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窮一輩子和有錢人突然破產,哪個更讓你痛苦?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泰勒教授說: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 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

感情如此, 理財方面就更是了。 這裡還要講到塞勒的另一個概念: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所謂心理帳戶, 就是說, 人人心裡都有幾個小帳戶, 我們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把財富放入不同的帳戶進行管理。 不同的帳戶又有不一樣的記帳方式和規則, 但一般情況下, 都和女人心一樣, 很不好猜。

舉個例子。 如果你買了48塊錢的大財女股票, 結果不小心跌到了28塊, 你會願意繼續持有, 還是馬上賣出?

一般人都會選擇繼續持有。

因為一旦賣出, 那可虧損20塊錢的事可就成真了啊, 就是實際虧損了!如果不賣呢, 就好像沒那麼遭, 只是帳面虧損, 哪管後面會不會虧到一分不剩!

其實決定是否繼續持有, 跟虧損多少沒有關係, 跟它是否值這個價才有關係。 但在心理上, 我們很容易把拋售後的股票虧損和未拋售的股票虧損劃入不同的心理帳戶中。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 如果投資的錢是買彩票中的, 那很有可能, 我們會不如用自己工資錢投資來得謹慎。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泰勒, 不僅接地氣, 還非常有影響力。 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內曼, 還說他是“首位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 開創了行為經濟學”的學者。

那啥叫行為經濟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

往經濟學裡加入心理因素。

可一加入心理因素, 經濟學就沒個譜了啊!本來人家都算得好好的, 1+1=2, 可是你突然告訴大家不一定啊!如果是一個男人加一個女人, 很可能就等於3, 因為乾柴烈火, 說不定生個孩子呢。

所以行為經濟學也挺不受傳統經濟學待見的, 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 它沉寂了幾十年。

喜歡這種不靠譜理論的經濟學家, 肯定是個老頑童, 比如塞勒。 他研究很多反常現象, 引發了人們對經濟理論的思考。 關鍵我們還不得不佩服, 覺得很有用!

在現有經濟學理論不能很好地指導決策時, 大家慢慢發現唯一的途徑似乎還真是要按照塞勒所追求的:關注人的行為, 不斷質疑、不斷思考, 彌補現有經濟學理論的缺陷。

更好玩的是, 塞勒爺爺還是個演員!在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中, 他本色出演, 客串扮演了一名經濟學家, 和賽琳娜·戈麥斯去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 向人解釋什麼是擔保債務憑證。

(《大空頭》劇照)

在獲獎後被問及, “你會怎麼花費9百萬瑞典克朗的獎金?”72歲的老爺子開玩笑說, “我會盡最大努力, 用非理性的方式把這些錢花光。 ”

怎麼樣, 是不是覺得經濟學其實也沒那麼高高在上?

關注人的行為, 不斷質疑、不斷思考, 從中發現規律和商機;犯傻犯渾了不糾結, 高高興興去花錢。 這大概就是咱們能從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裡學到的最實際的一課。

這個月, 你有沒有做過傻事呢?如果有, 恭喜你, 和諾貝爾獎得主一個水準!如果沒有,

那你可比塞勒爺爺還厲害, 哈哈!

最後根據稟賦效應, 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覺得“窮一輩子”, 和“有錢人突然破產”, 哪個更痛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