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德國最好的坦克是這款,性能不如虎式,但足以給蘇聯帶來威脅

Panzerpfwagen IV型坦克是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末研製的中型坦克, 儘管不如虎式、豹式坦克著名, 也沒有非常可觀的交換比, 不過許多歷史學家認為IV號坦克在二戰期間德國最好的坦克。

Panzerpfwagen IV型最初的設計是為了對步兵進行支援。 在20世紀20-30年代的主流坦克理論認為, 坦克的任務應該分為兩種, 一種以機動性見長, 用來進行偵察和反坦克, 追求靈活和反裝甲火力, 英國人成為巡洋坦克。 另一種則以較厚的裝甲防護和短身管榴彈炮為主要裝備, 用於支援步兵分隊對堅固防線進行攻擊, 英國人稱為步兵坦克。 在30年代末德國坦克設計時,

就出現了這樣的分野, Panzerpfwagen III型坦克就是作為類似巡洋坦克而設計的, Panzerpfwagen IV則作為步兵坦克設計。

IV號坦克的競標在MAN、克虜伯(Krupp)和萊茵製造(Rheinmetall-Borsig)三家公司之間展開, 最終克虜伯公司取得了標的。 原來IV號打算使用六組交錯負重輪設計(類似Sdkfz.251), 但為了追求專案進度, 克虜伯公司採用了當時傳統的4組雙負重輪底盤設計, 戰鬥全重約為18-25噸。 車身採用大量垂直裝甲, 車體正面裝甲厚度為30-80毫米(型號不同), 側面厚度30毫米, 炮塔正面裝甲厚度50毫米, 側面厚度30毫米。 IV號裝備了邁巴赫HL 120TRM型300馬力柴油機, 最高速度約為31-42公里/小時, 持續速度為2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200公里。 IV號採用5人車組, 其中3人(車長、炮長和裝填手)在炮塔, 駕駛員和機槍/無線電員在車體。

IV號坦克的炮塔設計較好, 因此也能滿足未來的改裝需要。

進行測試的IV號A型坦克(Panzer IV Ausf.A)

IV號的型號分類為:戰前生產型A-D型, 大規模戰時生產型E和F型, 性能提升版F2/G、H和簡化版J型。 在其中的主要型號裡, A型生產了35輛、B型生產了42輛, C型生產了40輛、D型生產了243輛、E型生產了280輛、F型生產了464輛、F2/G型生產1450輛、H型3774輛、J型2970輛,

總產量約為8553輛。 此外, IV號的衍生型號中, IV號坦克殲擊車生產1980輛, IV號突擊炮生產1140輛, “灰熊”自行火炮313輛等。 IV號坦克是德國歷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一型坦克, 占到二戰德國生產坦克總數的30%。

Panzer IV Ausf. C

PzKpfw IV Ausf. D

在實戰中, IV號坦克談不上性能卓越。 早在法國戰役期間, IV號坦克面對法軍的S-35坦克性能上基本持平, 也不如英國的“瑪蒂爾達”II型步兵坦克。 1940年4月16日, 一輛法國B1(由Bilotte中尉指揮)曾在stonne攻擊了德國第八裝甲師的一小隊坦克, 法國坦克最終擊毀德軍2輛IV號坦克, 11輛III號坦克以及兩門37毫米反坦克炮, 德軍在法軍夏爾B1重型坦克上留下了140個彈坑,

無一擊穿。 不過, 德國陸軍更為有效的戰術協同、與戰術空軍的配合依然能夠取得戰術優勢, 加上法軍已是強弩之末, 在更多裝甲戰還沒來得及發生法國就已經投降, 西歐、南歐戰場的主旋律變為了海空交戰, IV號在北非與英軍交戰, 表現平平。

在北非被擊毀的IV號坦克

直到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IV號坦克才真正面對T-34和KV這樣的對手,24倍口徑的短身管KwK37型75毫米炮對於T-34和KV坦克在常見交戰距離沒有實質性威脅。不過,由於蘇軍戰術協同太差,而IV號坦克的火控性能更為人性化,因此主要裝備III號和IV號坦克的德國裝甲部隊一直能打出非常漂亮的交換比,通常蘇軍要損失6輛以上的坦克才能擊毀德軍1輛坦克。不過平臺性能強悍的T-34和KV給德國人留下了76.2毫米大的心理陰影,德國給底盤更大的IV號換裝KwK40 L/48型坦克炮,並開始拼命發展重型坦克,比如56噸的虎式和43噸的豹式。然而,正是這些平臺性能很強的坦克,給德國製造業帶來了重壓。

施佩爾參觀俘獲的蘇聯T-34/76‘40型坦克’

初期生產型虎式

剛剛出廠的豹D坦克

IV號坦克後期型號造價約為103462帝國馬克,而虎式坦克的造價高達25萬帝國馬克,生產1輛虎式的錢可以製造2.5輛IV號坦克。豹式坦克造價為117100帝國馬克,與IV號基本持平,這是流水線生產帶來的好處。儘管豹式做到了只貴一點點,而且有更好的防護和裝甲,但是豹式消耗的工時數要高出IV號近一倍,而IV號坦克的工時一般認為要略少於T-34。豹式底盤設計也不成功,讓車重高達43噸,接近48噸的蘇聯IS-2型重型坦克,這大大惡化了豹式的機動性和底盤的技術可靠性。相比於比較廉價又能四處亂跑的IV號,豹式坦克只適合不需要進行突擊作戰的防禦。豹式惡劣的維護性也在其對手身上體現出來,蘇軍一般會將俘獲的豹式坦克用爛後直接拋棄,而不會像俘獲的IV號那樣進行一定的維護,原因在於蘇聯人實在沒有精力去維護這嬌貴的車體。在戰後,法國曾裝備了2個營的豹式,結果依然是糟糕的維護性讓和平時期的法軍都吃不消,他們在印度支那半島上寧願使用M24輕型坦克和M36坦克殲擊車也不願意用機動性糟糕的豹式。

東線的IV號H型坦克

所以,總體上看,IV號後期型的性能還算夠用,能夠擊毀盟軍的主力坦克。此外,IV號所消耗的資源和人力相對也要少於後期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夠用的性能和便宜的價格,這讓曼施坦因認為全力生產IV號才是德國最好的選擇。IV號龐大的生產規模也讓其擁有了“帝國軍馬”的綽號,這一綽號也反映了IV號勞苦功高的一面。

1944年的IV號J型坦克

在北非被擊毀的IV號坦克

直到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IV號坦克才真正面對T-34和KV這樣的對手,24倍口徑的短身管KwK37型75毫米炮對於T-34和KV坦克在常見交戰距離沒有實質性威脅。不過,由於蘇軍戰術協同太差,而IV號坦克的火控性能更為人性化,因此主要裝備III號和IV號坦克的德國裝甲部隊一直能打出非常漂亮的交換比,通常蘇軍要損失6輛以上的坦克才能擊毀德軍1輛坦克。不過平臺性能強悍的T-34和KV給德國人留下了76.2毫米大的心理陰影,德國給底盤更大的IV號換裝KwK40 L/48型坦克炮,並開始拼命發展重型坦克,比如56噸的虎式和43噸的豹式。然而,正是這些平臺性能很強的坦克,給德國製造業帶來了重壓。

施佩爾參觀俘獲的蘇聯T-34/76‘40型坦克’

初期生產型虎式

剛剛出廠的豹D坦克

IV號坦克後期型號造價約為103462帝國馬克,而虎式坦克的造價高達25萬帝國馬克,生產1輛虎式的錢可以製造2.5輛IV號坦克。豹式坦克造價為117100帝國馬克,與IV號基本持平,這是流水線生產帶來的好處。儘管豹式做到了只貴一點點,而且有更好的防護和裝甲,但是豹式消耗的工時數要高出IV號近一倍,而IV號坦克的工時一般認為要略少於T-34。豹式底盤設計也不成功,讓車重高達43噸,接近48噸的蘇聯IS-2型重型坦克,這大大惡化了豹式的機動性和底盤的技術可靠性。相比於比較廉價又能四處亂跑的IV號,豹式坦克只適合不需要進行突擊作戰的防禦。豹式惡劣的維護性也在其對手身上體現出來,蘇軍一般會將俘獲的豹式坦克用爛後直接拋棄,而不會像俘獲的IV號那樣進行一定的維護,原因在於蘇聯人實在沒有精力去維護這嬌貴的車體。在戰後,法國曾裝備了2個營的豹式,結果依然是糟糕的維護性讓和平時期的法軍都吃不消,他們在印度支那半島上寧願使用M24輕型坦克和M36坦克殲擊車也不願意用機動性糟糕的豹式。

東線的IV號H型坦克

所以,總體上看,IV號後期型的性能還算夠用,能夠擊毀盟軍的主力坦克。此外,IV號所消耗的資源和人力相對也要少於後期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夠用的性能和便宜的價格,這讓曼施坦因認為全力生產IV號才是德國最好的選擇。IV號龐大的生產規模也讓其擁有了“帝國軍馬”的綽號,這一綽號也反映了IV號勞苦功高的一面。

1944年的IV號J型坦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