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家國情懷與世界擔當——寫在2017年國慶日來臨之際

文/單一良

國慶日是國家和家庭的重要日子。 從國家層面而言, 這是建國的紀念日, 在此緬懷先烈, 繼承遺志, 提升強國鬥志;從家庭層面而言, 這是法定節假日, 在此回顧過去, 展望未來, 樹立生活信心。 同一個日子, 看起來不同的思緒, 但彙聚成一個詞就是“家國情懷”。

如果說, 在一年中其他的時候, "家"和"國"更多的是分屬不同群體的話題, 比如政府官員、外交使節和國際貿易商更多關心的是“國”, 而普通民眾則更多關心的是“家”。 “家國情懷”除了在特殊事件中產生外, 往往淹沒在日常的點滴語言和行為中。

因此, 在國慶日侃侃“家國情懷”就顯得那麼主題貼切而又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 國的存在是以疆界為邊線設定的, 自然也會與周邊及他國產生關係。 過去, 中國崇尚“唯我獨尊”, 泱泱大中華在談論自身時, 自然不屑於提及那些周邊“小國”, 自傲心態也在100年前讓我們吃了虧。 如今, 有過教訓的我們, 在國慶日談論“家國情懷”的同時, 也一定不能忘記說說“世界擔當”, 畢竟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弱國, 而是一個引領全球化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先說說家國情懷。 家與國一直是中國文化中的永恆主題, 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有認為“有國才有家”或“有家才有國”的, 有認為“忠孝不可兩全”的, 有認為“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的, 有認為“國強, 方能家富”的。 由此可見, 即便在國門之內, 家國情懷的理念也並非是那麼自然而然, 而是充滿了爭議和分歧。 但是, 無論對於二者因果關係和排序主次看法如何, 要想決斷地分割二者肯定是不對的, 無國而想“獨善其身”的家往往做了亡國奴或者賣國賊, 無家而想“獨斷專行”的國往往也就被國民推翻或者被世界孤立, 若想善終者並非易事。 所以, 家國情懷合併思之一定是可行的方向。

家是最小的國, 國是千萬家。 在2015年的春節團拜會上,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 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 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中國傳統文化一般講究“家—國—天下”的邏輯順序, 即便是國君也要思量民生, 所以家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細胞和元素, 良好家風是社會道義的基礎, 也是國運昌盛的基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其實就是一種家國情懷。 這種家國情懷沒有把家和國對立起來, 而是以“家”為起點, 以人民為核心, 構建“國”的未來。 聽聽,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在扶貧的路上, 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 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展, 根本還是要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 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 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看看, 2016年歲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專題研究6個民生問題;中央深改組2016年審議通過96份改革檔, 涉及社會民生的有25份;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實踐表明, 我國經濟增長雖然從高速轉為中高速, 但民生改善的幅度不斷加大, 今年上半年內需的貢獻率達到110.4%, 成為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最大引擎, 這正是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形成良性迴圈的重要標誌, 這也是家國情懷的最好詮釋。 “國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會好。 ”2012年11月,
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用平實的話語指出, 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而“家國情懷”正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 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 它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

再說說世界擔當。 今年1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發表《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時提出, 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現共贏共用”。 而中國正擔當著這樣的責任。 2016年, 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3.2%, 仍居世界首位。 在過去5年裡, 中國經濟的世界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上下, 而作為當今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 貢獻率僅在20%左右。 1950年至2016年,中國累計對外提供貸款4000多億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000多個,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26萬多名,這些資料在國際統計中名列前茅。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7億人次。特別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習近平明確表示,“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任何一個國家在目前全球化的大環境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正所謂“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而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世界命運、共同書寫國際規則、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的共同體。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習近平對於世界擔當的中國責任擲地有聲。而從“中國夢”到“世界夢”,既努力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中,這也是過去5年間中國留給世界的最鮮明印象。中國的世界形象也已經從那個有些孤芳自賞、封閉被動的守成大國變成了富含家國情懷,充滿世界擔當的負責任大國。

由此可見,在國慶日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我們除了卸下工作的疲憊,放鬆自己的心情外,更需要多多關注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從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開始,做一個有情有義的親人,做一個敢於擔當的國民,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世界公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的夢想,實際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讓我們在這一刻共同努力,為個人、家庭、國家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啟動情懷,釋放責任吧!

(作者系《人民法治》雜誌社執行社長、人民法治網總編輯,法學博士、管理哲學博士)

1950年至2016年,中國累計對外提供貸款4000多億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000多個,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26萬多名,這些資料在國際統計中名列前茅。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7億人次。特別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習近平明確表示,“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任何一個國家在目前全球化的大環境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正所謂“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而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世界命運、共同書寫國際規則、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的共同體。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習近平對於世界擔當的中國責任擲地有聲。而從“中國夢”到“世界夢”,既努力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中,這也是過去5年間中國留給世界的最鮮明印象。中國的世界形象也已經從那個有些孤芳自賞、封閉被動的守成大國變成了富含家國情懷,充滿世界擔當的負責任大國。

由此可見,在國慶日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我們除了卸下工作的疲憊,放鬆自己的心情外,更需要多多關注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從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開始,做一個有情有義的親人,做一個敢於擔當的國民,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世界公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的夢想,實際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讓我們在這一刻共同努力,為個人、家庭、國家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啟動情懷,釋放責任吧!

(作者系《人民法治》雜誌社執行社長、人民法治網總編輯,法學博士、管理哲學博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