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代表風采:耿家盛、向巴紮西

今天的《十九大代表風采》, 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元技術工人。 昆明重工的耿家盛30多年潛心鑽研, 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西藏的鑽探工人向巴紮西, 26年奔波在人跡罕見的群山峻嶺, 為摸清礦產資源做出了貢獻。

昆明重工的耿家盛, 30多年來一直在“加工金屬”, 他可以把手工加工金屬的精度, 控制在頭髮絲直徑的1/4。

耿家盛先後獲得8項技術大獎。 在車工的崗位上, 他可以一個人同時開3台車床,

車不同的零件;他生產的捲筒, 跳動幅度能夠控制在半根頭髮絲以內。

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耿家盛拒絕了其他企業的高薪邀請, 選擇留下, 因為他是共產黨員。

紮根一線, 勤於鑽研, 甘於奉獻。 十九大代表向巴紮西也在用他的堅守,

詮釋一名野外地質工作者的責任。

晚上7點, 西藏地勘局地質六隊的向巴紮西和往常一樣喊上同事, 開始了夜班工作。 他們工作的機台位於藏北, 海拔5200米左右, 自然條件非常艱苦。

工作強度大、環境艱苦, 向巴紮西一干就是26年。 向巴紮西說, 既然自己選擇了這個崗位, 就要堅守。

26年裡, 向巴紮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地, 個人累積鑽探5萬多米, 同時, 他還把工作中的知識經驗都記下來, 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 為隊裡培養了近20名技術能手和業務骨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