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渤、管虎是股東的春天融合陷入欠債糾紛,大批影視公司可能倒下

繼盛天傳媒、樂視影業和小馬奔騰等影視公司出現資本危機後, 昨日, 上市公司當代東方發佈公告, 因《嘿, 孩子!》部分投資本金及收益無法收回, 故起訴合同方霍爾果斯春天融和以及連帶保證責任方陳偉、曲江春天融和。

當代東方一紙訴狀將三者告上法庭, 要求償還剩餘4129.63萬元、違約金1159.23萬元以及律師費35萬元, 總計高達5323.85萬元。

此前, 共達電聲對外表示已經考慮從法律途徑追究曲江春天融和的責任, 追討3500萬元代償款。 而自然人彭忠喜已經以民間借貸糾紛為由明確將春天融和告上了法庭。

而幾起糾紛背後, 是春天融和上億的資金“缺口”被扒出。 然而春天融和背後還站著黃渤、管虎、劉和平、徐兵等明星股東, 此前多次與明星股東產生作品合作, 備受市場關注。

突然其來的資本危機其實早有預料, 從盛天傳媒、樂視影業到小馬奔騰、春天融和, 無一不有著“明星股東”和“知名IP”的雙保險。

但如今頻頻陷入危機, 可能就不再是一家公司的個例, 而是在影視拐點期, 可能會爆發的大規模資本寒潮。

未來, 有可能還會有一批公司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遭遇危機。

從估值18億到欠債近億, 高估值、高對賭下的資本“遺毒”

因出品《北平無戰事》、《火線三兄弟》等數十部影視劇和參投《老男孩》、《黃金時代》等電影作品的春天融和名氣不小。 而且其參投的影視作品裡, 均有“爆款”產生。

其內容製作的突出表現, 讓其在資本的“快車道”上曾無限狂奔。 2014年, 互動娛樂以現金方式出資1.6億元增資參股春天融和, 增資完成之後互動娛樂將持有春天融和20%股權。 四個月之後, 互動娛樂又發佈公告表示, 將其募集資金的5.67億元用於收購春天融和50.38%股權。

但不到一年, 互動娛樂便出售公司持有春天融和29.23%的股權。 無妨, 走了互動娛樂, 來了共達電聲。 2015年12月份, 上市公司共達電聲曾欲以18億的價格100%收購曲江春天融和。

有趣的是, 12月4日互動娛樂發出出售股權的公告, 根據相關評估報告,

春天融和100%股權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評估價值為11.26億元。 雙方參考前述春天融和的評估價值, 協調確定春天融和 100%股權的整體估值為不超過12.8億元。 12月5日, 共達電聲發佈重組預案春天融和的估值從12.8億元突增至18億元。

忽如一夜, 春天融和估值上漲5.2億元。 但無論是互動娛樂還是共達電聲, 兩筆高估值的收購方案並沒有最終達成。 而兩起收購案背後都有業績對賭的“承諾書”, 如今陷入欠債糾紛, 或許也是曾經高估值留下的“遺毒”。

在與互動娛樂“擬牽手”的背後, 是春天融和2014-2017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000萬元、1.04億元、1.35億元、1.75億元的盈利承諾。 後與共達電聲“傳曖昧”期間, 春天融和表示2016年-2018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4億元、1.8億元和2.25億元。

儘管兩次受到上市公司青睞終未成功,

但在成本上漲的影視行業, 資金危機的爆發有時候就是毫無徵兆。 從當代東方總計高達5323.85萬元的訴訟賠償, 到共達電聲前期支付的3500萬元的欠款(總借款額為5000萬元)以及自然人彭忠喜的“民間借貸糾紛”, 春天融和背負著上億資金的欠款“缺口”。

春天融和今年也有《緝槍》、《嘿, 孩子!》等電影、電視劇作品相繼問世, 但在“資本遊戲”中, 春天融和似乎遠沒有看上去那麼風光。

明星股東“站隊”非孤例, 影視行業被放大的“資本泥沼”

春天融和如今欠款糾紛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 除了多部大戲的知名度外, 明星股東也是重要原因。 在春天融和背後擁有黃渤、管虎和劉和平、徐兵等明星股東, 持股份別為1%、0.75%和0.8%、0.75%, 持股比例並不算高。

但都和春天融和進行了多次合作,例如《廚子戲子痞子》、《火線三兄弟》、《殺生》、《老炮兒》讓其和管虎、黃渤合作日益緊密。而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緝槍》則是徐兵和春天融和的第四次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春天融和和明星股東之間的合作還是相對比較穩定,這或許也是春天融和此前業績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春天融和在此前兩筆收購案中都進行了高風險的業績對賭。但兩次對賭背後業績承諾人明顯縮水,黃渤、劉和平等明星股東並沒有參與共達電聲的對賭協議。

在資本的“蜜月期”,明星股東帶來的資本光環無疑對公司有著非常大的好處。但在資本的“寒冬期”,明星股東兌現的關注度,無疑放大著公司一舉一動。

今年,多家影視公司先後爆發資本危機。盛天傳媒、樂視影業以及剛剛“易主”的小馬奔騰,背後現有或曾擁有葛優、甯浩、吳宇森、張藝謀、黃曉明、郭敬明、孫儷、黃渤等“明星股”。

但幾家公司如今面臨的危機,是影市高對賭、高估值以及高投資引發的集體反應。在影視拐點持續被放大的情況下,此類出現資本危機的公司仍有可能大規模爆發。

利潤變薄引發連鎖反應,影視拐點註定出現“下一個***”

春天融和此前與共達電聲的收購案屬於跨界收購,隨即便遭到了深交所的問詢。此後,跨界並購定增政策收緊,最終重組案無奈終止。

但影視行業大規模跨界並購被叫停集中爆發在2016年,今年包括國內資本出海好萊塢的幾筆大交易也大多流產。政策收緊,無疑讓許多資本交易難以落實,但很多中小型影視公司尋求上市之路的根本在於解決資金危機,因此給公司帶來的或許就是難以“自癒合”的資本危機。

而伴隨著政策收緊的則是影視拐點的出現。去年,電影市場票房增速遭遇“斷崖式”下跌,從野蠻生長逐漸過渡為理性上升。今年,電影市場除了春節檔,從7月末至10月初成為了國產片爆發的第二個高潮。

隨著多部進口片定檔,國產片的檔期紅利再度消失。而這樣的市場環境,無疑讓影市處於一個“洗牌期”,大量新興資本強勢崛起,老牌影視公司因利潤下降表現低迷。

例如萬達、華語、光線,近兩年在影視板塊的毛利率方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只是對於大型巨頭而言,其業績增長點較為分散,可以通過其他收入分成來進行彌補。但是對於單一化的中小型公司,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帶來的或許是不可避免的資金危機。

資料顯示,上半年A股23家影視公司中,過半影視公司業績下滑。而新三板擬IPO影視企業數量122家,其中有49家淨利潤較去年同期業績下滑、23家營收下降、5家企業出現虧損。

為了應對這種市場“困局”,不少公司選擇了風險係數極高的“對賭型投資”,而一旦專案不被市場認可,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就陡然上升。無論是電影還是影視劇,在行業集中化成為必然趨勢的風向後,製作成本整體上升必然出現。

從政策收緊到市場“寒冬”再到利潤下降從而引發資金危機,這是一條“產業鏈”的必然連鎖反應。而能應對這種市場“寒潮”的辦法只能繼續深耕於作品本身,畢竟目前爆發危機的幾大公司都產出了知名IP,且在市場得到了充分驗證。

但當資本泡沫退散,市場風險突轉,如何抓住市場風向重新東山再起,便成為了這些公司最為重要的補救措施。

但都和春天融和進行了多次合作,例如《廚子戲子痞子》、《火線三兄弟》、《殺生》、《老炮兒》讓其和管虎、黃渤合作日益緊密。而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緝槍》則是徐兵和春天融和的第四次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春天融和和明星股東之間的合作還是相對比較穩定,這或許也是春天融和此前業績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春天融和在此前兩筆收購案中都進行了高風險的業績對賭。但兩次對賭背後業績承諾人明顯縮水,黃渤、劉和平等明星股東並沒有參與共達電聲的對賭協議。

在資本的“蜜月期”,明星股東帶來的資本光環無疑對公司有著非常大的好處。但在資本的“寒冬期”,明星股東兌現的關注度,無疑放大著公司一舉一動。

今年,多家影視公司先後爆發資本危機。盛天傳媒、樂視影業以及剛剛“易主”的小馬奔騰,背後現有或曾擁有葛優、甯浩、吳宇森、張藝謀、黃曉明、郭敬明、孫儷、黃渤等“明星股”。

但幾家公司如今面臨的危機,是影市高對賭、高估值以及高投資引發的集體反應。在影視拐點持續被放大的情況下,此類出現資本危機的公司仍有可能大規模爆發。

利潤變薄引發連鎖反應,影視拐點註定出現“下一個***”

春天融和此前與共達電聲的收購案屬於跨界收購,隨即便遭到了深交所的問詢。此後,跨界並購定增政策收緊,最終重組案無奈終止。

但影視行業大規模跨界並購被叫停集中爆發在2016年,今年包括國內資本出海好萊塢的幾筆大交易也大多流產。政策收緊,無疑讓許多資本交易難以落實,但很多中小型影視公司尋求上市之路的根本在於解決資金危機,因此給公司帶來的或許就是難以“自癒合”的資本危機。

而伴隨著政策收緊的則是影視拐點的出現。去年,電影市場票房增速遭遇“斷崖式”下跌,從野蠻生長逐漸過渡為理性上升。今年,電影市場除了春節檔,從7月末至10月初成為了國產片爆發的第二個高潮。

隨著多部進口片定檔,國產片的檔期紅利再度消失。而這樣的市場環境,無疑讓影市處於一個“洗牌期”,大量新興資本強勢崛起,老牌影視公司因利潤下降表現低迷。

例如萬達、華語、光線,近兩年在影視板塊的毛利率方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只是對於大型巨頭而言,其業績增長點較為分散,可以通過其他收入分成來進行彌補。但是對於單一化的中小型公司,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帶來的或許是不可避免的資金危機。

資料顯示,上半年A股23家影視公司中,過半影視公司業績下滑。而新三板擬IPO影視企業數量122家,其中有49家淨利潤較去年同期業績下滑、23家營收下降、5家企業出現虧損。

為了應對這種市場“困局”,不少公司選擇了風險係數極高的“對賭型投資”,而一旦專案不被市場認可,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就陡然上升。無論是電影還是影視劇,在行業集中化成為必然趨勢的風向後,製作成本整體上升必然出現。

從政策收緊到市場“寒冬”再到利潤下降從而引發資金危機,這是一條“產業鏈”的必然連鎖反應。而能應對這種市場“寒潮”的辦法只能繼續深耕於作品本身,畢竟目前爆發危機的幾大公司都產出了知名IP,且在市場得到了充分驗證。

但當資本泡沫退散,市場風險突轉,如何抓住市場風向重新東山再起,便成為了這些公司最為重要的補救措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