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其杜絕早戀,不如和孩子一起上好這門課!

我一直在好奇是誰發明了“早戀”這麼渣的詞?在似乎整個世界都不再對青少年戀愛多加干預的時候, “早戀”在中國家庭依然是一個禁忌。

1

每個孩子都應該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

前幾天網路上有一段很火的視頻, 講的是日本的一所中學在校長的主持下, 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屋頂告白大會”。

校長鼓勵孩子們站在屋頂上對自己喜歡的人表白。

第一個上去表白的男生說“自己身邊坐著一個天使”, 但被對方告知自己已經有男朋友了。

男孩並沒有因此而沮喪, 反而用調侃的語句說:“自己的天使已經飛走了”

一名初一的男孩, 站在屋頂上對自己喜歡的女生連喊了十六句:“我喜歡你”, 女孩說“對不起”後, 男孩強忍著哭說“謝謝”, 然後下一秒回頭後就開始嚎啕大哭。

也許, 這就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那些在天臺上大聲喊出來的話, 是他們毫不掩飾的年少心事, 有趣而真實。

喜歡就說出來, 不喜歡就拒絕, 敢於呐喊, 敢於哭泣, 這才是正確的愛的教育。

其實這場“屋頂表白大會”不僅僅只是表白這麼簡單, 還有吐槽、傾訴等其他內容, 並非是鼓勵學生“早戀”而是要鼓勵學生去坦誠地面對自己, 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

其實這件事要是發生在小編的學校, 我只想說三十秒內, 德育處主任就到達了現場。 。 。 。 。

1

青春期的孩子是避免不了情愛的困擾

身邊的一個閨蜜跟我講過她“早戀”的事情

初三的時候, 她早戀了, 她的早戀對象是班上英語科代表。

她父母對她的家教非常嚴格, 每天放學的時候都必須打電話彙報自己幾點到家。 一天, 藏在書包裡的小紙條和情書不小心被父母翻到了。

當天晚上家裡可謂是十級地震, 父母把她的情書和紙條都給撕爛了, 不斷地責駡她。 在責駡和怒吼聲中被逼著寫下了保證書, 一絕不早戀、二期末考排名班級前五、三放學準時回家, 週末也不跟同學出去玩。

她原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沒想到第二天, 父母找到了學校,

並把對方的家長找來了, 這件事弄得整個年段都知道了。

她的整個初三再也沒跟那個男生說過話, 從那之後, 也再沒跟異性接觸了。 當然, 也成了父母眼中的“乖乖女”。

她說, 至今她都沒有找物件, 因為除了恐懼不知道該如何跟異性溝通外, 還有就是心裡過不了當年那個坎。

其實, 早戀並沒有家長心目中想像的那麼可怕, 孩子在情感上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何種心態, 很多情況下, 都取決於父母如何看待與引導。

3

父母面對孩子“早戀”不必太焦慮

曾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 文中的爸爸面對孩子早戀, 以及孩子不斷下滑的成績和糟糕的情緒, 決定把女兒約到咖啡館裡談一談。

終於知道了原來是女兒喜歡上了班裡的班長, 但是班長卻不喜歡她。

忍住了心裡的百爪撓心, 這位爸爸沒有指責、沒有說教, 也沒有訓斥, 而是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告訴女兒, 為什麼她喜歡的人會不喜歡她, 並且表示願意幫助她做出改變。

這場對話就像是朋友間的一次下午茶, 舒適、平等而溫暖。

梁家輝在魯豫有約中就回答過關于女兒找男朋友的問題,他對待女兒戀愛的態度是放手,不願意給女兒任何壓力,尊重她的選擇。

他把女兒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諒解、溝通交流。

這樣的平等式對話,更加有效深入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正確的三觀,同時也增加了孩子對他的信任,促進了親子關係的親密度。

現在我們在INS上看到她女兒發的動態,你會發現除了聚會,梁穎晨基本都是發一家人合照,穿著也很得體。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異性之間的相互吸引是人之本能,家長不必太過於焦慮,要做的不是遏制,而是正確地引導。而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跟特點,放手讓他們大膽去愛,未嘗不是上策。

4

家長應該轉變“早戀”的態度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才指出,“戀愛是不能禁止的。”

家長自己應事先搞明白,到底什麼是談戀愛。

孩子之間的親密感,實際是一種親近異性心理,這一階段的孩子,在面對身體外形出現變化以後,會從心理上希望儘早擺脫童年的一切,進入成人世界。

於是他們嘗試尋找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包括嘗試戀愛,從對異性好奇開始,試圖扮演全新的角色體驗另一種生活。

著名情感專家張怡筠建議,家長應該轉變對待“早戀”的態度。

1、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

正確引導孩子的心理認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正確看待“早戀”,不要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同時自己也不要談“早戀”而色變。

2、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重在解惑。

情感啟蒙自然而然地會包括也應當包括,性教育啟蒙。

其實,在國外許多國家,性教育這門課程和語文、數學一樣,都是重要學科,所以,中國父母不要羞于跟孩子談性。

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繪本,分年齡段的對0-5歲、5-8歲、9-12歲幾個階段的“性”需求做了講解,內斂或迷茫的父母可以借助繪本完成對孩子早期的性啟蒙教育。

3、對於初中以上的孩子,疏導優於截流。

有位媽媽,發現兒子早戀後,交代了兩點:別耽誤學習,別做出格的事。

隨後,暗中觀察,合理疏導,給予了孩子充分地尊重。

當孩子走過這段青春迷茫期後,他說,感謝媽媽的不橫加干涉。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兒子的信》中說的那樣

“因為人的意志與教育,所以我們看待性會更加理智,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也是我送給你的愛的教育。”

年少時的愛就像晨間的薄霧,朦朧而又轉瞬即逝,珍貴又美好。對待感情的能力,同樣是青春的必修課。

為人父母者,面對早戀,與其杜絕,不如和孩子一起上好這門課。

《怦然心動》

(【別買了】以宣導共用經濟家庭消費新模式為經營理念,基於社區家庭,將親子遊樂、教育、社交、互動場景整合分享,傳遞共用精神,營造共用環境,扶正共用概念,打造一站式社區兒童共用經濟平臺,致力於讓社區家庭過上“便捷、節省”的共用經濟新生活!)

梁家輝在魯豫有約中就回答過關于女兒找男朋友的問題,他對待女兒戀愛的態度是放手,不願意給女兒任何壓力,尊重她的選擇。

他把女兒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諒解、溝通交流。

這樣的平等式對話,更加有效深入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正確的三觀,同時也增加了孩子對他的信任,促進了親子關係的親密度。

現在我們在INS上看到她女兒發的動態,你會發現除了聚會,梁穎晨基本都是發一家人合照,穿著也很得體。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異性之間的相互吸引是人之本能,家長不必太過於焦慮,要做的不是遏制,而是正確地引導。而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跟特點,放手讓他們大膽去愛,未嘗不是上策。

4

家長應該轉變“早戀”的態度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才指出,“戀愛是不能禁止的。”

家長自己應事先搞明白,到底什麼是談戀愛。

孩子之間的親密感,實際是一種親近異性心理,這一階段的孩子,在面對身體外形出現變化以後,會從心理上希望儘早擺脫童年的一切,進入成人世界。

於是他們嘗試尋找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包括嘗試戀愛,從對異性好奇開始,試圖扮演全新的角色體驗另一種生活。

著名情感專家張怡筠建議,家長應該轉變對待“早戀”的態度。

1、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

正確引導孩子的心理認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正確看待“早戀”,不要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同時自己也不要談“早戀”而色變。

2、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重在解惑。

情感啟蒙自然而然地會包括也應當包括,性教育啟蒙。

其實,在國外許多國家,性教育這門課程和語文、數學一樣,都是重要學科,所以,中國父母不要羞于跟孩子談性。

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繪本,分年齡段的對0-5歲、5-8歲、9-12歲幾個階段的“性”需求做了講解,內斂或迷茫的父母可以借助繪本完成對孩子早期的性啟蒙教育。

3、對於初中以上的孩子,疏導優於截流。

有位媽媽,發現兒子早戀後,交代了兩點:別耽誤學習,別做出格的事。

隨後,暗中觀察,合理疏導,給予了孩子充分地尊重。

當孩子走過這段青春迷茫期後,他說,感謝媽媽的不橫加干涉。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兒子的信》中說的那樣

“因為人的意志與教育,所以我們看待性會更加理智,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也是我送給你的愛的教育。”

年少時的愛就像晨間的薄霧,朦朧而又轉瞬即逝,珍貴又美好。對待感情的能力,同樣是青春的必修課。

為人父母者,面對早戀,與其杜絕,不如和孩子一起上好這門課。

《怦然心動》

(【別買了】以宣導共用經濟家庭消費新模式為經營理念,基於社區家庭,將親子遊樂、教育、社交、互動場景整合分享,傳遞共用精神,營造共用環境,扶正共用概念,打造一站式社區兒童共用經濟平臺,致力於讓社區家庭過上“便捷、節省”的共用經濟新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