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改革試驗“三權到人(戶)” 厘清農村家底 盤活沉睡資產

前不久, 農民日報報導了溫州村集體產權股改的實踐, 報導中提到溫州對村級集體經濟中的經營性資產從原先的“共同所有”轉化為“按份共有”, 讓產權明晰, 村民放心, 村集體經濟也實現持續發展。

記者從市委農辦完成了審核公示。

對於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我市也啟動了宅基地登記工作。 截至2016年年底, 全市歷年累積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已發證數123.6萬多宗, 符合發證條件農戶的登記發證率達到94.20%。

群眾心聲

盤活沉睡資產收益滿滿

鹿城區濱江街道楊府山塗村是該街道啟動“股改”的第一村。 塗村黨委書記吳朝熙告訴記者,

股改讓農民成為村集體的“股東”, 這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村集體資產不明晰、所有權被虛置等問題, 而不少村民也表示:“知道自己能當‘股東’, 年年可分紅, 沒理由不贊成。 ”

除了最直接的利益分紅之外, 我市“三權到人(戶)”的改革實踐獲得更多群眾點贊的是其未來的收益。 今年,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部、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領導先後作出批示, 高度肯定我市甌海區首創的“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模式 。

對此, 甌海區潘橋街道橫嶼頭村村民葉如光也深有感觸, 他經營著4家品牌專賣店, 現在每當他需要貸款時, 就可以通過“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模式, 從甌海農商銀行依託“三位一體”大平臺評估和託管,

很方便就能申請獲得貸款。

“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新模式的誕生, 與我市的“三權到人(戶)”工作息息相關。 在過去, 由於產權制度、登記流轉制度不健全, 農村大量“沉睡”資產難以盤活, 難以向銀行融資。 但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股份權等各個權能的確權登記工作逐步完成, 農民資產實現從“確權”到“確值”的轉變, 擺脫了無抵押物、無擔保人的窘境, 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

此外, 我市對農民住房財產權也展開了抵押貸款試點。 市政府專題出臺了《溫州市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方案》, 樂清、里安兩地先後出臺配套政策檔。 截至今年7月, 里安市辦理農房登記抵押7002件, 樂清市辦理農房登記抵押9706件。

專家評價

契合中央改革思路

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張曉山

溫州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承擔的試驗項目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針對這一點, 張曉山來溫州調研時就認為溫州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向契合中央改革思路。

對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改革, 溫州的探索從確權入手, 明晰和鞏固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利。 張曉山認為, 溫州目前在做的土地確權工作, 在解決農村中長期存在的土地“四至不清, 權屬不明”的問題, 是今後流轉的基礎。

對於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 溫州各地探索了多種股改形式和股權界定方法。 比如, 股權設置原則上不設集體股,

只設置個人股, 並宣導實行“生不增、死不減”股權靜態管理;嚴格規定任何“社員”不能同時在兩個以上的村享有量化股份;城中村、集體經濟發達村和欠發達村分類指導。 張曉山認為, 長期的歷史環境導致了溫州很多時候並不是被動等待, 而是主動看准趨勢進行改革, 這在探索股改的過程表現尤為明顯。 他也十分看好溫州組建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 他認為通過嚴格規範的村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 建立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和運營機制, 溫州的股改、地改則為今後農村資源有效配置, 奠定一個堅實的產權基礎, 而這些基礎性工作, 會使得未來的改革思路變得清晰。

記者 沙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