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果松鎮新農村建設小記

近年來, 通化縣果松鎮在新農村建設中, 突出抓好富民產業, 強化村鎮基礎建設, 全力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農村新畫卷。

夯實基建促生產。 在規劃專案內容時, 該鎮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 重點投入資金加強鄉村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設, 夯實農業經濟發展基礎。 該鎮投資3300萬元對11個村進行環境衛生連片整治, 將鎮區排水管道、集中供暖管線、電纜、通信光纜全部進行地下鋪設;鋪設柏油路30公里, 修建鴨熱幹線大橋2座;精修圍牆9600米,

新建邊溝2600米;改廁500個;鋪、改、硬化水泥路面1萬平方米;將大羅圈河防洪堤能力提升到50年一遇, 新建農橋7座, 斗渠、溝渠等9300延長米, 受益土地8000餘畝。

改善民生促和諧。 該鎮立足增進民生福祉, 落實精准扶貧, 使新農村建設與群眾的需求很好地結合。 總投資2100萬元, 新建水源地蓄水池1座, 完成南岔、復興、六道溝等村的人畜改水工程;實施了河畔社區、巨集信社區電力改造工程, 解決了近500戶居民用電問題;新建東勝便民橋1座;完成對東明村302戶農戶整村推進改造;投資1.1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145套、廉租房269套、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住房374套。 該鎮綜合各村的地緣優勢、土壤品質、耕種習慣, 全面構建“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格局, 全年共脫貧163戶270人,

占貧困人口總數的72.8%, 東明村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美麗鄉村助旅遊。 2016年以來, 該鎮依託國際級滑雪場、石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湖國家森林公園三大項目, 一方面利用地緣優勢, 做好大保護區功能配套建設;一方面積極發展以民宿旅遊為主題的功能性服務業, 將農耕文化融入到旅遊發展之中。 投資20萬元, 重點打造鴨熱線“五村一體”美麗鄉村示範線, 在沿線公路兩側, 種植多種花卉50萬株。 在鴨熱線、東石路、興果線、六複綫共55公里補植雲杉3000棵。 投資220萬元, 在二道江區鐵廠鎮與萬隆村交界處新建一處占地1萬平方米的振興廣場, 作為果松鎮美麗鄉村精品路線的起始點, 內設一處300延長米的文化長廊和200延長米的浮雕牆一座;設有一處高15米、寬16米、長8米的宣傳牌,

配以涼亭2座;種植榆葉梅、連翹、白樺等樹木500棵, 金葉女貞、金葉風箱果等灌木叢400餘平方米, 草坪2058平方米, 設置花架14米, 假山、涼亭、花壇、甬路、貫穿其中。 投資30萬元將先鋒村文化廣場擴建至3000平方米, 內有天然的小河, 鋪設小橋一座, 種植多種花草樹木, 儼然有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感覺。 投資500萬元將東勝村現有40戶農戶房屋集中進行田園風情改造, 建成暖水民宿村, 內設花海130畝, 全部種植多年生金雞菊。 全鎮完成綠化苗木種植287288株, 17處15平方米以上空閒地全部綠化。

記者:張國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