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他設計了巴黎的盧浮宮 是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百歲貝聿銘獲“終身成就獎”

你可能沒聽過他名字

但你一定見過他的作品

法國盧浮宮金字塔

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曾獲得世界建築界最高獎項——普里茲克獎, 更設計有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盧浮宮前玻璃金字塔、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

4月26日, 他將迎來自己100歲生日。 3月31日晚, 由鳳凰衛視和鳳凰網發起, 聯合海內外數十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清華大學舉行。 建築設計家貝聿銘被授予本屆盛典“終身成就獎”。

由於貝聿銘, 年事已高不便前往北京, 由其侄貝念騏代領獎項, 而他則於此前在美國家中接受了組委會的頒獎。 他表示, 我離開中國幾十年了, 感謝大家還記得我, 我的體內始終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建築無國界, 也給世界帶來美麗。 能夠獲得這個獎, 是我100歲最好的生日禮物。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建築設計師吧~

永遠的中國印記

1917 年 4 月 26 日, 貝聿銘生於廣州, 祖輩為蘇州望族, 他曾在家族擁有的蘇州園林獅子林裡度過了童年時光。

“我在蘇州住了幾個夏天, 並結識了直系親屬以外的其他家族成員。 我還記得與堂兄弟們在獅子林玩耍的情景。 整個園林都是供我們玩耍的好地方。 假山中的山洞、石橋、池塘和瀑布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幻想。 我後來才意識到我在蘇州的經歷讓我學到了什麼。 現在想來, 應該說那些經驗對我的設計是有相當影響的, 它使我意識到人與自然共存的道理, 而非自然獨存。 創意是人類與自然的共同結晶, 蘇州園林教會了我這一點。 “

貝聿銘早年在廣州、香港、上海和蘇州生活。 1935年, 17歲的貝聿銘赴美留學, 1955年創立貝聿銘聯合事務所, 開始了長達60年的建築創作生涯。

父親貝祖詒是有名的銀行家, 親手創建香港中國銀行總部, 沒有子承父業的貝聿銘卻在花甲之年承接了設計香港中銀大廈之托。 1983年,

貝聿銘就獲得了世界建築界最高獎項普里茲克獎。 美國波士頓·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等都是他的代表性建築設計作品。

讓光線來作設計

“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 無論是盧浮宮金字塔還他故鄉的蘇州博物館, 光與空間的結合讓他的作品空間變化萬端, 他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 也因此, 他從不闡釋作品的理念, 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因年歲滿百, 身體不便, 貝聿銘先生不能親臨盛典現場接受祝賀。 在頒獎典禮前, 組委會人員專程前往美國紐約貝聿銘先生家中為他送上獎盃和組委會劉長樂主席的賀信。 接過獎盃與賀信, 貝聿銘笑得親切而純真,

“這有點不可思議!

”他感歎說道, “能在我100歲前獲得這個獎, 要謝謝你們從北京遠路飛來紐約。 ”

貝聿銘說, 建築師這個職業讓他學會用眼睛去看, 不斷去世界各地旅行, 瞭解、學習不同的歷史文化, 不斷在這個高風險、高成本、競爭嚴峻而激烈的行業中, 尋找到與特定時間、地點問題最想適宜的設計創意。 由此貝聿銘先生的設計作品貫穿了整個現代建築史, 並將一直存活到未來。

小編梳理了貝老的幾個作品, 與大家重溫經典。

玻璃金字塔盧浮宮

這是“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

組成這座金字塔的玻璃淨重105噸,但作為支撐物的金屬支架就僅有95噸。換言之,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這座金字塔並不只是一座體現貝聿銘獨特美學的典範,也是結合了現代科學精細計算的傑作。

美秀美術館

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描繪了一片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世外田園,讓世人對桃花源般的世外生活產生了無盡的嚮往。然而在現實當中就有一片這樣的地方,貝老所設計的美秀美術館,正是一處對“世外桃源”最好的闡述。

美秀美術館遠離都市之外,處於深山之中,一座山,一個穀,還有躲在雲霧中的建築,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向我們展示了一副充滿意境之美的山水畫。

進入這個博物館,要先沿著一條種有鬱鬱蔥蔥樹木的,6米寬約300米長的山坡道往上走,隨著季節的更替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廊。

接著,你會看到一個隧道,隧道是彎曲的,200多米長,看不到盡頭是什麼,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走到隧道深處,忽然豁然開朗,玻璃屋頂的美秀美術館,佇立在眼前。

香山飯店

改變了傳統朝南的入口,來擴大現存的主花園,結合中國園林經典的軸線和收放自如的空間序列(和故宮相似),讓香山飯店從中庭輻射出去,為了保護原有的眾多樹木,其中還包括兩株八百年的銀杏樹,客房不對稱地分散在四周。除了主花園外,還有一系列較小、更私密的花園——共 11 個,它們形態各異,但都統一於香山飯店的園林整體。

蘇州博物館(新館)

建築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飛簷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光線的層次變化,讓人入詩入畫,妙不可言。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新館與拙政園相互借景、相互輝映,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蘇州博物館作為封山之作,他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建築智慧結合東方的傳統美學以及對家鄉的情感全部融匯在這座建築裡,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視覺之美。

這是“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

組成這座金字塔的玻璃淨重105噸,但作為支撐物的金屬支架就僅有95噸。換言之,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這座金字塔並不只是一座體現貝聿銘獨特美學的典範,也是結合了現代科學精細計算的傑作。

美秀美術館

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描繪了一片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世外田園,讓世人對桃花源般的世外生活產生了無盡的嚮往。然而在現實當中就有一片這樣的地方,貝老所設計的美秀美術館,正是一處對“世外桃源”最好的闡述。

美秀美術館遠離都市之外,處於深山之中,一座山,一個穀,還有躲在雲霧中的建築,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向我們展示了一副充滿意境之美的山水畫。

進入這個博物館,要先沿著一條種有鬱鬱蔥蔥樹木的,6米寬約300米長的山坡道往上走,隨著季節的更替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廊。

接著,你會看到一個隧道,隧道是彎曲的,200多米長,看不到盡頭是什麼,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走到隧道深處,忽然豁然開朗,玻璃屋頂的美秀美術館,佇立在眼前。

香山飯店

改變了傳統朝南的入口,來擴大現存的主花園,結合中國園林經典的軸線和收放自如的空間序列(和故宮相似),讓香山飯店從中庭輻射出去,為了保護原有的眾多樹木,其中還包括兩株八百年的銀杏樹,客房不對稱地分散在四周。除了主花園外,還有一系列較小、更私密的花園——共 11 個,它們形態各異,但都統一於香山飯店的園林整體。

蘇州博物館(新館)

建築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飛簷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光線的層次變化,讓人入詩入畫,妙不可言。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新館與拙政園相互借景、相互輝映,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蘇州博物館作為封山之作,他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建築智慧結合東方的傳統美學以及對家鄉的情感全部融匯在這座建築裡,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視覺之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