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我的國:潛艇只能下潛300米,蛟龍載人深潛器居然下潛到7000米,正在探深1萬米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 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 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兔子, 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從古至今, 我們對大海的探索與發掘從未停歇, 黝黑的海洋深處到底是什麼樣?深海的神秘面紗等待著我們去揭開~古有鄭和七次下西洋, 今有蛟龍下海7000米, 為深海海洋資源開發探路!

眾所周知, 我國的海洋資源十分豐富, 讓周邊很多國家看得眼紅。 我國是一個陸海兼具的國家, 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 居世界第四。 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

我國主張的管轄海域面積可達300萬平方公里, 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其中與領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領海面積為38萬平方公里。

“蛟龍號”拍攝的5057米海底的魚

在這廣袤的海域內, 富含極多海洋資源。 地球上有超過一半的區域被2000米以上的深海海水所覆蓋。

深海海底不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金屬結核、熱液和硫化物等礦產資源, 還存在著極端生命現象(深海生物基因資源), 這些資源具有重大的經濟和戰略價值。 我國已經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 多金屬結核儲量5億多噸。 但這些海洋資源尤其是海底的多金屬結核礦區多在深海, 普通的潛水器在下潛能力上無法達到要求, 這時亟需可以深潛海底的的載人潛水器。

在海工領域, 幾年前我國的海上鑽井平臺都沒有完全自主製造的能力, 船上的面孔大部分是洋人, 更不用說我國的深海探測技術, 我國深度載人深潛技術已落後美俄等國幾十年, 只好奮力追趕。 如今強大的中國力量正引領中國海工的發展!一個個領先世界的深水重器入海, 實現深海探測一系列零的突破!

詳見《輝煌中國》紀錄片32分

事實上, 對於深海領域的發掘與探索, 各國也很有興趣, 在“蛟龍號”誕生之前, 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已掌握了深度載人深潛技術, 美國“的里雅斯特”號、日本“深海6500”號、俄國“和平一號”、法國“鸚鵡螺”號早已名聲赫赫, 如今“蛟龍號”的誕生則意味著中國已經吹響向深海進軍的號角!

為了推動中國深海運載技術發展, 2002年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開始研製,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七〇二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約100家中國國內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 攻克了潛水器本體、水面支援系統、潛航員系統和潛水器應用四大系統的一系列技術難關, 於2009年研製成功,並成功在南海進行第一次1000米海試。

2011年7月26日,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首次下潛至5038.5米,順利完成本次5000米級海試主要任務。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同類產品中屬於佼佼者,據透露,“蛟龍號”,長、寬、高分別是8.2米、3.0米與3.4米,空重不超過22噸,最大荷載是240公斤,最大速度為每小時25海裡,巡航每小時1海裡,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68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理論上它的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海洋區域。

作為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有三大技術突破。

一是近底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也就是“龍腦”的核心航行控制系統,“蛟龍號”可以完成三種自動航行:自動定向航行,自動定高航行和自動定深功能,駕駛員在深海中操作“蛟龍號”可以使它自動航行,讓潛水器與海底保持一定的高度,不用擔心跑偏、觸底和駕駛疲勞,大大緩解駕駛員的疲累。

試航員進入將“蛟龍”號,執行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

二是高速水聲通信,海底7000多米如何進行通信呢?電話肯定是打不通的,科學家研發了高速水聲通信,在深海採用聲納通信。蛟龍號”的水聲通信機有4種功能:一是相干水聲通信,又稱高速水聲通信,傳輸速率約每秒數千比特,用於傳輸圖像;二是非相干水聲通信,傳輸速率約每秒數百比特,屬於中速通信,傳輸文字、指令和資料;三是擴頻通信,屬於遠端低速通信,傳輸速率約每秒數十比特,用於傳輸指令;四是水聲語音通信,採用類比信號傳輸語音。“蛟龍號”水聲通信機在國際載人深潛器中處於領先地位。

“蛟龍號”潛水器內部

三是充油銀鋅蓄電池容量,“蛟龍號”的“龍芯”使用的是充油銀鋅蓄電池,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大容量蓄電池,電量超過110千瓦時,能為“蛟龍號”提供超過十個小時的動力,充分保證水下作業時間。“蛟龍號”在下潛和上浮這兩項最消耗電力的環節中採用了無動力下潛上浮技術,大大減少了能耗。

2009年至2012年間,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多次下海試潛,2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逐漸突破,2012年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這也意味著“蛟龍”號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2017年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從南海的1000米試潛到馬里亞納海溝的7062米深潛奇跡,蛟龍探海,中國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海,征服深海!

中國在征服深海的道路上,研發的巨大成果除了“蛟龍號”之外,還有我們的“深海勇士”號,這兩兄弟帶領著我們進一步探尋深海的秘密。

作為我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的作業能力能達到水下4500米。“深海勇士”號的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91.3%,主要部件國產化率達86.4%,其中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等都由我國自主研製!“深海勇士”號用鋰電池取代了原先的銀鋅電池,從而使電池可用次數從50次增加到500次,使用壽命長達5年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深海鋰電池還顛覆了世界深潛界的一個概念——無動力下潛、無動力上浮。使用鋰電池後,潛水器可借助電力快速上浮和下潛,增加在深海作業的時間。這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10月3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試驗隊在中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全部海上試驗。

十一國慶期間,“深海勇士”號在我國南海4次完成4500米級下潛,其中最大下潛深度為4534米。4500米基本覆蓋了我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也就是說“深海勇士”已經滿足了我國在南海的探測和下潛開發需求。目前國際深海研究熱點問題,如海底熱液硫化物、海底冷泉等,約為3000米深度,也已經包括在“深海勇士”號的下潛範圍內了。

從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我國目前已形成全海深潛水器能力,我們還能再突破嗎?答案是肯定的!據說11000米深度專案也已經在部署了!

9月29日,我國正在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已經完成了船體部分安裝,最快將在2018年底完工,這艘大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載重排水量達4.5萬噸,堪比一艘中型航母!

我國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

“蛟龍號”、“深海勇士”號、深海採礦船……未來還有更多深海探測的科技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深海雖深,可絕不是深不可測!

轉自:局座召忠

於2009年研製成功,並成功在南海進行第一次1000米海試。

2011年7月26日,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首次下潛至5038.5米,順利完成本次5000米級海試主要任務。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同類產品中屬於佼佼者,據透露,“蛟龍號”,長、寬、高分別是8.2米、3.0米與3.4米,空重不超過22噸,最大荷載是240公斤,最大速度為每小時25海裡,巡航每小時1海裡,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68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理論上它的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海洋區域。

作為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有三大技術突破。

一是近底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也就是“龍腦”的核心航行控制系統,“蛟龍號”可以完成三種自動航行:自動定向航行,自動定高航行和自動定深功能,駕駛員在深海中操作“蛟龍號”可以使它自動航行,讓潛水器與海底保持一定的高度,不用擔心跑偏、觸底和駕駛疲勞,大大緩解駕駛員的疲累。

試航員進入將“蛟龍”號,執行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

二是高速水聲通信,海底7000多米如何進行通信呢?電話肯定是打不通的,科學家研發了高速水聲通信,在深海採用聲納通信。蛟龍號”的水聲通信機有4種功能:一是相干水聲通信,又稱高速水聲通信,傳輸速率約每秒數千比特,用於傳輸圖像;二是非相干水聲通信,傳輸速率約每秒數百比特,屬於中速通信,傳輸文字、指令和資料;三是擴頻通信,屬於遠端低速通信,傳輸速率約每秒數十比特,用於傳輸指令;四是水聲語音通信,採用類比信號傳輸語音。“蛟龍號”水聲通信機在國際載人深潛器中處於領先地位。

“蛟龍號”潛水器內部

三是充油銀鋅蓄電池容量,“蛟龍號”的“龍芯”使用的是充油銀鋅蓄電池,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大容量蓄電池,電量超過110千瓦時,能為“蛟龍號”提供超過十個小時的動力,充分保證水下作業時間。“蛟龍號”在下潛和上浮這兩項最消耗電力的環節中採用了無動力下潛上浮技術,大大減少了能耗。

2009年至2012年間,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多次下海試潛,2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逐漸突破,2012年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這也意味著“蛟龍”號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2017年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從南海的1000米試潛到馬里亞納海溝的7062米深潛奇跡,蛟龍探海,中國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海,征服深海!

中國在征服深海的道路上,研發的巨大成果除了“蛟龍號”之外,還有我們的“深海勇士”號,這兩兄弟帶領著我們進一步探尋深海的秘密。

作為我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的作業能力能達到水下4500米。“深海勇士”號的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91.3%,主要部件國產化率達86.4%,其中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等都由我國自主研製!“深海勇士”號用鋰電池取代了原先的銀鋅電池,從而使電池可用次數從50次增加到500次,使用壽命長達5年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深海鋰電池還顛覆了世界深潛界的一個概念——無動力下潛、無動力上浮。使用鋰電池後,潛水器可借助電力快速上浮和下潛,增加在深海作業的時間。這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10月3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試驗隊在中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全部海上試驗。

十一國慶期間,“深海勇士”號在我國南海4次完成4500米級下潛,其中最大下潛深度為4534米。4500米基本覆蓋了我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也就是說“深海勇士”已經滿足了我國在南海的探測和下潛開發需求。目前國際深海研究熱點問題,如海底熱液硫化物、海底冷泉等,約為3000米深度,也已經包括在“深海勇士”號的下潛範圍內了。

從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我國目前已形成全海深潛水器能力,我們還能再突破嗎?答案是肯定的!據說11000米深度專案也已經在部署了!

9月29日,我國正在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已經完成了船體部分安裝,最快將在2018年底完工,這艘大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載重排水量達4.5萬噸,堪比一艘中型航母!

我國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

“蛟龍號”、“深海勇士”號、深海採礦船……未來還有更多深海探測的科技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深海雖深,可絕不是深不可測!

轉自:局座召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