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美方3天內連續做出6個野蠻決定,特朗普正變成“瘋王”?

特朗普上任僅僅9個月, 瓷器店就已經被野牛折騰得滿地狼藉。 當地時間10月12日, 美國總統宣佈將在2018年12月31日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賴掉5億美元會費的同時還恬不知恥地宣佈保留觀察員身份。 繼退出TPP和“巴黎氣候協定”之後, 特朗普再次履行了競選承諾。 不過, “海外探客”發現, 比起其他的大動作, 退出UNESCO恐怕只是一道開胃小菜。

美利堅塑造的國際秩序猶如三足鼎, 靠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支撐。 特朗普不僅對聯合國不屑一顧, 還砍向了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計畫在本周就增資時間表達成一致, 但特朗普政府明確表示拒絕, 理由就是世行向東亞大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過多貸款。 白宮赤裸裸向世行施壓, 逼迫世行改變放貸政策, 並要求世行先檢查資產負債表。 美方已經明確表示:不希望看到資金流向那些已擁有足夠實力的國家。

鑒於世行目前最大的借款方是中國, 很難否認特朗普的強硬態度不是針對特定國家而來。 更嚴重的是, 這意味著白宮首次在世行這樣的國際機構的“直接對抗中國”。

雖然批評者認為這美國退出全球領導地位的又一個象徵, 但白宮很顯然不打算收斂好鬥姿態。

美方聲稱, 特朗普或將在10月13日宣佈“撕毀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定”。 與此同時, 特朗普或許還會譴責伊朗試射導彈, 並給伊朗扣上“支援暴力組織”的大帽子。 俄德英法事前已經表示強烈反對, 英國梅首相也致電苦勸, 但恐怕於事無補。 特朗普早已放話, 伊核協議是“一邊倒的不平等條約”, 是美國的恥辱, 必除之而後快。 連英國人都讚歎伊核協議是一項歷史性的成就,

卻被美方棄若敝履。

特朗普宣佈廢除伊核協議, 雖然實現了沙特和以色列的承諾, 但卻打開了一個潘朵拉魔盒。 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次報告都確認伊朗履行了協議, 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地公然違反國際協議的是美國, 這不僅令美國站在公理和道義的對立面,

還將令美國與歐洲盟友決裂。

更嚴重的後果是, 感到被欺辱的伊朗將更加依賴國內的強硬派, 務實派將受到沉重打擊。 事態很快就將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度得到遏制的地區軍備競賽和核威脅將被放出牢籠。 探客認為, 為了短期利益, 特朗普已經走向喪心病狂, 正在重蹈覆轍。 2002年小布希以一種輕佻和傲慢的態度撕毀了與韓國北方鄰居達成的協議, 最終導致東北亞局勢的徹底惡化。 如今特朗普除了威脅恐嚇以外, 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

但白宮很顯然並不打算吸取教訓。 把伊朗逼上梁山的同時, 還順便敲打了俄羅斯。

10月11日, 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 美方採取粗暴行為, 擅自摘除俄羅斯駐三藩市總領館與華盛頓商務代表處的國旗,

甚至還打算搜查俄方文件。 俄方憤怒地表示“這是公開的羞辱”, 並打算採取回應措施。 從去年末開始, 美俄的外交風波就沒停止過, 奧巴馬在2016年12月29日下令驅逐35名俄羅斯外交官, 這口氣普京忍了, 寄希望於特朗普上臺後改善關係。

結果到了7月中旬,美國國會通過的對俄制裁新法案,聲稱要懲罰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行為。經特朗普7月28日簽署後生效。7月30日,普京命令755名美國外交官必須離開俄羅斯。9月2日,俄羅斯被迫關閉駐三藩市總領館以及位於華盛頓和紐約的外交設施。接著,普京再次下令削減155名美國駐俄外交人員。探客注意到,幾乎每逢俄羅斯在敘利亞有重大戰果,美方總要找茬報復一下,雖然特朗普就任之初也曾與普京暗通款曲,但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兩國關係已經降到冰點。

與俄羅斯幾乎鬧翻之後,美方又開始針對東亞大國展開攻勢,妄圖為特朗普11月的亞洲之行增添籌碼。

10月10日,美國海軍“查菲”號導彈驅逐艦未經允許,擅自闖入西沙,遭到警告驅離。

10月12日,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表決通過所謂的“台wan旅行法”草案,接下來將送交眾院表決,等到參議院也予以通過之後,只要特朗普簽署後就可成為法律。2017年1月,美國眾議員Chabot、Sherman與外委會主席Royce共同提出所謂的“台wan旅行法”,鼓吹允許雙方進行“所有層級”的互訪。2017年6月15日美國眾院亞太小組無異議通過。這個法案能夠通過,主要取決於參議院的決策。一旦能夠在參議院獲得通過,最後的決定權就到了特朗普這裡。這就將嚴重動搖美國40年來在東亞的政策基石,勢必將對兩國關係產生衝擊。但另一方面,筆在特朗普手中,這也將成為白宮的有力籌碼。

加上特朗普政府阻止世界銀行增資擴容,美方在3天時間裡3次向東亞大國發難。白宮為何在逐步走向瘋狂?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手裡有硬傢伙。俄方披露,美軍已經開始建立“暫態全球打擊前景系統”,實現兼顧進攻和防禦武器的構想。這個系統使用非核裝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滿足如今戰略核力量所承擔的任務,繼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大規模殺傷,又不必使用核武,繞開軍控協定。美國部署反導系統和建立“暫態全球打擊前景系統”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敵方的戰略核力量,解除敵方的核武裝,試圖破壞力量平衡,從而奪取超越所有大國的核戰略優勢。

另一方面,白宮似乎也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白宮6名共和黨幕僚和資深顧問聲稱“特朗普心神不寧”,“經常爆發的火氣導致心力交瘁”。在華盛頓,特朗普成為被孤立的對象,他對貼身保鏢抱怨“我恨這裡的人”。美國總統的狀態之所以不穩定,主要因為重要施政法案在國會經常受挫,共和黨內的反對勢力有增無減。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負責人考克還透露,特朗普無休止的威脅別國可能迫使美國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考克還嘲諷白宮淪為“成年人日托中心”。白宮前首席戰略家班農還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特朗普不能扳倒共和黨建制派,他幾乎肯定會完不成4年任期。

白宮幕僚長凱利仍在死撐,儘管吃力不討好,卻因為職責所在而選擇堅持,避免特朗普作出更加荒唐和野蠻的決定。美國防長馬蒂斯與凱利曾做過沙盤推演,擔心特朗普下令動用核武對別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在應對措施裡包括阻攔總統。而總統與國務卿之間的分歧和矛盾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這就導致令出多門。特朗普似乎越來越像“瘋王”。而總統身邊缺乏有經驗有理性的團隊,也導致美國的大政方針開始滑向不可預知的深淵。

硬的雖然仍硬,但美國在軟實力上的下降已經十分明顯。“美國優先”立場讓“燈塔國”在世界上越來越孤立。美國援助行動調查追蹤機構在10月11日的報告中指出:東亞大國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最大援助方。連美國最忠實的盟友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在近期尋求與東亞大國加強關係,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更糟糕的是,俄羅斯與沙特正在接近,而東亞大國也將在不遠的未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一旦俄羅斯和沙特都選擇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美元霸權將遭受最沉重的打擊。

從敘利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再到東北亞,特朗普已經成功讓歐亞大陸出現一條“反美走廊”。連歐洲的英法德都對特朗普感到極為不滿。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強權能夠在與兩個大國為敵的情況下維持霸權,更何況,如今除了2個大國,還有一堆戰力不俗的夥伴。特朗普在白宮依然堅持“不聽我的,我就不玩”,根本不在乎四處樹敵,也不在乎這種行為正葬送美國的霸權。於是,這個世界越來越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趨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特朗普從來沒遵守過國際秩序裡的“道”,王冠落地的那一天似乎越來越近。(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結果到了7月中旬,美國國會通過的對俄制裁新法案,聲稱要懲罰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行為。經特朗普7月28日簽署後生效。7月30日,普京命令755名美國外交官必須離開俄羅斯。9月2日,俄羅斯被迫關閉駐三藩市總領館以及位於華盛頓和紐約的外交設施。接著,普京再次下令削減155名美國駐俄外交人員。探客注意到,幾乎每逢俄羅斯在敘利亞有重大戰果,美方總要找茬報復一下,雖然特朗普就任之初也曾與普京暗通款曲,但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兩國關係已經降到冰點。

與俄羅斯幾乎鬧翻之後,美方又開始針對東亞大國展開攻勢,妄圖為特朗普11月的亞洲之行增添籌碼。

10月10日,美國海軍“查菲”號導彈驅逐艦未經允許,擅自闖入西沙,遭到警告驅離。

10月12日,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表決通過所謂的“台wan旅行法”草案,接下來將送交眾院表決,等到參議院也予以通過之後,只要特朗普簽署後就可成為法律。2017年1月,美國眾議員Chabot、Sherman與外委會主席Royce共同提出所謂的“台wan旅行法”,鼓吹允許雙方進行“所有層級”的互訪。2017年6月15日美國眾院亞太小組無異議通過。這個法案能夠通過,主要取決於參議院的決策。一旦能夠在參議院獲得通過,最後的決定權就到了特朗普這裡。這就將嚴重動搖美國40年來在東亞的政策基石,勢必將對兩國關係產生衝擊。但另一方面,筆在特朗普手中,這也將成為白宮的有力籌碼。

加上特朗普政府阻止世界銀行增資擴容,美方在3天時間裡3次向東亞大國發難。白宮為何在逐步走向瘋狂?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手裡有硬傢伙。俄方披露,美軍已經開始建立“暫態全球打擊前景系統”,實現兼顧進攻和防禦武器的構想。這個系統使用非核裝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滿足如今戰略核力量所承擔的任務,繼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大規模殺傷,又不必使用核武,繞開軍控協定。美國部署反導系統和建立“暫態全球打擊前景系統”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敵方的戰略核力量,解除敵方的核武裝,試圖破壞力量平衡,從而奪取超越所有大國的核戰略優勢。

另一方面,白宮似乎也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白宮6名共和黨幕僚和資深顧問聲稱“特朗普心神不寧”,“經常爆發的火氣導致心力交瘁”。在華盛頓,特朗普成為被孤立的對象,他對貼身保鏢抱怨“我恨這裡的人”。美國總統的狀態之所以不穩定,主要因為重要施政法案在國會經常受挫,共和黨內的反對勢力有增無減。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負責人考克還透露,特朗普無休止的威脅別國可能迫使美國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考克還嘲諷白宮淪為“成年人日托中心”。白宮前首席戰略家班農還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特朗普不能扳倒共和黨建制派,他幾乎肯定會完不成4年任期。

白宮幕僚長凱利仍在死撐,儘管吃力不討好,卻因為職責所在而選擇堅持,避免特朗普作出更加荒唐和野蠻的決定。美國防長馬蒂斯與凱利曾做過沙盤推演,擔心特朗普下令動用核武對別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在應對措施裡包括阻攔總統。而總統與國務卿之間的分歧和矛盾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這就導致令出多門。特朗普似乎越來越像“瘋王”。而總統身邊缺乏有經驗有理性的團隊,也導致美國的大政方針開始滑向不可預知的深淵。

硬的雖然仍硬,但美國在軟實力上的下降已經十分明顯。“美國優先”立場讓“燈塔國”在世界上越來越孤立。美國援助行動調查追蹤機構在10月11日的報告中指出:東亞大國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最大援助方。連美國最忠實的盟友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在近期尋求與東亞大國加強關係,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更糟糕的是,俄羅斯與沙特正在接近,而東亞大國也將在不遠的未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一旦俄羅斯和沙特都選擇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美元霸權將遭受最沉重的打擊。

從敘利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再到東北亞,特朗普已經成功讓歐亞大陸出現一條“反美走廊”。連歐洲的英法德都對特朗普感到極為不滿。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強權能夠在與兩個大國為敵的情況下維持霸權,更何況,如今除了2個大國,還有一堆戰力不俗的夥伴。特朗普在白宮依然堅持“不聽我的,我就不玩”,根本不在乎四處樹敵,也不在乎這種行為正葬送美國的霸權。於是,這個世界越來越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趨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特朗普從來沒遵守過國際秩序裡的“道”,王冠落地的那一天似乎越來越近。(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