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血友病出血:應先止血,後去淤!

血友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主要是反復出血和關節變形, 如何減少出血是治療的關鍵。

血友病人平時服用一些中藥對減少出血情況的發生是很有效的,

當然有了出血情況凝血因數要上, 關節部位的出血止血是第一步, 如何清除淤血很關鍵。

中醫認為凡屬血液運動阻滯不暢, 滯留於經脈之內, 或離經之血蓄積於組織間隙, 瘀積於器官之內, 不能自行消散者就形成瘀血。

瘀血形成之後, 不但失去了正常血液的功能, 反而影響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氣運動。

從臨床情況來看, 瘀血是血友病病變過程中病理產物, 瘀血一旦形成又可作為致病因素, 參與到血友 病的病理過程中。 瘀血對於血友疾病情發生、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如何處理好出血、止血、瘀血的關係在治療血友病的問題上是個關鍵。

單純的止血, 僅為權宜計, 並非上策。 有的病友推薦的中藥裡寒涼藥居多, 的確此類藥物對止血有用, 可根據血“遇寒 則凝”的特性, 如果用寒涼劑, 則血凝結而成瘀血, 甚而影響新血的生成和加重出血。 所以見血不能單純止血, 鬚根據具體病因, 標本兼顧, 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對於血友病來說, 出血是標, 而瘀血阻絡, 血行不通, 溢經決絡為其本。 特別是對於急性出血的病例, 治標雖為急, 更要求其本。

對淤血, 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史淑榮主任的想法為:

1、涼血勿留瘀;

2、治血治氣並進;

3、止血與化瘀同行。

史主任長期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血友病, 運用中醫藥可以大大提高凝血功能, 減少凝血因數的注射次數, 這對中醫藥治療血友病提供了有力的臨床資料支援。 如果你需要瞭解更多關於血液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 不妨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血液病研究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