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喜迎十九大|護航全面小康新征程,檢察機關做了篇大文章

2013年, 各級檢察機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 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希望再接再厲,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精神,

始終堅持党的領導不動搖, 建設過硬隊伍, 強化法律監督能力, 提高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水準, 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保障人民利益, 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對檢察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

善謀大局者善成事。 砥礪前行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 講大局、顧大局、謀大局是聚合力的基礎, 也是涉險灘的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 在“四個全面”戰略指引下, 全國檢察機關主動作為, 勇於實踐, 敢於擔當, 圍繞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實施、健康中國建設、國家安全保障等方面扎實開展工作,

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思路清 方向明 圍繞大局描繪檢察藍圖

在中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時代大潮中, 任何人、任何行業, 都不是旁觀者。 那麼,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人民檢察院, 如何發揮職能做好服務發展這篇大文章?

思路決定方向, 方向引導行動。 立足檢察職能,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助力改革, 著力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過去5年來, 最高人民檢察院思路清、方向明。

➤ 2012年11月, 黨的十八大召開, 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大會一閉幕, 最高檢就召開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大會, 曹建明檢察長向全國檢察機關發出動員令:要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

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 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 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2014年2月, 最高檢出臺《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的意見》, 提出“六個圍繞”, 把檢察工作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謀劃和推進。

➤ 2015年1月, 最高檢出臺《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 9個方面42條, 細化檢察機關在法治建設中的職能作用。

➤ 2016年8月, “十三五”檢察工作規劃綱要發佈,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描繪今後5年的檢察事業發展藍圖。

上有所思, 下有所動。 有了指導綱領, 就要有所作為。

加大打擊力度, 維護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把服務大局落實到司法辦案中, 以雷霆萬鈞之勢嚴懲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

2014年9月19日, 經湖南省長沙市檢察院提起公訴, 長沙市中級法院判處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罰金人民幣30億元,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出的最大罰單, 馬克瑞等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到三年。

這起轟動國內外大案的成功辦理, 不僅規範了平等開放的中國市場, 更彰顯了檢察機關利刃高懸嚴懲犯罪的決心。 僅2014年, 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91025人, 督促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706件。

有舉措 重實效 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

經濟建設, 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

當前,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 如何有效應對新常態下出現的各類新情況、新問題、新風險, 讓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需要司法保障, 需要檢察機關主動思考、有所作為。

2016年全國兩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時指出:“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 我們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

總書記有指示, 檢察機關重落實。 隨後, 新鮮出爐的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18條意見”刷爆代表委員朋友圈, 引得代表委員紛紛轉發點贊。 “‘18條意見’對民營經濟的定位、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權和合法權益等方面都有具體舉措。要使最高檢這樣一個好的指導精神不變形、不打折扣地落實下去。”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這樣評價道。

為確保“18條意見”落地生根,花開遍地,各地檢察機關結合實際,大膽實踐,勇於創新,持續推進。

➤ 江蘇省檢察機關介入1300餘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和法律服務,説明企業防控犯罪風險和經營風險。

➤ 浙江省檢察院出臺精准護航民營企業發展“21條意見”,開展“誠信發展·檢察伴你行”活動,提出把浙江建成“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標杆省份”。

➤ 湖北省檢察院制定“鄂檢十條”,開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違法犯罪專項法律監督工作,提升檢察機關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準。

……

有了平等包容的市場環境,更需要源源不竭的創新活力和生生不息的改革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黨的十八大以來,萬眾創新、萬眾創業如火如荼,“中國創新”“中國創造”舉世矚目。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全國檢察機關主動作為,找准保障、促進和服務創新發展的結合點和切入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16年7月,最高檢出臺實施保障科技創新“15條意見”,其中特別強調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司法保護,保障科技創新主體合法權益,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動力。

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建立科技創新的鼓勵機制、支持科創主體的創新探索,陝西省西安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民生有自己的法治思維:“檢察機關應該認真研究科技創新融資、科研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科研成果轉化收益中的新情況,充分考慮科技創新工作的特點,保護科研人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獲取的合法收益,依法妥善處理涉及科創主體案件。”

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突出整治涉嫌假冒注冊商標、侵犯著作權、侵犯商業秘密等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僅2016年就起訴21505人。正如張民生所說,在辦理涉及科技創新案件時,檢察機關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界限,既突出刑事打擊重點,又體現對科研人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獲取合法收益的保護。對科技企業法定代表人、技術骨幹、高層管理人員等重要崗位人員慎重採取強制措施,確需採取拘留、逮捕等措施的,也要防止因辦案造成科研專案中斷、停滯,或者因處置不當造成科研成果流失,讓科創主體安心。

成績只代表過去,未來近在眼前。今年7月,在最高檢黨組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上,曹建明檢察長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檢察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各級檢察機關要深刻認識金融工作特別是金融安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綜合運用打擊、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等措施,為金融改革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動真格 出真招 保障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

從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以來,檢察機關把保護“青山綠水”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維護醫療衛生秩序作為重要職責,綜合運用批捕起訴、查辦職務犯罪、訴訟監督和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能,制定服務健康中國“20條意見”,以開展專項行動為抓手,動真格、出真招、求實效,全力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病從口入,健康中國首先要保衛“舌尖上的健康”。5年來,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懲治食品藥品領域犯罪,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促進解決醫藥領域亂象,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依法懲治損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其他犯罪,包括依法懲治打著健康健身招牌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犯罪,以及相關的詐騙、虛假廣告、非法集資、組織傳銷等犯罪,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織密法網。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為良相,亦為良醫。醫者仁心,健康中國需要以對暴力傷醫“零容忍”的態度保障醫療秩序正常運行。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加大對涉醫犯罪的打擊力度,保障正常醫療秩序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依法懲治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尋釁滋事、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液、妨害傳染病防治等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的犯罪,為創建“平安醫院”提供司法保障;依法懲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非法拘禁等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犯罪,維護醫務人員的執業安全。

2013年以來,最高檢連續4年參加國家衛計委等11個部委聯合發起的“維護醫療秩序 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凡是暴力傷醫案件,檢察機關一律列為重大敏感案件,一旦發生及時啟動快速反應機制。2016年,最高檢重點督辦了20余件在全國有影響的涉醫案件,有力震懾了犯罪,彰顯了檢察機關嚴懲侵犯生命健康安全犯罪的決心。

“綠色氣質”提升“國家顏值”,健康中國需要綠水青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重拳出擊、猛藥去屙,多措並舉保衛“綠色中國”。依法懲治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生態安全的犯罪,守護好綠水青山。依法懲治危害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犯罪,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穩步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自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開展為期兩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53件,覆蓋所有授權領域,涵蓋所有案件類型,得到了黨中央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正式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之後,全國各地檢察機關深入摸排案件線索,突出辦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增強公益保護實效。青海省檢察機關把公益訴訟列為“一把手”工程,上海市檢察院與高校共建公益訴訟研究中心,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提起該市首例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

有拼勁 敢碰硬 守護人民平安保障國家安全

“實現各國共同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2017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出席國際刑警組織第86屆全體大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深刻闡明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提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國方案,為維護世界安全穩定提供了強大思想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就建設平安中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安全,生命之本,發展之基。“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守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檢察機關重任在肩。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反邪教等專項鬥爭,整治校園暴力犯罪,持續開展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專項活動……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緊緊抓住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積極推進平安中國建設,以實際成效,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指數。

回顧近年來的最高檢工作報告,不難發現,報告開篇往往圍繞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嚴重刑事犯罪工作展開。

2016年8月4日,經天津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周世鋒顛覆國家政權案一審宣判,被告人周世鋒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該案是近年來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一起重大典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收到了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近年來,檢察機關深化反邪教鬥爭,依法起訴了一批涉邪教案件,進一步築牢全社會防惡祛邪的銅牆鐵壁。

人民群眾的安全指數是檢驗公共安全的標準。打擊各種侵犯公眾安全感的犯罪,檢察機關從不手軟。

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故意殺人、強姦、放火等嚴重暴力犯罪65076人,起訴搶劫、搶奪、盜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399708人。

➤ 辦理了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一系列社會高度關注的涉黑大要案。

➤ 依法從重從快打擊毒品犯罪。

➤ 參加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最高檢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

➤ 積極參與校園欺淩專項治理,依法起訴涉嫌校園暴力犯罪4604人;從重懲處校外成年人教唆、誘騙在校學生犯罪,起訴678人。

➤ 同時,與中央綜治辦等共同制定防治中小學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與教育部共同開展為期三年的“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選派7300名檢察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配合建立2074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涓涓細流,匯成壯闊大海;平凡腳步,走完偉大行程。回望五年來的檢察工作,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是開展各項工作的總基調,各項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制定落實都有檢察力量保駕護航:一帶一路建設、援藏援疆、雄安新區設立……

偉大時代領航奮進,大潮奔湧砥柱中流。展望未來,全國檢察機關更要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與國家大局同頻共振,為人民福祉跋灘涉險,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18條意見’對民營經濟的定位、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權和合法權益等方面都有具體舉措。要使最高檢這樣一個好的指導精神不變形、不打折扣地落實下去。”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這樣評價道。

為確保“18條意見”落地生根,花開遍地,各地檢察機關結合實際,大膽實踐,勇於創新,持續推進。

➤ 江蘇省檢察機關介入1300餘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和法律服務,説明企業防控犯罪風險和經營風險。

➤ 浙江省檢察院出臺精准護航民營企業發展“21條意見”,開展“誠信發展·檢察伴你行”活動,提出把浙江建成“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標杆省份”。

➤ 湖北省檢察院制定“鄂檢十條”,開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違法犯罪專項法律監督工作,提升檢察機關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準。

……

有了平等包容的市場環境,更需要源源不竭的創新活力和生生不息的改革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黨的十八大以來,萬眾創新、萬眾創業如火如荼,“中國創新”“中國創造”舉世矚目。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全國檢察機關主動作為,找准保障、促進和服務創新發展的結合點和切入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16年7月,最高檢出臺實施保障科技創新“15條意見”,其中特別強調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司法保護,保障科技創新主體合法權益,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動力。

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建立科技創新的鼓勵機制、支持科創主體的創新探索,陝西省西安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民生有自己的法治思維:“檢察機關應該認真研究科技創新融資、科研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科研成果轉化收益中的新情況,充分考慮科技創新工作的特點,保護科研人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獲取的合法收益,依法妥善處理涉及科創主體案件。”

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突出整治涉嫌假冒注冊商標、侵犯著作權、侵犯商業秘密等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僅2016年就起訴21505人。正如張民生所說,在辦理涉及科技創新案件時,檢察機關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界限,既突出刑事打擊重點,又體現對科研人員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獲取合法收益的保護。對科技企業法定代表人、技術骨幹、高層管理人員等重要崗位人員慎重採取強制措施,確需採取拘留、逮捕等措施的,也要防止因辦案造成科研專案中斷、停滯,或者因處置不當造成科研成果流失,讓科創主體安心。

成績只代表過去,未來近在眼前。今年7月,在最高檢黨組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上,曹建明檢察長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檢察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各級檢察機關要深刻認識金融工作特別是金融安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綜合運用打擊、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等措施,為金融改革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動真格 出真招 保障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

從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以來,檢察機關把保護“青山綠水”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維護醫療衛生秩序作為重要職責,綜合運用批捕起訴、查辦職務犯罪、訴訟監督和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能,制定服務健康中國“20條意見”,以開展專項行動為抓手,動真格、出真招、求實效,全力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病從口入,健康中國首先要保衛“舌尖上的健康”。5年來,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懲治食品藥品領域犯罪,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促進解決醫藥領域亂象,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依法懲治損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其他犯罪,包括依法懲治打著健康健身招牌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犯罪,以及相關的詐騙、虛假廣告、非法集資、組織傳銷等犯罪,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織密法網。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為良相,亦為良醫。醫者仁心,健康中國需要以對暴力傷醫“零容忍”的態度保障醫療秩序正常運行。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加大對涉醫犯罪的打擊力度,保障正常醫療秩序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依法懲治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尋釁滋事、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液、妨害傳染病防治等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的犯罪,為創建“平安醫院”提供司法保障;依法懲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非法拘禁等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犯罪,維護醫務人員的執業安全。

2013年以來,最高檢連續4年參加國家衛計委等11個部委聯合發起的“維護醫療秩序 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凡是暴力傷醫案件,檢察機關一律列為重大敏感案件,一旦發生及時啟動快速反應機制。2016年,最高檢重點督辦了20余件在全國有影響的涉醫案件,有力震懾了犯罪,彰顯了檢察機關嚴懲侵犯生命健康安全犯罪的決心。

“綠色氣質”提升“國家顏值”,健康中國需要綠水青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重拳出擊、猛藥去屙,多措並舉保衛“綠色中國”。依法懲治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生態安全的犯罪,守護好綠水青山。依法懲治危害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犯罪,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穩步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自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開展為期兩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53件,覆蓋所有授權領域,涵蓋所有案件類型,得到了黨中央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正式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之後,全國各地檢察機關深入摸排案件線索,突出辦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增強公益保護實效。青海省檢察機關把公益訴訟列為“一把手”工程,上海市檢察院與高校共建公益訴訟研究中心,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提起該市首例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

有拼勁 敢碰硬 守護人民平安保障國家安全

“實現各國共同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2017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出席國際刑警組織第86屆全體大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深刻闡明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提出推動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國方案,為維護世界安全穩定提供了強大思想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就建設平安中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安全,生命之本,發展之基。“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守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檢察機關重任在肩。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反邪教等專項鬥爭,整治校園暴力犯罪,持續開展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專項活動……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緊緊抓住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積極推進平安中國建設,以實際成效,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指數。

回顧近年來的最高檢工作報告,不難發現,報告開篇往往圍繞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嚴重刑事犯罪工作展開。

2016年8月4日,經天津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周世鋒顛覆國家政權案一審宣判,被告人周世鋒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該案是近年來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一起重大典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收到了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近年來,檢察機關深化反邪教鬥爭,依法起訴了一批涉邪教案件,進一步築牢全社會防惡祛邪的銅牆鐵壁。

人民群眾的安全指數是檢驗公共安全的標準。打擊各種侵犯公眾安全感的犯罪,檢察機關從不手軟。

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故意殺人、強姦、放火等嚴重暴力犯罪65076人,起訴搶劫、搶奪、盜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399708人。

➤ 辦理了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一系列社會高度關注的涉黑大要案。

➤ 依法從重從快打擊毒品犯罪。

➤ 參加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最高檢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

➤ 積極參與校園欺淩專項治理,依法起訴涉嫌校園暴力犯罪4604人;從重懲處校外成年人教唆、誘騙在校學生犯罪,起訴678人。

➤ 同時,與中央綜治辦等共同制定防治中小學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與教育部共同開展為期三年的“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選派7300名檢察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配合建立2074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涓涓細流,匯成壯闊大海;平凡腳步,走完偉大行程。回望五年來的檢察工作,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是開展各項工作的總基調,各項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制定落實都有檢察力量保駕護航:一帶一路建設、援藏援疆、雄安新區設立……

偉大時代領航奮進,大潮奔湧砥柱中流。展望未來,全國檢察機關更要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與國家大局同頻共振,為人民福祉跋灘涉險,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