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喜迎十九大」保障服務民生,這份“檢察答卷”請你來打分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在江西調研考察時的講話

民生無小事, 枝葉總關情。 2016年12月21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時強調,

民生問題, 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 更是政治問題。 民生問題關乎我們的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 關乎我們政黨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群眾的滿意永遠作為我們工作的動力, 把群眾的意見永遠作為衡量我們工作的一把尺規。

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觀”, 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 蘊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 不僅向廣大人民群眾送來陣陣暖意, 也為檢察機關進一步做好民生檢察工作, 服務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 “民生”成為全國檢察機關工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字之一, 維護人民權益是檢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檢察機關的職責所在。

全力以赴參與脫貧攻堅戰

嚴查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

打贏脫貧攻堅戰, 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 檢察機關義不容辭。 黨的十八大以來, 檢察機關始終高度重視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 在連續多年部署查辦危害民生民利瀆職侵權犯罪、查辦涉農職務犯罪、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等專項工作時, 都將扶貧領域作為工作重點。

2015年, 最高人民檢察院進一步聚焦涉農扶貧領域, 專門部署了集中懲治和預防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 保障涉農扶貧資金安全使用。

2016年,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階段, 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貧資金投入更大、專案更多, 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對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充分保障扶貧政策和資金真正惠及貧困群眾, 2016年初, 最高檢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開展了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

充分發揮檢察職能, 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資料顯示, 過去3年間, 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35240人。 僅2016年, 全國檢察機關就查辦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1.1萬餘人, 其中扶貧開發領域1892人, 比2015年上升102.8%。

在依法辦案過程中, 各地檢察機關始終把維護貧困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辦理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河南省檢察機關查辦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等扶貧領域瀆職犯罪案件107件209人, 挽回經濟損失2346萬元。

➤ 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機關2012年至2016年8月共查辦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471件, 追回贓款5582.2萬元, 並及時返還給農民群眾。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

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機制, 一直是檢察機關在扶貧開發領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重點思考的問題。

“各級檢察機關加強與扶貧部門的協調聯動, 建立健全資訊共用和通報機制, 依託資訊技術, 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專案資訊監督共用平臺, 實現貧困人口數量、區域分佈、扶貧專案清單和扶貧資金安排等扶貧開發基礎資料的有效共用, 提高了預防實效。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嚴懲危害食藥安全犯罪

為生命健康撐起“保護傘”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 黨中央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

2016年3月,新聞媒體曝光山東濟南龐紅衛等人非法經營疫苗案後,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李克強總理對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徹查“問題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相關失職瀆職問題絕不姑息。

最高檢將該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為掛牌督辦案件,並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切實做好這一系列案件的辦理工作。

山東、福建等地檢察機關強化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工作銜接,第一時間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截至2017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該系列案355人,已起訴291人,立案偵查相關職務犯罪174人。

近年來,最高檢一直把依法打擊和預防食品藥品監管領域犯罪作為落實司法為民、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內涵之一。

2014年,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為期8個月的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2015年3月,針對群眾呼聲較高的食藥安全領域犯罪,最高檢又專門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據統計,此次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期間,檢察機關共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類案件3237件3695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嫌犯罪案件1703件2065人,發現並移送職務犯罪線索32件48人,立案17件28人。與此同時,最高檢單獨掛牌督辦或者與公安部、食藥監總局聯合掛牌督辦食藥領域重大案件6批85件,取得良好辦案效果。

2015年12月,最高檢會同食藥監總局、公安部、最高法、國務院食安辦聯合下發了《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對推動食品藥品監督領域“兩法銜接”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起到“破冰”作用。

當前,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等問題,在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存在。最高檢作出新部署,要求全國檢察機關於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再次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

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檢察前哨”

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讓人民群眾在一呼一吸間感受到檢察為民的溫度,成為檢察機關面臨的一道重要命題。

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最高檢在全國範圍部署開展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3868件498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嫌犯罪案件4017件4853人,同時發現並移送職務犯罪案件線索171件246人,立案158件271人。在此期間,最高檢單獨掛牌督辦或與公安部、環保部聯合掛牌督辦了環境資源領域9批62件案件,有力震懾了犯罪。

為期兩年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的標誌性成果之一是“兩法銜接”長效機制的建立——2017年2月,最高檢與環保部、公安部聯合出臺了《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新一輪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此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重點監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染空氣、水體等方面的犯罪。

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實行專業化辦理,構建專業化辦案工作模式,無疑為推進生態環境檢察工作開啟了一條“綠色通道”,有力打擊和震懾了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也成為多地檢察機關推進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主要抓手。

➤ 2014年,貴州省檢察機關積極服務該省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在全國率先成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專門機構36個,配備生態環境檢察專門人員207名,實現了重點河流、重點生態功能區法律保護全覆蓋。

➤ 2015年5月初,河北省檢察院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處,實現了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的“歸口”管理。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針對查辦破壞環境資源犯罪,上海、福建、江西等地也探索成立了專業化辦案組織,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通過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的專業化辦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專業化司法保護。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13個地區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以來,各試點地區檢察機關抓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高度關注的領域,敢啃“硬骨頭”,開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森林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專項監督活動。

截至2017年5月,13個試點地區檢察機關針對不同案件的特點,探索運用多種手段,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5579件。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8萬公頃,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180餘平方公里,督促1400餘家違法企業進行整改。

多措並舉力推檢務公開

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2016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調研考察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最高檢高度重視,把網上信訪大廳建設作為深化檢察改革和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扎實推進。

2016年,全國四級檢察機關積極運用全聯通遠端視頻系統,推動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導入有序軌道。這一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接訪11071次,接訪工作從單向宣告公開向雙向互動公開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7年3月11日,網上信訪資訊系統子模組“人民檢察院網上信訪大廳”完成建設,並率先在最高檢投入試運行。自開通以來,群眾網上信訪踴躍,呈逐步上升趨勢,僅頭10天就接收1000餘件,其中僅群眾訴求就達900餘件。

最高檢控告檢察廳負責人表示,開通網上信訪,有利於減輕群眾奔波勞累之苦,減少群眾訴累,推進群眾信訪和解決問題大提速。

多措並舉的檢務公開為檢察機關與群眾的互動打開了新局面,也對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的公開度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制度是檢察機關推行檢務公開、主動接受人民監督的一項制度創新,是保障法律監督職能正確行使的重要舉措。

2017年6月28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的規定》。據發佈會透露,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結不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刑事申訴案件2714件,其中公開審查546件,公開審查案件息訴率達84%。

司法為民沒有休止符,人民檢察始終為人民。讓公正看得見、感受得到,以司法為民實際成效取信於民,檢察機關多方發力,傾力書寫保障和服務民生的檢察答卷。

(文字:史兆琨 編輯:李君)

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

2016年3月,新聞媒體曝光山東濟南龐紅衛等人非法經營疫苗案後,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李克強總理對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徹查“問題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相關失職瀆職問題絕不姑息。

最高檢將該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為掛牌督辦案件,並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切實做好這一系列案件的辦理工作。

山東、福建等地檢察機關強化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工作銜接,第一時間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截至2017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該系列案355人,已起訴291人,立案偵查相關職務犯罪174人。

近年來,最高檢一直把依法打擊和預防食品藥品監管領域犯罪作為落實司法為民、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內涵之一。

2014年,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為期8個月的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2015年3月,針對群眾呼聲較高的食藥安全領域犯罪,最高檢又專門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據統計,此次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期間,檢察機關共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類案件3237件3695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嫌犯罪案件1703件2065人,發現並移送職務犯罪線索32件48人,立案17件28人。與此同時,最高檢單獨掛牌督辦或者與公安部、食藥監總局聯合掛牌督辦食藥領域重大案件6批85件,取得良好辦案效果。

2015年12月,最高檢會同食藥監總局、公安部、最高法、國務院食安辦聯合下發了《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對推動食品藥品監督領域“兩法銜接”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起到“破冰”作用。

當前,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等問題,在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存在。最高檢作出新部署,要求全國檢察機關於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再次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

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檢察前哨”

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讓人民群眾在一呼一吸間感受到檢察為民的溫度,成為檢察機關面臨的一道重要命題。

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最高檢在全國範圍部署開展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3868件498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嫌犯罪案件4017件4853人,同時發現並移送職務犯罪案件線索171件246人,立案158件271人。在此期間,最高檢單獨掛牌督辦或與公安部、環保部聯合掛牌督辦了環境資源領域9批62件案件,有力震懾了犯罪。

為期兩年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的標誌性成果之一是“兩法銜接”長效機制的建立——2017年2月,最高檢與環保部、公安部聯合出臺了《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新一輪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此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重點監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染空氣、水體等方面的犯罪。

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實行專業化辦理,構建專業化辦案工作模式,無疑為推進生態環境檢察工作開啟了一條“綠色通道”,有力打擊和震懾了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也成為多地檢察機關推進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主要抓手。

➤ 2014年,貴州省檢察機關積極服務該省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在全國率先成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專門機構36個,配備生態環境檢察專門人員207名,實現了重點河流、重點生態功能區法律保護全覆蓋。

➤ 2015年5月初,河北省檢察院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處,實現了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的“歸口”管理。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針對查辦破壞環境資源犯罪,上海、福建、江西等地也探索成立了專業化辦案組織,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通過對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的專業化辦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專業化司法保護。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13個地區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以來,各試點地區檢察機關抓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高度關注的領域,敢啃“硬骨頭”,開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森林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專項監督活動。

截至2017年5月,13個試點地區檢察機關針對不同案件的特點,探索運用多種手段,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5579件。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8萬公頃,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180餘平方公里,督促1400餘家違法企業進行整改。

多措並舉力推檢務公開

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2016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調研考察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最高檢高度重視,把網上信訪大廳建設作為深化檢察改革和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扎實推進。

2016年,全國四級檢察機關積極運用全聯通遠端視頻系統,推動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導入有序軌道。這一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接訪11071次,接訪工作從單向宣告公開向雙向互動公開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7年3月11日,網上信訪資訊系統子模組“人民檢察院網上信訪大廳”完成建設,並率先在最高檢投入試運行。自開通以來,群眾網上信訪踴躍,呈逐步上升趨勢,僅頭10天就接收1000餘件,其中僅群眾訴求就達900餘件。

最高檢控告檢察廳負責人表示,開通網上信訪,有利於減輕群眾奔波勞累之苦,減少群眾訴累,推進群眾信訪和解決問題大提速。

多措並舉的檢務公開為檢察機關與群眾的互動打開了新局面,也對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的公開度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制度是檢察機關推行檢務公開、主動接受人民監督的一項制度創新,是保障法律監督職能正確行使的重要舉措。

2017年6月28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的規定》。據發佈會透露,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結不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刑事申訴案件2714件,其中公開審查546件,公開審查案件息訴率達84%。

司法為民沒有休止符,人民檢察始終為人民。讓公正看得見、感受得到,以司法為民實際成效取信於民,檢察機關多方發力,傾力書寫保障和服務民生的檢察答卷。

(文字:史兆琨 編輯:李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