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谷歌“自虐”成癮 自己做的硬體九死一生卻依然堅持

說起Google,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搜尋引擎、youtube、安卓系統, 穀歌的這些業務讓它成為一個優秀的軟體公司, 但穀歌在硬體的路上, 從來沒有停止探索過, 也幾乎從來沒有成功過。

摩托羅拉

2011年, 蘋果引領的智慧手機潮已經席捲全球, 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老牌廠商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穀歌拋出了125億美元的橄欖枝, 摩托羅拉把它看成了救命稻草, 欣然接受。 當年的這樁天價收購案沒有什麼良緣, 摩托羅拉的產業過於龐大, 雖然穀歌對Moto進行了大量的精簡, 但依然要承擔它的虧損。

兩者開發出來的第一款手機是Mote X,

在設計上一改老摩托沉穩保守的作風, 變得非常活脫, 使用了塑膠的機身, 但有18種後殼顏色可以定制, OLED螢幕, 並配有早期的語音助手, 售價高達4000人民幣。

但新手機沒有幫助谷歌取得成功, 在運營僅僅3年後, 穀歌就把摩托羅拉以29億美元的價格轉賣給了聯想,

但穀歌保留了摩托羅拉大部分專利, 也算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吧。

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是Google X實驗室的產品, 誕生於2012年, 當時也是風靡一時。 它可以拍照, 可以錄影, 捕捉突發畫面。 它可以導航, 可以接受手機的通知資訊, 徹底解放雙手, 它還能流覽網頁, 把菜譜等資訊展現在你眼前。 所見即所得, 真正的第一視角, 是不是有點混合現實的味道?

但它的佩戴不夠舒適、續航差、功能少、還涉及到公眾隱私問題, 加上高昂的售價(1500美元), 讓這款產品幾乎無人問津。

同樣是3年後, 穀歌宣佈停售這款產品。 2017年, 穀歌低調推出了Google Glass EE, 是前代的小幅升級,

但主要面向商業市場, 不對外發售。

Chromebook Pixel

Chromebook於2013年推出, 賣的非常便宜, 它的定位主要是一款上網本, 使用了Chrome OS。 沒有開始功能表, 沒有硬碟控制, 只有一個流覽器, 系統的定位非常輕便簡潔, 但在功能性和可擴展性上就差很多。

2017年3月, Googl表示, 第二代的Pixel筆記本將是此類型產品的最後之作,

Google依然提供軟體支援, 但只有三星、惠普、聯想等品牌推出Chromebook筆記本。

10月, Google正式將Chromebook Pixel以Pixelbook之名帶了回來, 在配置上終於和主路筆記本看齊, 售價從999美元起售。

Pixelbook

Boston Dynamics

它是穀歌2013年收購的公司, 主打機器人製造, 它的兩足和四足機器人都是目前市面上最頂尖的產品, 有廣泛的軍事和民用應用前景。

以兩足機器人Atlas為例,它幾乎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走,而且你很難踹倒它。Atlas裝有28個液壓驅動關節和立體視覺系統(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等),可以對不同的地形和障礙物進行判斷。比如踩一個受力面很小的鋼管,它會先將腳放在上面左右挪動,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後再轉移腳的重心,從而實現跨越。

更厲害的是Atlas能在被戳後保持平衡,這展現了它對瞬間作用力的回饋,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判斷重心的改變,從而迅速做出調整。

但由於這些機器人開發成本高,無法變現,2017年,Google把這家公司賣給了日本的軟銀。

Project Ara

Project Ara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還是摩托羅拉的黑科技。Google把摩托賣給聯想時,隱約覺得Project Ara這個東西有的玩,於是就自己保留了下來。

它的目標是推出一款可以自己定制的手機。用戶可以決定手機的外觀風格,可以在手機上安裝或更換自己喜歡的模組,你可以選擇更好的相機或更久的續航,覺得自己手機太慢了?換上新一代處理器模組輕鬆解決。理論上講這是一部可以用一生的手機。

但模組化部件又是比較前沿的產業,谷歌開發進展緩慢,又缺乏成熟的供應商,投入可能是個無底洞,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售價奇高,無人問津。2016年,穀歌宣佈無期限擱置Ara的開發。

自動駕駛

Google是第一家研究自動駕駛的公司,從2009年就開始搞,但多年沒有成熟的產品,一直在路測。2016年,穀歌突然宣佈將自駕車部門獨立出去,並成立了一家名為「Waymo」的公司,它繼續享用穀歌的自動駕駛軟體代碼和資料,但它自身是一個靠風投投資運作的創業公司。

Google自動駕駛車

Waymo對於車本身做了很大的改動,包括電子系統、結構和制動等等,另外還升級了裡面的處理器和感測器等關鍵元器件。Waymo的主要業務是開發自動駕駛的軟體系統,並能把這套系統用在運輸卡車和私家車輛上。和Google的安卓系統不同,Waymo並沒有打算完全開原始程式碼,但並不排除會外售給協力廠商機構進行使用。

Waymo自動駕駛車

特斯拉已經上路,還有奧迪、賓士等老牌廠商的追擊,甚至晶片廠英偉達也已經入局,等Waymo出山的那一天,能不能在競爭越發激烈的無人車市場立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對於從2009年開始的穀歌來說,前期積累的優勢正在被耗盡,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

除了我們說到的這些硬體外,穀歌還折騰過很多別的東西,比如智慧家居溫度控制器Nest,高空無人機、高空氣球等項目,都沒有獲取商業上的成功。總結下來有這麼幾點有趣的現象:

穀歌的佈局很廣,很多硬體非常小眾,比如機器人和眼鏡,穀歌敢於去做其它科技公司不碰的東西。

谷歌很少創立自己的品牌,大多靠收購和合作,比如Next手機找過HTC、LG等很多公司代工,Waymo的車體也是克萊斯勒混動SUV。

穀歌保持了較高的開放度,Chromebook除了穀歌自己做,惠普、三星等廠商也有自己的Chromebook,穀歌VR和眼鏡都提供了協力廠商支援。

穀歌真的玩得起,放得下,它在放棄某個項目時做的非常果斷,比如摩托羅拉,該砍就砍,而不像Windows Phone那樣死撐著。而且穀歌自己運營多年的品牌,比如Nexus手機、Chromebook等甚至可以不要品牌名,重新推出全新的產品。

至於穀歌硬體為什麼做不起來?除了軟硬體結合差,品質難把控,做的東西太“邪門歪道”,品牌運營不佳外,可能這也和穀歌的戰略佈局和自身的局限性有關。你會發現谷歌除了對手機格外執著外,其它的東西都是淺嘗輒止。

谷歌的支柱始終是安卓、youtube、搜索、Google Map、Chrome流覽器、Google Assistant等業務,是個吃“軟”飯的。但實際上,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收購了200多家公司,花了接近300億美元,其中不乏硬體製造公司。穀歌一直在尋找新的可能性,通過不斷探索和試錯,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實力,如果行業出現了某個熱點,穀歌可以第一時間跟上潮流。

穀歌是一個互聯網平臺,它的戰略佈局也是如此,從安卓系統到Daydream VR平臺,再到自動駕駛,穀歌都在嘗試搭建一個平臺,統一標準,提供支援,吸引廠商為自己生產硬體產品,有點像蜂巢和蜜蜂的關係。

穀歌的自我定位也決定了它的自身局限性,谷歌癡迷於技術研發,雖然有黑科技支援,但缺乏把技術落地的本事,它推出的產品往往太個性化,太極客,很難落實到用戶真正的需求上。加上沒有硬體製造的經驗積累,讓穀歌在供應鏈上缺少話語權,規模化生產的成本很高。

蘋果尊重設計師的地位,而對於Google來說,工程師才是公司的靈魂,但工程師容易一根筋,容易“直男癌”,專注於產品的功能屬性,它考慮到了使用者的訴求但往往忽略了使用上的體驗。比如設計上的臃腫,操作上的不人性化,人機交互捉急、使用場景受限等等。

但穀歌現在開始轉舵了,在今年的I/O大會上,穀歌一口氣推出了多款硬體,並表示要將硬體、軟體、和AI合為一體。Pixel 2、Pixelbook、Home Max、Pixel Buds等一系列硬體都搭載了AI功能。Pixel 2也成為了穀歌一手打造的產品,加上了自家的logo,再也沒有了代工廠的產品印記。另外穀歌還收編了2000多名HTC研發人員,致力於打造更好的產品。

穀歌終於意識到軟硬結合的重要性,意識到了自主硬體研發對於品牌宣傳和產品推廣上的優勢。雖然穀歌在銷售管道、系統優化、ID設計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精益求精,相信穀歌的硬體肯定不會一直失敗下去。

「智慧」是一種前衛的生活方式

關注鎢絲科技微信公眾號(woosmarter),一起品玩智慧產品,暢想智慧生活

有廣泛的軍事和民用應用前景。

以兩足機器人Atlas為例,它幾乎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走,而且你很難踹倒它。Atlas裝有28個液壓驅動關節和立體視覺系統(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等),可以對不同的地形和障礙物進行判斷。比如踩一個受力面很小的鋼管,它會先將腳放在上面左右挪動,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後再轉移腳的重心,從而實現跨越。

更厲害的是Atlas能在被戳後保持平衡,這展現了它對瞬間作用力的回饋,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判斷重心的改變,從而迅速做出調整。

但由於這些機器人開發成本高,無法變現,2017年,Google把這家公司賣給了日本的軟銀。

Project Ara

Project Ara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還是摩托羅拉的黑科技。Google把摩托賣給聯想時,隱約覺得Project Ara這個東西有的玩,於是就自己保留了下來。

它的目標是推出一款可以自己定制的手機。用戶可以決定手機的外觀風格,可以在手機上安裝或更換自己喜歡的模組,你可以選擇更好的相機或更久的續航,覺得自己手機太慢了?換上新一代處理器模組輕鬆解決。理論上講這是一部可以用一生的手機。

但模組化部件又是比較前沿的產業,谷歌開發進展緩慢,又缺乏成熟的供應商,投入可能是個無底洞,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售價奇高,無人問津。2016年,穀歌宣佈無期限擱置Ara的開發。

自動駕駛

Google是第一家研究自動駕駛的公司,從2009年就開始搞,但多年沒有成熟的產品,一直在路測。2016年,穀歌突然宣佈將自駕車部門獨立出去,並成立了一家名為「Waymo」的公司,它繼續享用穀歌的自動駕駛軟體代碼和資料,但它自身是一個靠風投投資運作的創業公司。

Google自動駕駛車

Waymo對於車本身做了很大的改動,包括電子系統、結構和制動等等,另外還升級了裡面的處理器和感測器等關鍵元器件。Waymo的主要業務是開發自動駕駛的軟體系統,並能把這套系統用在運輸卡車和私家車輛上。和Google的安卓系統不同,Waymo並沒有打算完全開原始程式碼,但並不排除會外售給協力廠商機構進行使用。

Waymo自動駕駛車

特斯拉已經上路,還有奧迪、賓士等老牌廠商的追擊,甚至晶片廠英偉達也已經入局,等Waymo出山的那一天,能不能在競爭越發激烈的無人車市場立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對於從2009年開始的穀歌來說,前期積累的優勢正在被耗盡,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

除了我們說到的這些硬體外,穀歌還折騰過很多別的東西,比如智慧家居溫度控制器Nest,高空無人機、高空氣球等項目,都沒有獲取商業上的成功。總結下來有這麼幾點有趣的現象:

穀歌的佈局很廣,很多硬體非常小眾,比如機器人和眼鏡,穀歌敢於去做其它科技公司不碰的東西。

谷歌很少創立自己的品牌,大多靠收購和合作,比如Next手機找過HTC、LG等很多公司代工,Waymo的車體也是克萊斯勒混動SUV。

穀歌保持了較高的開放度,Chromebook除了穀歌自己做,惠普、三星等廠商也有自己的Chromebook,穀歌VR和眼鏡都提供了協力廠商支援。

穀歌真的玩得起,放得下,它在放棄某個項目時做的非常果斷,比如摩托羅拉,該砍就砍,而不像Windows Phone那樣死撐著。而且穀歌自己運營多年的品牌,比如Nexus手機、Chromebook等甚至可以不要品牌名,重新推出全新的產品。

至於穀歌硬體為什麼做不起來?除了軟硬體結合差,品質難把控,做的東西太“邪門歪道”,品牌運營不佳外,可能這也和穀歌的戰略佈局和自身的局限性有關。你會發現谷歌除了對手機格外執著外,其它的東西都是淺嘗輒止。

谷歌的支柱始終是安卓、youtube、搜索、Google Map、Chrome流覽器、Google Assistant等業務,是個吃“軟”飯的。但實際上,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收購了200多家公司,花了接近300億美元,其中不乏硬體製造公司。穀歌一直在尋找新的可能性,通過不斷探索和試錯,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實力,如果行業出現了某個熱點,穀歌可以第一時間跟上潮流。

穀歌是一個互聯網平臺,它的戰略佈局也是如此,從安卓系統到Daydream VR平臺,再到自動駕駛,穀歌都在嘗試搭建一個平臺,統一標準,提供支援,吸引廠商為自己生產硬體產品,有點像蜂巢和蜜蜂的關係。

穀歌的自我定位也決定了它的自身局限性,谷歌癡迷於技術研發,雖然有黑科技支援,但缺乏把技術落地的本事,它推出的產品往往太個性化,太極客,很難落實到用戶真正的需求上。加上沒有硬體製造的經驗積累,讓穀歌在供應鏈上缺少話語權,規模化生產的成本很高。

蘋果尊重設計師的地位,而對於Google來說,工程師才是公司的靈魂,但工程師容易一根筋,容易“直男癌”,專注於產品的功能屬性,它考慮到了使用者的訴求但往往忽略了使用上的體驗。比如設計上的臃腫,操作上的不人性化,人機交互捉急、使用場景受限等等。

但穀歌現在開始轉舵了,在今年的I/O大會上,穀歌一口氣推出了多款硬體,並表示要將硬體、軟體、和AI合為一體。Pixel 2、Pixelbook、Home Max、Pixel Buds等一系列硬體都搭載了AI功能。Pixel 2也成為了穀歌一手打造的產品,加上了自家的logo,再也沒有了代工廠的產品印記。另外穀歌還收編了2000多名HTC研發人員,致力於打造更好的產品。

穀歌終於意識到軟硬結合的重要性,意識到了自主硬體研發對於品牌宣傳和產品推廣上的優勢。雖然穀歌在銷售管道、系統優化、ID設計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精益求精,相信穀歌的硬體肯定不會一直失敗下去。

「智慧」是一種前衛的生活方式

關注鎢絲科技微信公眾號(woosmarter),一起品玩智慧產品,暢想智慧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