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個男孩自己帶,生了女孩送回家帶 我是被迫的,不是重男輕女

生活是自己的, 無論怎麼選擇, 都要付出代價。 無論你到哪裡謀生, 無論你生活多艱辛, 請一定帶上你的孩子。 孩子不在你身邊,

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險之中。

同事懷孕了, 欣喜過後出現了短暫的擔憂:是男孩還是女孩?

她說, 我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 但是, 我還是希望能生一個男孩。 因為, 如果是個男孩, 我可以選擇不生二胎, 而是個女孩, 我必須再生一個。

我笑她, 這如果不是重男輕女的話, 那你告訴我什麼是重男輕女?

她說, 你不瞭解我們當地的習俗。 如果只生一個女兒就不生了, 是沒有盡力。 公婆會埋怨, 也會被親戚鄰居說三道四。 生了兩個女兒沒生出男孩, 是沒有辦法。 這是兩碼事。

我說, 你已經離開村子好幾年了, 你生幾個孩子, 男孩還是女孩, 與他們有半毛錢關係?他們既不能替你生, 也不能替你養。 說三道四完全可以當個P。

她說, 你不懂。

即使我不在意, 老公也會在意, 公婆也會在意, 父母也會在意。 我和老公離開了村子, 但我的父母和他的父母卻沒有。

所以, 如果我頭一胎生了個女兒, 就送回老家帶, 準備再生一個。 如果是個兒子, 就留在身邊自己帶。 以後視經濟情況決定要不要再生一個。

她說得如此自然淡定, 我聽得竟然膽戰心驚。 不由地想起教育學者張文質說的:無論你到哪裡謀生, 無論你生活多艱辛, 請一定帶上你的孩子。 孩子不在你身邊, 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險之中。

對於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生, 我們沒有資格隨意評判和指責。 儘管我們可以說, 她的觀念是值得商榷的。

我說, 希望孩子出生之前, 你能意識到, 孩子是你自己的, 與別人無關。 男孩女孩,

都是自己的孩子, 都應該被好好對待。

中國女社會學者李銀河博士在《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中寫到:

在村裡, 三姑六婆就是土地神, 無所不知, 又無所不傳。 生老病死, 婚喪嫁娶, 什麼事別人都知道, 所以簡直什麼事自己都做不了主。

這一點, 打小在農村長大的我深有體會。

比如, 家裡老人生病了, 開始是小病, 可能為了省錢會一拖再拖, 直到拖成大病, 醫生說, 沒有什麼治療價值了, 回家去好吃好喝伺候著吧。

子女這時會說, 我不, 求您了, 一定要治。 結果病沒治好, 錢也花了。 為此, 老人落下埋怨, 子女落下債務, 只為博得“孝子”的美名。

比如, 生了兩個女兒, 無論由於經濟還是精力所限, 都不宜再生育了。 自己本來覺得兩個女兒挺好。 但是自從被村裡人笑話“無後”後, 不得不又生下一個孩子。

如李銀河所說:

不管怎麼說, 自己覺得好和別人說你好畢竟是兩回事, 不是一回事。 村落中人把後者看得極重, 實在是迫不得已。

村落文化是一種強制的力量, 個人意志不是它的對手。

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

我喜歡村子的寧靜自然, 喜歡村子的瓜果蔬田, 喜歡村子的綠樹成蔭, 喜歡村子的原野無邊。

但是, 我從未喜歡過村子的文化習俗, 迎來送往, 家長里短, 價值觀念。

記得爺爺去世時, 已經二十多歲的我沒哭。 被負責治喪的叔伯鄰居一頓說。 他們說, 你怎麼不哭呢?你應該哭。

我說, 哭不出來, 我不難受。 就一滴眼淚沒掉。

從未被爺爺疼愛過, 儘管他是我父親的父親。

我哭得最傷心的是二舅去世, 甚至在他去世的十幾年裡, 每次提起他, 都是心疼與心酸。

二舅為人正派, 飽讀詩書, 對我們每個孩子都很好。 有錢就給我們買吃的, 從不吝嗇。 空了就給我們講故事講歷史, 很有耐心。 可惜由於外公的地主成分, 他終生未娶, 晚景淒慘。

扯得遠了。我想說,正如感情是自然流露的一樣,我們的生活也應該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以自己的感受為最高準則。

當年我在醫院上班的時候,我所有的家人親戚鄰居都覺得這是一份好工作。

工作體面,收入不錯,專業對口。

可是沒有人知道,我的頭腦中掠過多少次辭職的念頭。也沒有人知道,由於倒夜班,不能照顧孩子,生物鐘紊亂,睡眠障礙,便秘,是一種怎樣的痛苦。

我能忍嗎?能。農村出來的孩子,沒什麼不能忍受的。

但是,有一天,我不想忍了。不是不能,是不想。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我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崗位是天大的錯誤,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也是折本的經營。可是對我來說,做喜歡的工作,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照顧家庭看書寫字,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的核心觀念是兒童時期形成的,受生活的環境影響頗深,即使成人以後,所想所為所追求的東西依然離不開兒時的念想。

曾聽一朋友講他的同事,自己開著十來萬的福克斯,春節回家租了一輛奧迪A8。

他說,不能理解這種虛榮的人。我說,未必是虛榮。如果他從小的夢想是掙大錢“光宗耀祖”,成年以後,發現十幾萬的車在老家已是遍地開花,那麼福克斯就滿足不了他的“核心價值觀”,而以他目前的經濟能力,又買不起能“出人頭地”的車,為了平衡內心的焦灼與不甘,租車回家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畢竟對於有些人來說,我過得怎麼樣不重要,別人都說好,被人羡慕才重要。

這是群體生活帶來的弊端。

一些生活上的重大決定,比如和什麼樣的人結婚,生幾個孩子,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感受而定,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時候會毀了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自己的,無論怎麼選擇,都要付出代價。只是有的代價太大,比如同事說的,生了女兒送回老家。

過日子不易,過別人眼中的日子更是難上加難。一生不長,願你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從心活。別人怎麼看真的不重要。

扯得遠了。我想說,正如感情是自然流露的一樣,我們的生活也應該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以自己的感受為最高準則。

當年我在醫院上班的時候,我所有的家人親戚鄰居都覺得這是一份好工作。

工作體面,收入不錯,專業對口。

可是沒有人知道,我的頭腦中掠過多少次辭職的念頭。也沒有人知道,由於倒夜班,不能照顧孩子,生物鐘紊亂,睡眠障礙,便秘,是一種怎樣的痛苦。

我能忍嗎?能。農村出來的孩子,沒什麼不能忍受的。

但是,有一天,我不想忍了。不是不能,是不想。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我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崗位是天大的錯誤,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也是折本的經營。可是對我來說,做喜歡的工作,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照顧家庭看書寫字,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的核心觀念是兒童時期形成的,受生活的環境影響頗深,即使成人以後,所想所為所追求的東西依然離不開兒時的念想。

曾聽一朋友講他的同事,自己開著十來萬的福克斯,春節回家租了一輛奧迪A8。

他說,不能理解這種虛榮的人。我說,未必是虛榮。如果他從小的夢想是掙大錢“光宗耀祖”,成年以後,發現十幾萬的車在老家已是遍地開花,那麼福克斯就滿足不了他的“核心價值觀”,而以他目前的經濟能力,又買不起能“出人頭地”的車,為了平衡內心的焦灼與不甘,租車回家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畢竟對於有些人來說,我過得怎麼樣不重要,別人都說好,被人羡慕才重要。

這是群體生活帶來的弊端。

一些生活上的重大決定,比如和什麼樣的人結婚,生幾個孩子,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感受而定,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有時候會毀了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自己的,無論怎麼選擇,都要付出代價。只是有的代價太大,比如同事說的,生了女兒送回老家。

過日子不易,過別人眼中的日子更是難上加難。一生不長,願你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從心活。別人怎麼看真的不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