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我的美麗家鄉——集安

人們常說, 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都不如自己家鄉的山山水水。 今年的“十一”長假, 我放棄了遠行旅遊, 回到了撫育我成長的美麗家鄉、吉林小江南——集安。

假日的一天, 高中時的老班長組織同學們聚一聚, 此次聚會也一改以往酒桌上的相聚, 大家提議一起開車到五女峰觀楓葉、看秋色, 而我建議不如騎自行車, 因為不到20裡的路程, 乘車最多20分鐘, 但如果騎自行車, 既可以找回學生時代的感覺, 一路還可以觀賞到秋天美好的景色。 同學們非常贊同我的想法和建議, 各自備好了山地自行車, 準備第二天太陽升起就出發。

早上7點鐘, 同學們都已準時等候在集合地點, 我們一行26人一字排開, 離開喧鬧的市區, 騎行在集通公路的突口嶺上。 回頭望去, 此時的集安被五顏六色的群山圍繞, 高聳的樓廈也顯得十分渺小, 遠眺五女峰, 似被仙女的輕紗纏繞, 公路猶如一條巨大的蛟龍, 盤臥在群山澗壑之中, 同學們的各色著裝, 遠遠望去猶如一群彩蝶在龍脊上飛舞, 在多彩的群山之中形成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去往五女峰路經的第一個景觀就是綠水橋, 它位於集安市老嶺山脈半山腰, 是原集安到通化公路上的一座小橋, 它雖不像江南石橋那樣古雅仙靜, 也不像長江大橋那般氣勢雄偉, 但在這風光秀麗、群山環繞之中, 顯得別具詩意。

綠水橋被列為集安十六景觀之一, 稱之為“石河浮翠”。 每當走上這座小橋, 抬頭仰望, 老嶺峻峰, 崔嵬俊秀, 婀娜多姿;低頭俯視, 河水碧波蕩漾, 如青衣拂袖, 綿於山澗。 《輯安縣誌》記載:“綠石河在治城西北一百零五裡, 河口有異石, 似翡翠而色深……行人過此每拾石歸玩……”如今, 河中似翡翠的異石, 已命名為“安綠石”。 矗立在綠水河上的板石砬子, 雖然被剝蝕去一半, 但依然顯得氣宇軒昂。 那座峭拔的山峰, 像身著綠紗的窈窕淑女, 俊俏秀氣, 別具風姿。 還有那峭壁上的“崩松”, 更是婀娜多姿, 生機勃勃……我們真得感謝上天恩賜了這大自然的美景。

同學們一路歡歌笑語, 不僅感歎風光的秀美, 更被它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那清澈的河水曾為抗日聯軍飲過戰馬,

曾為抗聯漂送樺樹皮巧取敵人的情報, 楊靖宇將軍就在這附近指揮了著名的“長崗戰役”, 全殲日寇一個團。 也就在這附近, 出土了戰國時期三晉的兵器青銅短俞。 同學們以不同的情感再次攀登上去, 那劈好的一塊塊巨大青石, 默默地躺在山坡之上, 青石上長滿了地衣、苔蘚, 仔細一看, 還留有當時劈鑿的一道道痕跡。 這一道道痕跡是歷史的見證, 見證了當時的勞動人民就在這裡劈山鑿石, 為統治者流血流汗。 據考證, 建造“將軍墳”“長川古墓群”的用石, 大都來自于這裡的青石。 每到冬季, 古代勞動人民沿著綠水河冰道, 把一塊塊幾十噸重的碑石運下去。 至今可以想像, 當時的運輸過程是何等艱巨。
正是從事這艱巨勞動任務的人們, 用智慧創造了偉大的奇跡, 建造了將軍墳和高句麗古墓。 如今, 我們看到的那一座座古墓, 怎能不感歎, 怎能不為勞動者的智慧創造力而驕傲。

夕陽西下, 我們雖滿身疲憊, 但精神依然飽滿, 此時綠水橋的風光尤為迷人, 乘車離去, 回首環視, 山嵐、流水、小橋、採石場遺址……我心中不由得詠起蘇軾的詞句:“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這豪傑是誰?

是楊靖宇將軍!是古疆場上的戰將!是採石場上的能工巧匠!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是他們用鮮血和智慧創造了這魅力的城市、我的家鄉——集安。

作者 :盧雪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