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只要985、211學生”莫讓就業歧視成慣例

議論風生

招聘中的歧視行為, 不僅會留下遺珠之憾, 也可能抹黑企業形象, 導致雙輸的局面。

據媒體報導, 10月12日晚, 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在社交平臺發佈消息稱, 某知名家電企業的一名HR在該校校招時發表不當言論, 稱管培生招聘只要985、211高校的學生。 但尷尬的是, 廣東工業大學是二本高校, 該名HR此舉致使很多學生的求職計畫落空。

雖然該企業已在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回應, 並將涉事人員免職。 但校招時接二連三發生的學校出身歧視、專業歧視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參加過求職的人都知道, 就業招聘中也存在“鄙視鏈”。

985、211學校的畢業生普遍受企業歡迎, 而普通學校的畢業生很容易被pass掉。 即便是政府有關部門曾多次強調, 企業在進行招聘時要避免就業歧視, 《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也硬性規定要保證公平就業, 但學歷歧視在很多企業招聘中仍然大量存在。

就像此前在某檔電視節目上, 一名曾在500強企業任職的HR便“坦言”, 在進行簡歷篩選的時候, 會直接把非985高校學生的簡歷剔除, “連看都不會看”。

學校歧視這樣的潛規則本來就不符合規定, 這名HR還公然發表有歧視甚至侮辱性質的言論, 顯然狠狠地傷了廣工大學生的心。 不當言論引起反彈, 也是該校學生正常的情緒反應。 換位思考, 如果是這名HR在求職時遭遇如此對待,

恐怕他也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畢竟, 這涉及畢業生能否進入自己心儀的企業, 也直接關係到以後的生活, 不能不認真對待。

更關鍵的是, 該企業之前並未在招聘文案中標明“管培生只招985、211高校的學生”, 但在宣講完畢後, 卻告知現場學生, “我剛剛講的這個崗位不適合你們”。 這就不只是歧視, 更像欺騙。 事先不告知事後開口說拒絕, 這不僅是雞賊, 也是一種壞。

一家企業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合理, 首先就是體現在其員工的言行之上。 因為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的臉面, 求職者及公眾就是從員工臉上的表情瞭解這家企業。

一些HR在招聘時發表有歧視性質的言論, 也在某種程度上為我們展現出了一些大型企業價值觀的錯位。

而像這名HR在招聘中的所為, 不僅可能會留下遺珠之憾, 也抹黑了企業形象, 導致雙輸的局面。

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二本院校甚至其他更低層次學歷出身的求職者, 這種視角本身是愚蠢且可笑的。 雖然涉事企業已經向涉事的求職者及學校道歉, 相關人員也被免職, 但此事應該為各大企業所鏡鑒:不要做歧視甚至侮辱普通院校畢業生的事, 這既不體面, 也會反受其害。 以開放公允的心態面對求職者, 才能得到求職者的認可與尊重。

□馬小龍(學生)

更多詳細新聞請流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