽有什麼區別,我想我遊了個假黃山。

說到人為的破壞,不得不提張家界,《迷人的張家界》同樣被收錄為小學語文課本,曾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景區張家界。

但上世紀末就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黃牌警告,因為大量粗製濫造的人工建築,破壞了景區的自然景觀。

RIO尷尬,如果再不停止這些人為破壞,想必張家界將成為第一個被《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除名的景點,到時丟臉的不僅僅是湖南,而是所有中國人…

希望悲劇不再繼續,遊客也不再被忽悠,破壞的景致能夠彌補,否則當我們的後代子孫追問起這些課文裡描寫的人間仙境,我們又該如何解釋…

喜歡我們,歡迎點擊右上方按鈕【關注】我們哦!同時希望多多留言、點贊,讓我們成為老鐵吧!

內容撰寫:TK

排版編輯:TK

策劃媒體:廣州遊行跡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但那棵假松樹至今還在“迎客”。遊客們還不遠萬里趕來合照,看起來有那麼一點諷刺。

而在另外一個著名景點“始信峰”上原有兩棵著名的“聽音松”,現在也不見蹤跡了。除了這些被命名過的松樹,那些無名松樹更是遭受到人為的滅頂之災,由於在山頂和核心風景區大量修建樓堂館所,許多不知名的松樹被人為地砍掉伐盡,黃山北海景區著名的“萬松林”如今已經成為可憐的“百松林”。

為了保證樓堂館所的日常用水,黃山的水通過管道輸送給數量越來越多的賓館和招待所,因為施工需要,經過上億年地質構造才形成的黃山岩體被鑿開敲碎,輸水管道通到哪裡,哪裡就是碎石遍地。遠遠望去,秀美的黃山傷痕累累。為了遮醜,黃山有關部門還想出一個“聰明”的辦法——用水泥製作成色澤類似花崗岩的罩子將水管蒙起來。

這跟公園裡的盆栽有什麼區別,我想我遊了個假黃山。

說到人為的破壞,不得不提張家界,《迷人的張家界》同樣被收錄為小學語文課本,曾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景區張家界。

但上世紀末就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黃牌警告,因為大量粗製濫造的人工建築,破壞了景區的自然景觀。

RIO尷尬,如果再不停止這些人為破壞,想必張家界將成為第一個被《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除名的景點,到時丟臉的不僅僅是湖南,而是所有中國人…

希望悲劇不再繼續,遊客也不再被忽悠,破壞的景致能夠彌補,否則當我們的後代子孫追問起這些課文裡描寫的人間仙境,我們又該如何解釋…

喜歡我們,歡迎點擊右上方按鈕【關注】我們哦!同時希望多多留言、點贊,讓我們成為老鐵吧!

內容撰寫:TK

排版編輯:TK

策劃媒體:廣州遊行跡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